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国服到底啥样?

不论是引用成语,还是国画书法,亦或是中国饮食和古典器物造型,这些细微的痕迹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是外国人能一眼辨明中国元素的基本——这就是中国文化。

但在目睹了那么多传统文化的符号后,有人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咱们为啥偏偏少了国服?

我们的国服到底啥样?

中国古代的服装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上身为衣,下身为裙,宽袍大袖。直到东周才有所变化,第一次服装变革的的起源是战争,始于赵武灵王。

我们的国服到底啥样?

生活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发明了裤子和长靴。穿着这种“胡服”骑在马上作战,行动更为灵活方便,战斗力自然也得到有效提升。

我们的国服到底啥样?

赵国于是引进了胡服,建立骑兵部队,连战连捷,军威大振,在几年之内便成为北方强国。不久,百姓发现这种衣服穿起来很方便,于是胡服骑射逐渐从军装变成了普通的服装样式。

“变服骑射,以备燕、三胡、秦、韩之边……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史记·赵世家》

到了魏晋南北朝,北方统治者多为鲜卑人,他们是游牧民族,穿的是“短制褊衣”。鲜卑人对北方的影响使鲜卑服在汉人平民阶层流行起来。

我们的国服到底啥样?

同时,北魏和北周政府通过“全盘汉化”和“胡汉并举”等措施,积极向汉民族学习,认为宽松的汉服特别适合在正式场合穿着。最终形成了百姓为方便穿胡服,王公贵族为礼制穿汉袍的有趣景象。这种民族大融合产生的着装习惯,一直延续到隋唐。

我们的国服到底啥样?

唐朝人一般戴着幞头,这是一种方形的包头软巾,由鲜卑人的头巾改进而来。用金属线撑起巾脚,称为硬脚幞头。

我们的国服到底啥样?

唐代皇帝所服的幞头用硬脚,稍上曲;五代晚期以后,硬脚渐趋平直。

宋朝时发展为“展脚幞头”,两脚伸长、展开。有一种说法认为,让官员戴这种帽子是为了防止朝臣私语。

我们的国服到底啥样?

宋神宗

发展到明朝,幞头就成了乌纱帽。

明清易代之际,清朝统治者要求一律穿满族服装,一是保持了满族便于骑射的服式特色;二是继承了封建服饰等级制度,例如清代官服基本继承了明代以补子表明级别的形制。虽然是一种强迫性的改革,但最终的结果确实使满汉服装文化得到了较好的融合。

我们的国服到底啥样?

民国初年,刚从混乱的封建社会走出来的知识分子,厌倦思想被束缚,进而排斥起传统服装中他们认为使人束缚的因素——宽袍大袖,从而推崇起了干练的西装和中山装。

我们的国服到底啥样?

而女子也从拖地的石榴裙摆,跳进了修身显体的旗袍中,成为了民国时期的街头一景。

我们的国服到底啥样?

历史上,服装文化曾经有过交锋也有过交融,在孔子时代,“披发左衽”被看作没有开化,是野蛮的表现;但到了赵武灵王,又推行胡服骑射;到魏孝文帝,又推动汉化。

我们的国服到底啥样?

左衽与右衽

几千年来,由于中华文明从未断流,文化的不断演变催化着传统服装变化万千,导致从未出现过一个长时间恒定不变的标志性服装。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传统服饰的多样性太繁杂,造就了中国目前没有国服的局面。

我们的国服到底啥样?

希望有一天,当在重大的节日来临时,中国人都能穿上属于自己的国服来庆祝,那一定是一番最美丽的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