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拉德芳斯廣場的巨型鋼鐵雕塑意味著什麼?

可愛的西瓜妹

位於巴黎西北部的拉德芳斯,是巴黎的中央商務區,這裡的充斥著鱗次櫛比的鋼筋水泥建築,是巴黎最具現代氣息的地方。在高樓大廈環繞的拉德芳斯大廣場上,矗立著一座紅色的鋼鐵雕塑,它是現代雕塑大師美國人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 1898-1976)40年前完成的作品《蜘蛛》。

這座大型公共雕塑最高處15米,最寬達25米,重60噸,相當於成年藍鯨一半的體重。1972年,拉德芳斯公共管理委員會向考爾德訂購了這件作品,提出的要求是“與周圍現代建築環境匹配,且充滿活力的地標性作品”。

此前,考爾德已經有過豐富的製作大型公共雕塑的經驗,如芝加哥的《火烈鳥》、蒙德利爾的《男人》以及洛杉磯的《四拱門》。

上圖為考爾德作品《火烈鳥》。

上圖為考爾德作品《男人》。

上圖為考爾德作品《四拱門》。

已經有了豐富經驗的考爾德在為拉德芳斯打造《蜘蛛》的時候絲毫沒有鬆懈。整個雕塑由6片鋼製材料拼裝完成,固定的螺絲和鉚釘是考爾德專門設計的。1976年,考爾德在現場指揮了整個安裝。如今,這座抽象鋼製雕塑已經在拉德芳斯廣場矗立了42年,四十多年的風吹雨打、日曬雨淋,這座鮮紅的雕塑已經褪色暗淡,去年底,拉德芳斯物業方還重新給這座雕塑上漆,讓它重放光芒。

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 1898-1976)是一名美國雕塑家,他出生在一個殷實的藝術之家:母親是畫家,父親和爺爺都是雕塑家。

也許是幹一行恨一行吧,父母不希望考爾德成人後的工作跟藝術沾邊兒,讓他大學學了機械工程專業。大學畢業後,考爾德當過水利工程師、繪圖員。1922年,考爾德24歲,他在林場做伐木工,森林的美麗景色讓他忍不住拿起畫筆和顏料,此後不久,他移居紐約,開始了專職藝術家的生涯。

考爾德的母親年輕時在巴黎索邦大學學習過5年,塞納河左岸濃厚的藝術氣息給她留下了終生印記。她對兒子說,去巴黎吧,那裡才是世界藝術中心。於是,28歲那年,考爾德來到巴黎。1926年到1933年在巴黎七年的從藝經歷,不僅讓考爾德聲名鵲起,也讓他成為雕塑發展史上承前啟後、開宗立派的一代大師。

考爾德早年用鐵絲做的雕塑實現了動感和構成的完美結合,獲得了公眾的認可和讚譽。晚年考爾德的主要創作集中在大型公共雕塑作品,其作品遍佈世界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