共19家企業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 專家預計今年上市約百家

共19家企業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 專家預計今年上市約百家

​上交所週四受理兩家企業科創板申請。至此,受理企業已有19家,IPO擬融資共182.33億元。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學術委員、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週四對記者表示,以平均每天受理2.1家的速度,預計科創板上半年受理150家,全年400家。但最終成功上市率可能低於市場預期。

19家受理企業擬融資182億

週四受理的兩家企業分別為杭州鴻泉物聯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融資金額分別為5.82億元和6.51億元。

福光股份是全球光學鏡頭的重要製造商,產品應用於航天工程、空間觀測、導彈制導、邊防海防以及新興的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其背後影子股包括興業銀行、廈門國貿。鴻泉物聯是國內技術領先的車聯網企業。申報稿顯示,股東北大千方持有鴻泉物聯網19.94%股權,北大千方為千方科技全資孫公司。

而3月27日晚,上交所公佈了科創板第二批8家獲受理企業名單,分別為華興源創、微芯生物、特寶生物、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虹軟科技、光峰科技、貝斯達、科大國盾。

與第一批受理企業相比,第二批受理企業出現了兩家獨角獸公司。一家是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全球領先企業虹軟科技,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一家是量子通信龍頭企業科大國盾,公司2018年時估值已達100億元,2009年成立時才為3000萬元,9年間,科大國盾的身價增值了約330倍。

第二批企業還首次出現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分別為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虹軟科技。其中,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是國內商業衛星遙感的開拓者。從研發投入來看,微芯生物最高。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分別為60.52%、62.01%、55.85%。

再往前的3月22日上交所披露了首批9家科創板受理企業。

這19家企業IPO共融資182.33億元,如果通過上交所的問詢和審核,將進入上市委員會審議環節。

預計全年受理400家左右

付立春週四對記者表示,從三批受理企業來看,偏重科創板的包容性,平均科創含量也有所提升,其中不少更符合科創板定位。預計未來科創板受理企業的整體水平將繼續改善,逐漸趨於政策與市場預期。

“假設如果科創板企業申請、上交所受理速度不變,即平均每個工作日受理2.1家、平均每月受理42家,上半年將共受理147.2家,約150家。到2019年三季度末,科創板預計受理273家,全年受理企業有望達400家。”付立春預測。

對於今年究竟有多少企業能成功登陸科創板?付立春表示,獲得受理並未等同於成功過會乃至成功上市,受理只是形式上的一個具備,後續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維持2019年上市100家、融資1000億判斷。一方面,從受理企業的情況看,企業分化比較明顯;另一方面,上交所明確強調了審核環節的嚴格性。因此,預計科創板受理企業的最終成功上市率可能低於市場預期。

“三批19家受理企業IPO融資共182.33億元,平均每家近10億元。如果今年約100家科創板企業成功上市,則今年融資1000億元。”付立春表示。

記者 宗風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