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理人如何將二難抉擇變為二全齊美?

在普通邏輯中,“二難推理”是一種常見推理形式,是在於指出客觀情況只有兩種選擇的可能性,而且無論選擇哪種可能,其結論總是令人難以接受,即所謂“左右為難”或“進退兩難”。情侶間有一個很“有名”的問題:“你的媽媽和你的女朋友掉到河裡去了,你是先救媽媽呢還是救女朋友?”無論你怎麼回答,對方都會有充足的理由來駁斥你:先救母親——你心裡沒愛人;先救愛人——你心裡沒有老人;誰也不救——沒有人性。對此,你將做出如何的選擇?

在企業界,是走專業化經營之路還是走多元化經營之路?這已成為這已成為眾多企業經理人難以抉擇的“二難推理”。在中國,企業尤其是股份制民營企業中,“職場政治”瀰漫其間,常常為了一點蠅頭小利,或者利益分配上的不均衡,或溝通不暢,言語上的偶爾冒犯,都會造成深刻的隔閡,難以達成共識,最終結夥創業的股東以分道揚鑣收場,嚴重的甚至由夥伴演變為仇敵;更有甚者,在家族式企業內,“兄弟猊於牆”的不幸也屢屢上演。有人甚至得出一句格言:“不搞多元化準死,搞多元化死得更快。”

從1995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企業經理人颳得了一種強勁的經營多元化之風,迄今有關企業經營多元化失敗的案例在中國實在是俯拾皆是。

  採取多元化經營思路,擴張動作最大、遍及全國的當屬三九集團,最終也由於越擴張越墜落。俗話說:“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企業經營採用多元化模式以求分散風險,應該值得一試。多元化經營失敗的關鍵是變革時沒有看準其中的關聯性,經理人好高務遠,妄自菲薄手中,眼紅別人的利潤,不顧自己的能力盲目進入自己並不擅長、又與企業無關係的領域。品牌是有關聯度的,康師傅從方便麵做到飲料是正常的,但假如生產洗衣粉的企業去做礦泉水,就會讓人喝出洗衣粉的味來。但偏偏有做洗衣粉的染指礦泉水,必然導向失敗之途。多元化不見得是一劑美麗的毒藥,一吃必死,但忽略了其中的關聯度,難免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多元化經營還是專業化經營,永遠是企業逃不掉的兩極延伸模式。在正確的時間與地點,做正確的事情,這才是一個企業的本份。我想企業經理人在做出二難抉擇時應該充分考慮如下幾點:1、要選擇自己適合的行業。2、企業的發展是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兩腳不能離地。3、要有自己的核心優勢,至少有一個比別人強的優勢。

  同時,在多元化之前,企業經理人必須多提幾個疑問:這是否是一個良性競爭的行業?市場需求是否足夠大?企業能否勝任此行業的挑戰?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嗎?有能當大任的人才嗎?在這些問題想清楚前,切忌輕舉妄動。

企業經理人如何將二難抉擇變為二全齊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