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聖誕狂歡,我只喜歡雪頓節

雪頓節

雪頓節作為一項民俗活動在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作為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雪頓節的盛大熱烈令人歎為觀止,藏民們會在這一天觀看藏戲、舉行酸奶酒宴、盡情狂歡。

有待點評:

雪頓,聽起來就很美好

——有待,有所為,方有所待

雪頓節在每年藏曆六月底七月初舉辦,是西藏傳統的節日。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子的節日,因此又叫“酸奶節”。

人人都在聖誕狂歡,我只喜歡雪頓節

因為雪頓節期間有隆重熱烈的藏戲演出和規模盛大的曬佛儀式,所以有人也稱之為"藏戲節"、"展佛節"。傳統的雪頓節以展佛為序幕,以演藏戲看藏戲、群眾遊園為主要內容,同時還有精彩的賽犛牛和馬術表演等。

人人都在聖誕狂歡,我只喜歡雪頓節

節日活動的中心在拉薩西郊的羅布林卡。這裡從前是西藏地方政教首領達賴喇嘛的夏日園林。

節日來臨,羅布林卡以及周圍的樹林裡,一夜之間便會湧現一座色彩鮮豔的帳篷城市,還形成幾條熱鬧繁華的節日市街,幾乎整個拉薩城都搬進了這片綠色天地,所有的人都在歌聲舞蹈中過著野外生活,深沉熱烈的歌聲伴著高原特有的樂器在樹影裡傳播,這是拉薩人最有活力的日子。


雪頓節在十七世紀以前是一種純宗教的節日活動,按規定,每年的藏曆六月十五日至三十日為禁期,全藏大小寺院的僧尼不準外出活動,以免踏死小蟲。到藏曆七月一日開禁的日子,他們紛紛下山,這時農牧民要拿出準備好的酸奶子敬獻。這就是雪頓節的由來。

人人都在聖誕狂歡,我只喜歡雪頓節

節日最早在哲蚌寺形成,到十七世紀下半葉和十八世紀初,清朝皇帝冊封了五世達賴旺阿旺羅桑嘉措和五世班禪羅桑益西,賜於金冊、金印。

每年藏曆六月三十日,成千上萬的人湧進寺院,給五世達賴和哲蚌寺的僧人們獻酸奶,請求摸頂祝福給予長壽、豐收,死後不下地獄的加持。

附近的藏劇隊、野犛牛舞演出隊也趕來演出、慰問,從此,便形成為一個固定節日,節日的內容更加豐富,稱"雪頓節"。這一天,五世達賴要出來看藏戲,一年一換的鐵棒喇嘛也在這一天辦理交接手續。

人人都在聖誕狂歡,我只喜歡雪頓節

五世達賴從哲蚌寺移居布達拉宮後,雪頓節活動也在布達拉宮的"空中戲臺"德央廈舉行。每年六月三十日的雪頓節,也總是先在哲蚌寺內進行藏戲會演,第二天到布達拉宮為達賴演出。

八世達賴強白嘉措時期,羅布林卡裡修建了格桑頗章宮,這裡逐漸成了的達賴夏宮。因此,雪頓節的主會場也轉移到羅布林卡內,並開始允許市民群眾入園看藏戲。

人人都在聖誕狂歡,我只喜歡雪頓節

作為西藏最隆重的節日,每年都有千千萬萬的佛教徒從全世界湧向拉薩參加雪頓節,以最虔誠的心、一步一個頂禮膜拜,朝聖道至高無上的佛祖。

人人都在聖誕狂歡,我只喜歡雪頓節

佛教信徒們到山上去修行,修行完畢時家裡的親人帶著酸奶到山上去迎接他們,在回家的路上人們吃酸奶、跳舞、唱歌。

拉薩市附近的居民,身著鮮豔的節日盛裝,扶老攜幼,提上酥油桶,帶上酥油茶對來到羅布林卡在繁茂的樹蔭下,搭起色彩斑斕的帷幕。

在花香草肥的綠茵上,鋪上新地毯,擺上果品佳餚,席地而坐,觀看藏戲,跟著載歌載舞,享受節日的歡樂。

人人都在聖誕狂歡,我只喜歡雪頓節

下午,各家開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來賓一敬三口乾一杯的“松準聶塔”(酒禮),唱各種不同曲調的勸酒歌。欲罷,客人將酒三口飲完。敬酒聲、祝福聲、歡笑聲此起彼伏。當晚霞染紅天際時,人們才踏著暮色離開林卡。

過去雪頓節裡,拉薩所有的大貴族、大活佛、地方政府的僧俗官員,都要早早來到羅布林卡,陪達賴喇嘛看戲,出席地方政府舉行的酸奶宴會。

演出在石板鋪成的露天舞臺上進行,上面張掛碩大無朋的黃色涼篷,像一朵飄在空中的金雲。達賴喇嘛坐在露天舞臺西側宮殿式的門樓上看戲,只有少數身份顯赫人物才能坐在他的身邊,其餘僧俗官員按地位高低圍坐在露天舞臺兩邊。

而舞臺東面,坐滿了密密麻麻的平民百姓,他們都是從市區和附近農村趕來的。

人人都在聖誕狂歡,我只喜歡雪頓節

雪頓節期間,達賴喇嘛的夏官,對他們開放五天,表示神王、百姓同樂,機會非常難得。大家身穿節日服裝,戴著所有的首飾,帶著酸奶和各種美食,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踏進神聖的園林。看戲時不能擁擠、不能喧譁、不能站起來,稍有越軌,"瓜甲巴"(打手)長長的竹竿,就會雨點般地落在頭上。

非遺科普

參加雪頓節有什麼講究?

西藏的傳統習俗還是有很多跟漢族不同的地方,應當好好遵守。比如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經筒、經輪不得逆轉,也忌諱用手觸摸別人的頭頂;進了寺廟一定要保持端正肅靜等等,懷一顆敬畏之心,入鄉隨俗就好了。

你還知道什麼民族節日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