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魚翅和粉絲想到的收藏現象

昨天和老師喝茶聊天,他說了一樁親身經歷的趣事:一次他請客,規格較高,其中有一道大菜“魚翅羹”,一人一小盅,菜一上來,一位相熟的朋友就一本正經的嚷嚷起來,xx,這不就是粉絲嗎,怎麼請我們吃粉絲?

由魚翅和粉絲想到的收藏現象

魚翅和粉絲,外觀近似,口感類同,但食材來源,烹飪方式,食用場合,價格檔次真是天壤之別。無獨有偶,這樣的場景,我也碰到過,聽到最多的:“魚翅不就是粉絲嘛,還要這麼高價格。”話裡話外都透著“不屑”兩個字。讓請客之人,情何以堪!

由魚翅和粉絲想到的收藏現象

不懂,可以理解,人生在世,不懂的東西多了,學不完,關鍵是不懂不學,還理直氣壯的貶低別人,抬高自己,顯得自己高人一籌,就覺得有點可笑了。

由魚翅和粉絲想到的收藏現象

古董收藏也有如此,一件真品和一件仿品放在一起,外行看外觀造型好像近似,紋飾好像一樣。果真一樣嗎?內行一瞄,差距太大了,首先材質不同。以宋瓷為例,不同窯口的東西材質首先都不同,瓷土不同,釉水配方不同,燒製工藝和製作工藝不同,表現在細節上就是釉面呈色不同,釉質不同,釉光不同,工藝不同,手感不同,韻味不同。現代仿宋瓷,做的稍講究一點的,就是在造型釉色上儘量模仿宋瓷,但材質,燒製工藝和釉水配方上是講究不了的,一則工藝配方失傳,二則成本太高,三則藝術表現力也達不到那水平。其他低層次的仿品,就不用說了,表面的形和釉色都仿不像,只能臆造,連工藝品都算不上,更何談美感,浪費資源,擾亂市場而已。

由魚翅和粉絲想到的收藏現象

真古玉和仿古玉放一起,就更容易分辨了,材質,工藝,氣韻,沁色,氧化包漿,時代風格,藝術高度,再一個常識“好料必出好工”,就是如今最頂尖的玉雕仿古工藝大師都承認戰漢及之前的古玉要仿的形神韻具足,非常難,用老料能仿到90%以上的形神已經非常了不起,就是這樣的作品拿出來,我看也是精細有餘,神韻不足,體現的還是現在當下時代的味道。

由魚翅和粉絲想到的收藏現象

魚翅和粉絲,只有用心細細品味,就能分辨出其中巨大的差別,光看是看不出什麼實質東西的。品味之後還要去了解這些物象背後的玄機,你才能明白原來魚翅的價值並不是在於它的燒成之後如粉絲一般的外觀。當然,對於吃慣粉絲的人,對魚翅向來也是不屑一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