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行測必背常識,經常考!

公務員行測考試的邏輯判斷中類比推理這樣的題型裡出現常識,有些情況下如果我們能夠對於常識有更多地把握,就會更快更準確的做出類比推理來。

20個行測必背常識,經常考!

比如在經濟領域,我們經常聽到GDP、GNP等概念,這些概念是什麼呢?

(1)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國內生產總值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在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亦有相當重要性。

(2)GNP——國民生產總值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國民在一定時期內新生產的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為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

(3)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

(4)(>3%通貨膨脹,>5%嚴重通貨膨脹)PPI——生產者物價指數是一個用來衡量制造商出廠價的平均變化的指數,如果生產物價指數比預期數值高時,表明有通貨膨脹的風險。如果生產物價指數比預期數值低時,則表明有通貨緊縮的風險。(剔除食品,能源,形成核心生產者物價指數)

再比如在文化領域,我們聽說過天象,那這些又是什麼呢?

星宿:古代天文學術語,一宿通常包含一顆或者多顆恆星。古人將星宿分為四大星野,四象即出於此,在春秋時又將四象細分為二十八宿。

四象:東南西北四方各有一位守護神,分別是:青龍,朱雀,白虎,玄武。

五更:古代中國民間把夜晚分成四個時段,首位及三個節點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作五更、五鼓。19:00-21:00為一更,21:00-23:00為二更,23:00-01:00為三更,01:00-03:00為四更,03:00-05:00為五更。即“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

在文化領域,我們還經常能聽到人們對於年齡的不同稱謂,這裡也給大家總結一下:

垂髫: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

總角:兒童

豆蔻: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

束髮:男子十五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弱冠:男子二十歲

而立:男子三十歲

不惑:男子四十歲

知命:男子五十歲

花甲:六十歲

古稀:七十歲

耄耋:八九十歲

期頤:一百歲

這麼多的常識考點,類比推理中都有可能出現,同學們要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