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凶殘的作戰——CQB

最兇殘的作戰——CQB

隨著經濟發展,大片鄉郊變城市,而恐怖活動、犯罪以及特種作戰也逐漸在城市中愈發活躍。所以各國軍警及特種部隊、反恐部隊、緝毒大隊等特勤單位都按照當今環境的需要發展出各自的室內近距離作戰技巧。

CQB英文全稱CLOSE QUARTER BATTLE,即室內近距離戰鬥。城市中發生的戰鬥通常是近距離短兵相接,跟以往叢林、山地、灘頭等完全不一樣,而CQB戰鬥將這個距離進一步拉近了,一個拐角一扇門都可能遭遇不測,敵人往往與我們只有一牆之隔。這就涉及到戰場容量的問題,由於空間狹小,交戰距離太近,CQB戰鬥就必然是以小隊的形式進行的,所以CQB對隊員的單兵素質和團隊配合有著更苛刻的要求。

CQB其實並不複雜,但是任何一種技巧或戰術,從“知道”到“精通”再到“實際運用”這之間是有很大差別的。CQB也沒有一個特定的標準,各國甚至各個小隊的作戰技巧都有些許差異。不過不論技巧上的差異如何,速度、火力、出其不意和全方位警戒都是CQB戰術運用上始終不變的幾大原則。

首先,在陣型上。每個小組都要對各個方向保持警戒,沒個人負責不同的方向。特別是要隨時留意隊伍後方,當其他方向發生交火時,沉迷輸出的隊員們的正後方就成了絕對的視覺盲區,此時必須有人負責警戒這一方向,要相信自己的戰友,不論其他人打得多火熱,也不要放棄監視後方,一旦出現敵人立即火力壓制,並告知其他隊員。

最兇殘的作戰——CQB

在移動上,整個隊伍要看做是一個整體,不能一人冒進,也不能有一人掉隊。我們在影視作品上經常看到特戰隊員們把手搭在前面人的肩膀上,一個接一個的移動,這樣不但可以增加團隊信心,也能防止有人掉隊。如果當中有隊員出現狀況,可以捏一下前一個人的肩膀,以此傳遞信息。那麼隊伍最前面的人,作為整個團隊的先鋒,決定著整個團隊向左走還是向右走,該進攻還是該後撤,而後面的隊員也一定要相信第一個人的判斷緊跟其後。如果在1號先鋒隊員在發現敵人後,告知隊員全軍出擊,然後就上了,而2號隊員此時慫了,或者哪怕是猶豫了一下,導致隊伍脫節,後面的人無法上前輸出,這種情況就叫“賣隊友”。

這裡要強調一下走火的問題,我們在打遊戲或WARGAME的時候經常遇到現隊友太緊張或是一不小心走火的現象,有些玩家還喜歡開局胡亂突突幾槍助興。而在現實中,如果在接敵之前有人走火了,不管有意還是無意,不管是訓練還是實戰,不管子彈射到了哪裡,有沒有射到隊友,這名隊員一定會受到嚴厲的責罰。特別是在CQB戰鬥中,走火意味著行動暴露,失去了作戰的突然性,一人的失誤讓全隊陷入被動。所以在一些特種部隊中,走火的隊員可能會被團隊開除。

在走廊中移動時,可以兩人並列站貼近兩面牆,通過交叉火力控制整條走廊。也可以依舊排成一字,不過為了保持強大的正面火力,通常第一個人要保持低姿,以免妨礙2號隊員射擊。

最兇殘的作戰——CQB

許多突然爆發的遭遇戰都是在樓道拐角處發生的,當遇到拐角時,隊員需要以牆角為軸進行移動軌跡為弧線的切角運動,此時槍口始終瞄準牆角後方的區域,通過這種一點點壓縮盲區的方法完成轉角。這個過程中一旦發現敵人要立即開火。而如果行動已經被察覺,敵人也在瞄準牆角這一區域,此時已經喪失了出其不意的優勢,只能比誰槍準命硬反應快了。

通過“T”形角相對要複雜些,但只要遵循全方位警戒的原則,其實也不難。首先,1號和2號隊員同時向左右拐角進行切角,直到完全控制了整條走廊,然後1號隊員總出拐角繼續前進,3號隊員跟隨,4號隊員繼續警戒之前那條走廊的後方,此時2號隊員已轉換為隊尾的位置了。(文字敘述有些繁瑣,具體看下圖)

