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和武漢哪座城市發展潛力大?

旅遊小錦囊

武漢畢竟還是一箇中西部城市。

武漢市區馬路很多菸頭、地鐵裡還有人摳腳丫子、車也不讓人 都瘋搶著開、武漢的酒店裡服務員扯著嗓子和顧客說話、很衝!關鍵是武漢市民對這些視若無睹。

武漢人多、樓高、大學也多。但是我感覺那裡不夠文明、人口多但是素質普遍不高,收入也比杭州低很多,所以我在武漢大學畢業後,就來東部沿海發展了。

雖然在武漢呆了四年,但是沒什麼事再也不想去武漢了。

杭州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經濟發達、高度文明的城市!


HidinhlY

就現在而言,自然杭州發展的比武漢要好,杭州有阿里巴巴,網易,海康威視,哇哈哈.....一眾的500強企業,人口流入率比武漢高的多,每年數以百萬計的全國各地的青年學生流入到杭州,而武漢拿的出手的企業只有烽火通信,鬥魚...人才流失嚴重,所以武漢市政府提出要留住百萬大學生,建設大武漢。

但是我更看好武漢,作為一個在武漢讀了四年書的在杭州工作的剛畢業的大學生,有幾點武漢是杭州比不了的,就是提問所說的潛力:1.武漢市擁有全世界最多的大學生,120萬左右,985,211高校眾多,除北京上海,基本跟南京差不多數量的211高校:華科,武大,中南財大,華師,武漢理工,中國地質....人才儲備比杭州要多的多;2,城區面積約為杭州的三倍,如此巨大的土地資源使得武漢有資本在今年給留漢大學生立刻落戶,8折買房的底氣,這麼大的土地資源給了一大批高新科技企業,軟件行業入住的機會,一大批高新企業可以在武漢可以開設華中大區的分部,海康威視等武漢研發中心已在三年後正式落戶武漢;3.基礎設施建設比杭州要好,我今年剛離開武漢的時候是10號線貌似剛開通,反正8號線是全部運營狀態,杭州10月份來的時候,1,2,3還沒有完全通車,據說是因為土壤比較疏鬆,容易塌方,以杭州的經濟實力,8號線級別是完全沒問題的。

杭州有哪些給人印象比較好的地方呢,空氣質量比武漢好的多,杭州的重工業很少相對於武漢,武漢的支柱產業應該是以化工為主導的重工業產業,如果要居住的話,杭州更好一點,但是房價幾乎是武漢的兩倍,幾年後,武漢應該不會比杭州低這麼多,應該是同等持平,所以,完全可以在武漢買房置業,但是要買位置好一點的地方,存在巨大的升值空間。

杭州行人過馬路時,車輛會自動讓行人先走,這是一張非常好的城市名片,給人以一種紳士,謙和的感覺,實際上這種習慣是源於13年的一次公交改革,當時是從公交開始的,然後現在所有機動車形成了這種非常好的習慣。非機動車道修建的非常多,在主城區,基本都有完整的非機動車道,自行車還有左轉的信號燈.....

要是可以的話,在杭州掙錢,跟著中國猶太人的思維去掙很多錢,然後回武漢過小資生活,4年後你在武漢,絕壁杭州該有的空氣質量,該有的人員素質都會有,5-10後,必定是北上廣深漢而不是現在的北上廣深杭。期待武漢復興,成為真正的大武漢!!!一位對熱乾麵,三鮮豆皮,乾煸藕絲有著深深情感的788路大學於杭州,深夜計


特斯拉中國區總監

毫無疑問是武漢。

原因只要一個就足夠了:武漢是國家中心城市,而杭州不是。

長三角地區只有一箇中心 那就是上海。有上海在,杭州的地位就不可能高。未來潛力也就一直有限制。

下面這個是國家中心城市分佈圖。

8個國家中心城市。2個位於華北,北京和天津;2個位於西部,成都和重慶;

1個位於東部沿海,上海;1個位於華南沿海,廣州;1個位於中原,鄭州;還有1個就是武漢,位於華中,華中的中心,中國的中心。

如果我們把這8個國家中心城市,以及4個最有希望候補國家中心城市(深圳、西安、南京、瀋陽),把它們連起來,就是這樣。

看,它們的中心交匯點,就是武漢。

武漢,不僅是湖北的省會,華中的中心,更是中國經濟區域中心。

它從東到西,連接了長江經濟帶,一頭連著成都、重慶雙子星;一頭連著長江出海口中國目前沿海經濟中心上海。

它從南到北,連接了京廣線大動脈經濟線。一頭連著首都北京,一頭連著華南中國沿海最大商貿中心廣州深圳。

中國目前經濟最發達的城市群和經濟區域,要想聯繫起來,都繞不過武漢。這就是武漢的地位。它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存在,唯一的中心。

