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十年前,我就嫁給了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

2006年,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遺;作為中國傳統的絲質工藝品,雲錦色澤光鮮燦爛,美如天邊雲霞,這種靠手工織造的技藝至今無法用現代機器替代。

有待點評:

雲想衣裳花想容,想的就是雲錦

——有待,有所為,方有所待

江南好,機杼奪天工,孔雀妝花雲錦爛,冰蠶吐鳳霧綃空,新樣小團龍。

這一段詞,描繪的是南京雲錦,

勞倫斯許說十年前,他就嫁給了南京雲錦,雲錦就好像深巷子裡的格格。而他靠著尋覓這一抹香氣,為范冰冰設計出了豔絕世人的龍袍。

他說:十年前,我就嫁給了南京雲錦

此後,在多次時裝週上,他將南京雲錦奉為靈感繆斯,也將雲錦工藝運用到了極致。

他說:十年前,我就嫁給了南京雲錦

他說:十年前,我就嫁給了南京雲錦

2011年5月10日,國家郵政部門發行《雲錦》特種郵票1套3枚,分別為“真金團龍”“一品鶴補”“吉慶雙餘”

他說:十年前,我就嫁給了南京雲錦

在古代絲織物中,“錦”就是代表最高技術水平的織物。南京雲錦集歷代織錦工藝之大成,居中國四大名錦(即雲錦、蜀錦、宋錦、壯錦)之首,因其絢麗多彩、燦若雲霞而得名。

他說:十年前,我就嫁給了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配色多達十八種,運用 “色暈”層層推出主花,富麗典雅、花紋渾厚優美、色彩濃豔莊重,大量使用金線,形成金碧輝煌的獨特風格。

他說:十年前,我就嫁給了南京雲錦

明暗綠地織金紗通肩柿蒂形翔鳳短衫

雲錦的“錦”字,是“金”字和“帛”字的組合,《釋名·採帛》:“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惟尊者得服。”這是說,錦是豪華貴重的絲帛,在古代只有達官貴人才能穿得起。

他說:十年前,我就嫁給了南京雲錦

明代蔥綠地妝花紗蟒裙

南京雲錦的產生和發展與南京的城市史密切相關。南京絲織業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東吳時期。東晉末年,大將劉裕北伐,滅秦後,將長安的百工全部遷到建康,其中織錦工匠佔很大比例。

後秦百工中的織錦工匠繼承了兩漢、曹魏、西晉和十六國前期少數民族的織錦技藝。

他說:十年前,我就嫁給了南京雲錦

417年東晉在建康設立專門管理織錦的官署——錦署,被看做是南京雲錦正式誕生的標誌。從元代開始,雲錦一直為皇家服飾專用品。

明朝時織錦工藝日臻成熟和完善,並形成南京絲織提花錦緞的地方特色。清代在南京設有“江寧織造署”,《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寧織造20年之久。

他說:十年前,我就嫁給了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織造鼎盛時擁有3萬多臺織機,近30萬人以此和相關產業為生,是當時南京最大的手工產業。

1949年後,儘管政府先後投資幾千萬元用於恢復和保護雲錦,南京市雲錦研究所還成功地科學複製了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的明萬曆皇帝“織金孔雀羽妝花紗龍袍”等,但云錦仍然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局面,現在全國真正懂雲錦技術的不過50人

他說:十年前,我就嫁給了南京雲錦

雲錦喜用金線、銀線、銅線及長絲、絹絲,各種鳥獸羽毛等用來織造雲錦,如在皇家雲錦繡品上的綠色是用

孔雀羽毛織就的,每個雲錦的紋樣都有其特定的含義。

如果要織一幅78釐米寬的錦緞,在它的織面上就有14000根絲線,所有花朵圖案的組成就要在這14000根線上穿梭,從確立絲線的經緯線到最後織造,整個過程複雜而艱苦。

他說:十年前,我就嫁給了南京雲錦

雲錦的主要原料是桑蠶絲,是先染絲而後織(染料來自天然植物),屬於熟織提花絲織物。除了各色鮮豔的絲線以外,雲錦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夾金夾銀。

機上坐著的人,稱作“拽花工”,只要按過線順序提拽即可。機下坐著的人稱“織手”,他使用“通經斷緯”的技術妝金敷彩,就能織出五彩繽紛的雲錦來。兩人配合,一天也僅能織五六釐米,所以古人有“寸錦寸金”之說。

非遺科普

雲錦的用途

雲錦是專為帝王將相、王妃公主們做服飾的,有著鮮明的宮廷文化的烙印,專供皇室使用。皇帝龍袍冕衣、后妃鳳衣、華冠霞帔、宮帷帳幔、馬褂旗袍、文武官員補服、宮廷坐褥和靠墊等御用貢品。而且雲錦的裝飾紋樣幾乎“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符合皇家的吉祥寓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