最兇殘的作戰——CQB

在進行切角運動或是進入掩體射擊時我們會發現,有時候用左手射擊能使自己暴露在掩體外的面積更小,例如在向右側轉角時,切換成左手射擊可以使自己在不暴露軀幹和大面積頭部的情況下先敵開火。所以每名特戰隊員都要練習左手射擊,並且掌握左右手快速切換的技能。但是大部分槍械的拋殼窗都設計在槍的右側,換成左手射擊時很容易遭到滾燙彈殼的“襲擊”(感覺跟被菸頭燙一下差不多),特別是無託步槍,拋殼窗比較靠後,很容易被打臉,儘管有些步槍設計成可以調整為左側拋殼,比如AUG,但是在CQB戰鬥的情況下,是來不及做這種調整的。為了防止因被彈殼燙傷影響戰場發揮,可以佩戴面罩和方巾等,另外一些軍服的領口設計的很緊,雖然沒有傳統的大翻領那麼好看,但是可以防止彈殼掉到衣服裡。不過這仍然不能保證百分之百不被彈殼燙,所以與戰場上的生死相比,應對彈殼燙傷這種事最好的方法就是......忍著!

最兇殘的作戰——CQB

在進行左右手切換時,以右手換左手為例,先將槍的前握把(或是護木)交接給右手,再用左手握住後握把,左手食指自然貼近扳機護圈,然後將槍托從右肩換至左肩。這一動作看似很簡單,但是要把它練習得即快速又靈活,並且能在緊張的交戰過程中習慣性的運用出來,也是要花些功夫的。許多國外遊戲中也把左右手切換這一戰術動作加入其中,比如《彩虹6號》,雖然從第一人稱視角來看,按“Q”和“E”僅僅是讓視角左傾右傾,但如果以隊友的第三人稱視角來看的話,實際上角色模型是有一個麻利的換手動作的。另外《全境封鎖》中,玩家在進行掩體後的左右移動時也有一個快速換手的過程。(不知道國產遊戲啥時候能做得這麼考究)

最兇殘的作戰——CQB

每個人在進行一輪射擊後都會經歷一個火力空白期,這個空白期就是換彈匣。快速換彈是每個士兵必須掌握的技能,以AR系列步槍為例,在打光一個彈匣後,先將槍逆時針旋轉,查看拋殼窗處是否空倉掛機,然後再順時針旋轉,同時按住彈匣釋放按鈕使空彈匣甩出。不過並不是說不甩一下彈匣就不會脫落,實際上大部分槍支的彈匣在設計上都有一個標準,就是按住釋放按鈕後彈匣能爽快順滑地自動脫落。這樣順時針旋轉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能看清機匣底部,使新彈匣能更快速準確的一次性插入。左手在將新彈匣插入後,拇指順勢按下機匣左側的槍機釋放按鈕,然後迅速調整姿勢把槍轉回射擊位置。(注意,有空倉掛機功能的武器,換彈後是不需要拉動拉機柄的。)而AK系列步槍的快速換彈,是用新彈匣敲擊扳機扳機護圈前方的彈匣卡榫後,再換上新彈匣,不過AK系列沒有空倉掛機功能,所以換完彈匣後需要重新拉動拉機柄進行上膛。這樣一來在換彈速度上AK會遜色那麼一點點,不過戰場之上這一點點的快慢往往決定了生死。

最兇殘的作戰——CQB

另外,還有一種常見的技術,名為“戰術換彈匣”,就是在不丟棄舊彈匣的情況下換上新彈匣。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接下來的戰鬥需要持續的火力輸出,依靠全自動射擊壓制對手,完成掩體的轉換或是掩護其他隊友換彈、後撤、進攻、救人......但是此時槍裡的子彈所剩不多,無法進行長達幾秒的火力壓制!但是舊彈匣裡的這幾顆子彈也不能跟彈匣一起就這麼丟掉,接下來的戰鬥可能還用的上。另一個原因是,彈匣需要回收,不管是裡面有無子彈,因為很多時候補給裡只補充子彈,不補充彈匣,美軍也是如此。當然也有例外,比如AUG的彈匣就是一次性的,補充彈藥時,子彈都是提前壓好在彈匣裡的。當然,戰場上換彈最好是在掩體後或是有友軍掩護的情況下進行。

不要埋怨我為何換個彈匣都要磨嘰半天,畢竟戰場上不像射擊遊戲裡,彈匣不滿,直接換個新的,哪怕只開了一槍,餘下的29發子彈還是會自動補充在總彈藥數里,現實裡丟掉一個彈匣同時也浪費了彈匣裡其餘的子彈,這點有些遊戲裡也有體現,比如《紅色管絃樂》和《武裝突襲3》。

通常,戰術換彈匣是要先將舊彈匣卸下放入收納包袋裡,再從彈匣包裡抽出新彈匣換上。這樣的操作左手運動的路徑比較長,槍中無彈匣的空白期也較長。所以還有一種先掏新彈匣,一隻手需要同時握住新舊彈匣的戰術換彈方式。(具體操作看下圖)

最兇殘的作戰——CQB

所有玩過射擊遊戲的人(不管是FPS還是TPS)都知道,主武器子彈打沒後如果突然出現敵人,最快的方式就是切手槍。沒錯,現實中也是如此,當槍械需要換彈,或是出現故障時遇敵,最快的方式就是換手槍。除此之外,在室內作戰時,隊員經常要通過狹窄的通道、樓梯、窗戶等,或是另一隻手需要操作其他器具,這個時候手槍才是他們的主武器。但是,傳統的手槍射擊模式在CQB這種近距離交戰的環境下完全不適用。

我們先來還原一下“標準”的手槍射擊的訓練方式,先將槍從槍套中拔出,然後提肘(如果事先沒上膛可能還得先上一下膛),雙手握槍,眼睛看準目標,將手槍向前推出,眼睛與照門準星形成三點一線,最後開槍射擊。扣扳機時還要講究“兩快一慢”預壓快,手指會彈快,擊發慢。如果是在某些競技比賽中或是歹徒逃跑的情況下,這樣射擊準確性確實很高。但如果在近距離交戰的情況下,假設歹徒與你距離只有5米,從你拔槍到射擊的時間足夠歹徒衝到你面前捅你一刀,更何況人家可能還有槍。

最兇殘的作戰——CQB

所以CQB的手槍訓練則完全注重指向性射擊訓練。所謂“指向性射擊”就是利用人手指的指向性的本能......就是在潑婦罵街的時候,往往能又快又準的指向對方的鼻子頭破口大罵,指向性射擊就是利用這一原理。不過這就要求手槍的人機功效較好(現在的手槍設計上都比較看中這點),如果你握槍時食指自然伸直,食指指向與槍管幾乎平行,那麼這就是一把指向性很好的手槍。在射擊時,只要槍口指向了目標,就可以開始開火射擊,在將手槍推向瞄準基線的過程中就可以開槍了,目標是瞄準對方的軀幹位置,因為軀幹比瞄頭更容易射中。在射擊中調整自己的持槍姿勢,可以下意識地完成一發精確的爆頭射擊。在將槍拉回至胸前,準備換彈或是換回主武器的過程中依然可以繼續射擊或壓制其他目標,將火力空白的時間壓縮到最小。

最兇殘的作戰——CQB

還有一種適合CQB的手槍射擊法,名為CAR射擊法,(CAR是一套包含長短槍支據槍姿勢和射擊法在內的完整系統)它的核心要領是通過雙臂環抱與肩膀形成一個穩定結構的操作方式。這種方式很適合在狹窄空間和近距離情況下的戰鬥,經典遊戲《細胞分裂5》中的主人公就是用的CAR射擊法。

而手槍的射速是無法與自動步槍衝鋒槍比擬的(格洛克除外),畢竟手指肌肉扣動扳機的速度會達到一個瓶頸,必要時,為了使手槍也能在近距離戰鬥中形成極具震懾的壓制效果,還有另一種速射方式,就是右手將槍固定在腰間,左手食指深入扳機護圈前後快速搗動。這種射擊姿勢的確很怪異,但是嚴格來講CQB的射擊姿勢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標準和方法,能完成任務的就是好方法。

最兇殘的作戰——CQB

為了保持持續的火力輸出,小隊還會採用一種名為“地獄火”的戰術。通常,第一個人為跪姿全自動壓制射擊,第二個人為站姿半自動射擊,當第一個人打完一個彈匣後迅速後撤至隊尾換彈、待命、掩護後方,第二個人切換成全自動射擊,依次交替循環,沒有火力間斷,此戰術可以用於進攻也可以用於撤退。在狹小的走廊裡,這種持續火力還是非常有效果的。但是敵人也不會一直被壓著打,一時的被打蒙B不代表喪失戰鬥力,一顆手雷或是閃光彈可能就會扭轉戰局,所以“地獄火”的應用上一定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在持續輸出的前提下迅速消滅敵人、撤退、或移動到更有利的地形處。電影《太陽之淚》中就有對這一戰術的體現。綠色貝雷帽的士兵對這種戰術的形容:“前30秒內,就像是被耶穌大哥罩著一樣,世界上沒有任何部隊能夠擋得住這種火力與震撼力;在30秒後,酥哥會庇佑人多槍多的一方。”至於電影裡那種亂槍齊射的場景,其實並不適用於CQB中,同時開槍只是電影裡為了增加火爆看點的刻意為之,在現實裡很容易出現隊友們同時換子彈的局面,十分尷尬。

最兇殘的作戰——CQB

破門也是CQB中重要的一步,我們經常在影視及遊戲作品中看到特種部隊踹門的動作,十分暴力。不過並不是所有門都能一腳踹開,畢竟裝修時不會有人把家裡大門和洗手間門用成同一種材料。應對不同場合和不同的門要選用不同的破門工具,比如常見的破門槌和無火花錘是通過撞擊損壞門鎖和合頁。液壓破門器則是直接撐開門框,這些都屬於冷破門。優點是成本低,訓練和操作簡單,缺點是速度慢。如果不能一次就將門破開,就喪失了行動的突然性,可能你正在用大錘八十八十的敲,裡面的人一梭子子彈就透過門打過來了。所以有時候需要用熱破門的方式,即利用特殊彈藥和爆炸物。比如霰彈槍破門,可以直接打飛門鎖和鉸鏈。而面對那些堅固難拆不一定防盜但是防彈的防盜門,則可以採用爆破的方式。通常爆破採用C4塑膠炸藥,它的形態就像生麵糰,可以隨意揉搓,粘度優點類似嚼過的口香糖。C4的最大好處是使用起來十分安全,只能用雷管引爆,即使用槍射擊也打不爆它。還有一種特製的“窗框炸藥”,使用的是壓成扁平狀的TNT。也有人比較傾向使用“水壓炸藥”,它是將一個盛水的容器與導爆索結合在一起,然後掛在門上或牆上,水壓彈的優勢是爆炸衝擊面均勻,不容易產生碎屑,不易傷及人質,也能讓突擊隊員在爆炸後迅速跟進。爆破作業特然性強,威力大,所以有時候避開門窗,在牆上開闢新的進攻通道也是不錯的選擇。爆破的缺點是訓練複雜和使用成本高,需要經驗豐富的人操作,不然裝藥少了炸不開,裝藥多了又會誤傷。

最兇殘的作戰——CQB

CQB種最危險的一步要數登堂入室,在進屋後很有可能遇到數名全副武裝的歹徒,這個時候就是考驗隊員反應能力和心理素質的時候了。在遇敵的一瞬,要迅速劃分目標的優先級,並先將威脅係數最大的目標擊斃。優先級的劃分標準,通常是按照敵人使用的武器殺傷力和武器的指向來劃分的。如果無法快速區分,那就先攻擊離你最近的目標,因為目標大小和距離是影響射擊速度的關鍵因素,射擊距離最近的目標需要的反應時間最短,同樣,對方向你射擊的速度也最快,所以離你近的就是危險的。

最兇殘的作戰——CQB

而削弱防守方反應速度和射擊精度的最好方式就是丟震撼彈。震撼彈能製造強烈的閃光和巨大噪聲的非殺傷性手榴彈,是反恐行動和特種作戰的重要武器之一。以美國M84震撼彈為例,強烈的閃光能讓人5到10秒內無法恢復視力,並讓看到的東西出現重影的現象。同時伴隨閃光發出的聲響也十分巨大,相當於有人在你耳邊開了一槍。M84的外殼上有許多孔洞,這是為了讓強光和聲音能充分釋放出來,但是它的裝藥量並不多,只有拇指粗細的裝藥室,這就註定他不可能成為CF中的高爆手雷。不過它也不是完全沒有殺傷力,如果握在手裡仍然可以將手燒爛,如果周圍有易燃品,還有可能引發火災。電影《會計刺客》中,男主把震撼彈丟盡了僱傭兵的衣服裡,估計這個僱傭兵胸口被燒了個大洞。

小隊突入房間的方法,通常是1號隊員進屋後迅速搜索牆角(看有沒有藏人),然後邊向這一側移動邊向屋內敵人射擊。2號隊員則是向反方向的牆角搜索、移動和射擊。以此類推,最終所有隊員沿牆並列展開。整個過程切記不能不能在門口停留,不能猶豫不決,不能擁擠踩踏,不能前後脫節,不能賣隊友......此外,還有一種不進門,而是兩名隊員以門框為軸,向屋內快速進行左右切角的突入方法,以色列軍警將其命名為“有限突入法”。特戰隊員通常使用手槍或可以單手操作的衝鋒槍,發起攻擊時並不真正踏進房間,最多隻將持槍手和半個腦袋探進屋來。形成這種戰術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當地的房屋結構大都以磚牆混凝土為主,不容易被子彈穿透;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的對手通常裝備有手榴彈。

最兇殘的作戰——CQB

雖然每個特戰隊員都經過大量的訓練,擁有一流的裝備,但是作為進攻方還是有一個無法避免的劣勢,那就是敵人要比你更熟悉這座建築物。即便在突入前可能掌握了這個建築的平面圖,或是用類似的建築物進行了模擬演練,但是實際情況往往跟想象的不大一樣。而敵人則對戰場的環境瞭如指掌,哪裡有掩體,哪裡容易被攻破,哪裡適合守株待兔,可能還會在房屋外圍設置好陷阱詭雷等等。所以,CQB戰術格外強調進攻時機要出其不意,每個隊員在發起進攻前要做到安靜無聲,多餘的話不說,沒用的動作不做,與任務無關的東西不碰。在敵人沒有察覺的情況下突然發起迅速猛烈地進攻,以最快速度消滅對手。因為一旦發生交火,就意味著行動已經暴露,敵人已經察覺,要在敵人來不及反應的間歇將其消滅。

最兇殘的作戰——CQB

雖然很多時候,特戰隊員的武器上都安裝有消音器,但是不要被影視遊戲中的“消音器”所誤導。從電影《007》系列開始,能殺人於無形的消音器就被刻畫得神乎其神,其實嚴格上來說根本就沒有消音器(英文silencer)這種玩意,它的正確叫法是抑制器(英文suppressor)。小瀋陽的電影《我說的都是真的》中,警察有句臺詞“就算是有消音器,那也不會絕對沒有聲音”。

槍產生的噪音主要分三部分:

1.金屬機械的摩擦聲,指的是槍上膛時發出的聲音,世界上目前沒有任何一把制式槍支能消除這個聲音,大約30-50分貝(人在室內正常說話是40-60分貝)

2.子彈在槍內發出的聲音,包括觸發底火點燃火藥產生2000+帕斯卡的壓強後推動彈頭經過槍膛並與膛線產生摩擦,聲音達到120以上保持一分鐘就能使人短暫致聾,槍聲雖然只是一瞬間,但是聲音可以達到160分貝以上(相當於客機發動機的噪聲,可嚴重影響人的聽力)

3.子彈離開槍後在空氣中產生摩擦,絕大部分彈藥都是超音速的,超音速飛機還有音爆呢,所以子彈離開槍管後仍然會產生激波聲響,這個聲音也是靠消音器無法消除的。(通過特殊的亞音速子彈才能消除)

那麼抑制器(所謂的消音器)能消除的聲音只有第二種,作為子彈出膛時的一個緩衝,裝上消音器後槍聲可以降低至120-130分貝左右(噪音相當於電鋸~電鑽~氣錘)。這個聲音如果在野外還有一定作用,可以避免較遠的人聽見,但是在室內聲響仍然很大。所以不要太被影視和遊戲裡為了增加視覺效果和遊戲性而神化了的消音槍矇騙了,你家鄰居拆房子你會聽不見?

最兇殘的作戰——CQB

想要降低子彈出膛後的噪音就只能換用特製的亞音速彈藥,可以將聲音縮小到100分貝以下,所付出的代價就是損失了部分DPS,射程變近了,威力也減小了。所以我們玩遊戲時的感受,武器裝了消音裝置後威力都降低了,其實原因不是消音器造成的,而是更換了威力較小的亞音速子彈。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抑制器”不能消音,那裝這玩意兒有毛用?其實降低的得那幾十分貝還是對聲音的傳播距離有一定減小的作用的(至少在室外是這樣)。還有一定改變槍聲特徵的功效,但是有點經驗的士兵都會聽得出裝了“消音器”的槍聲。更主要的作用還是保護射手的聽力和消除槍口火焰。配合拾音降噪耳機,可以讓你的耳朵不被連續的爆炸聲震聾。而在有煙霧的環境下,抑制器又可以通過消除槍口火焰來隱藏自己。所以,這才是所謂“消音器”的正確用法。

世界上有幾款性能不錯的微聲武器,比如俄羅斯的AS Val特種突擊步槍(Val意為“巨浪”)AS採用整體式雙室型消聲器,通過發射特製的9X39mm亞音速重型子彈,比起有效射程相當的微聲武器具有更低的噪音,但彈頭的終點效能更大。這把槍被俄羅斯的偵察部隊和特種部隊廣泛採用,比如在“別斯蘭人質事件”中,就曾頻頻出鏡。不過在室內環境下,這把搶的噪聲仍然很容易被人察覺。它的狙擊版本,就是吃雞中飽受質疑的VSS,不過現實中這把槍的性能還是非常不錯的(定位就是用於較近距離的交火)。此外俄羅斯還有一把成本相對較低,更適合量產的微聲狙擊槍—VSK94狙擊步槍。

最兇殘的作戰——CQB

微聲衝鋒槍中,以MP5SD(MP5的消音版本)系列為代表,和其他MP5所用的外接式消聲器不同,MP5SD的消聲器無法拆卸, HK公司的解釋是,積存在消聲器內的碳殘渣會隨著繼續發射的火藥燃氣從前端噴出,因而無需缷下清洗。當然,它的消音器也不能完全消除槍聲。配合亞音速子彈,它的聲響最低可降到70分貝,不過有效射程僅為135米。不過這並不影響它在城市反恐作戰中的價值,在1977年的“摩加迪加劫機事件中”,德國第九邊防大隊就曾使用MP5SD,1980年,英國SAS在營救伊朗大使館人質的行動中也有使用。我國也有較優秀的微聲衝鋒槍,比如JS9衝鋒槍,2012年,該槍通過了外貿定型,正式命名為CS/LS2型衝鋒槍。

手槍中比較有名的是二戰期間美國戰略情報局OSS(CIA的前身)住持研製的OSS高標無聲手槍,採用.22 LR彈,這把槍從美國二戰到冷戰再到越南戰爭朝鮮戰爭都一直在使用,它是當時美帝特工突擊隊特種部隊等部門使用最多的微聲手槍,上海公安博物館裡就陳列著一把當年收(jiao)藏(huo)的OSS手槍,從外觀上來看就一個字,真TM磕磣。

而現代手槍中降噪做的比較好的要數本人比較偏愛的德國瓦爾特P22手槍(長得就是那麼好看),它仍然採用了.22英寸LR口徑槍彈,由於射擊時產生的後坐力小,射擊精度也在同類槍支中遙遙領先,所以這款槍除了抑制器也可以加裝激光指示器和低倍率光學瞄準鏡。但由於此槍小巧玲瓏便於隱藏,也成為美國校園槍擊案的兇器之一。

最兇殘的作戰——CQB

說了這麼多CQB的作戰時的單兵技能、團隊戰術、武器裝備,但是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沒有講到,那就是勇氣。就是在不知道下一步會遭遇什麼的情況下,仍然敢繼續前進;就是在明知道房間裡有敵人的情況下,仍然有踏進去的膽量;就是在四面被圍的情況下,仍然能保持冷靜默契配合。室內作戰風險極大,就算扔了閃光彈,仍然有可能被盲射的子彈擊中。所以, 如果建築內沒有人質、沒有抓捕對象、建築本身也沒有太大價值,只是為了消滅室內敵人的話,那最好的戰術就是炸平它!

最兇殘的作戰——CQ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