光憑這一點,就夠了。其它都是次要因素。

當然,要說其它次要因素,杭州也比不過武漢。無論是人口、GDP這些硬指標,還是高校數量在校大學生數量這些決定未來的關鍵指標,杭州都比不過武漢。

別說杭州,中國目前除了北上廣深,再也沒有哪個城市各方面綜合實力能夠超過武漢。

而隨著武漢作為8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以及所有中心城市交匯地,它的前途會越來越看好。很有可能,在未來某一天,武漢的綜合實力只在北京上海之下。

年輕人,如果你剛畢業,就去武漢吧。它是中國經濟的未來核心。


梁鵬飛

看城市的發展潛力,無非需要考察天時地利人和(一家之言,勿噴)

一 地利

從下圖來看,武漢的位置實際上要更為重要。中國GDP排前十的城市: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天津、蘇州、重慶、武漢、成都、杭州。用直線兩兩連接,他們的交叉點均無一例外的落在武漢

先來說說杭州的地理優勢:

1)靠海:這是現代城市的重要條件(縱觀世界上前100名的大城市,90%都是沿海),在大航海時代,這種優勢是巨大的;但是中國的瀚海城市有很多。

2 )承接性:從地圖上來看,杭州中國南北分界線位置,但是其地理位置又不如上海,因為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這是天然的優勢;

3)位於京杭大運河的末端,也是起點和終點;

4)水網密集、四通八達。

再說說武漢:

1)天然的兵家必爭之地;上承華北,下接港珠澳大灣區,西鄰川蜀,東臨杭州灣;

2)位於黃金水道長江的中端,是重要的樞紐站;

3)鐵路與公路網的樞紐站點。

二 天時

歷史上很多城市都相當輝煌,如開封、長安、咸陽。而如今這些城市都相對沒落。城市還是那個城市,地方還是那個地方,人也還是中國人,這些地方為什麼會變得不再耀眼?天時使然。

一座城市是否得到發展,取決於城市的分工程度,以及在社會大生產中的分工優勢。社會大分工中,每一種分工所具備的附加值是不同的,這與產品的分工流程是相似的。

天時是最難判斷的部分,因為它是綜合因素最多的。不過,最終資本都是趨利的,成本才是最重要的。交易成本可以分為信息成本以及運輸成本,只有交易成本最低的城市將會得到最好的發展,人們都會像螞蟻一樣向著這個城市集中。

信息成本的內涵很豐富,包括,信息的獲取、識別、傳輸、集中、分散與加工。

運輸成本包括實物的搬運、安全保障。

在未來,至少武漢有機會成為一箇中心城市:

1 )長江水道的發展

2) 鐵路網的發展

三 人和


和而生財


以股易金

武漢是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城市,是我國中部地區中心城市,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全國最大的水陸空綜合交通樞紐,有“九省通衢”之稱。2016年常住人口1076.62萬,實現GDP11912.61億元。武漢科技教育發達,有高校88所,是僅次於北京的全國高校第二多的城市,在校大學生、研究生107.3萬人,武漢的人才優勢也不容小覷,特別是今年出臺了人才落戶政策和人才購房優惠政策,將吸引大批高素質人才落戶武漢。

武漢工業發達,已形成鋼鐵、冶金、航天、化工、光電子、紡織、造船、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支柱產業,是我國的光谷。近年來,武漢發展迅速,特別是今年以來,科技行業的投資呈爆發式增長,今年1—11個月,簽約投資達到23640億元,12月又傳來了“成功簽約20個文化產業項目,投資金額349.7億元”的消息。

武漢近幾年的發展除了光電子信息產業、現代金融之外,智能製造、生物製藥、人工智能等產業也發展迅猛,武漢未來的大發展可期。

杭州。浙江省省會,副省級級城市,總面積16596平方公里,是長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是我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阿里巴巴、網易等互聯網巨頭公司均在杭州。2016年GDP11050.49億元,常住人口918.8萬,入選2017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杭州依託阿里巴巴集團建設智慧城市,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是著眼於人工智能領域,已經完成了相關規劃,力爭到2022年,培育20家國內有影響力的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形成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500億元以上,帶動相關產業規模5000億元以上。

人才集聚方面,到2022年,集聚50名人工智能領域全球頂尖科技人才、500名領軍型創業人才、1000名高端研發人才、10000名工程技術人才、100000名高技能人才,成為全國重要的人工智能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集聚地。杭州的人工智能立足於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交通、醫療、金融、商務、物流、教育、文創等消費服務領域,將會形成萬億級的市場規模,未來發展也不可限量。

因此,這兩座城市各有所長,產業也各有千秋,杭州位於長三角城市群,周圍有上海、南京、蘇州、無錫、寧波等大城市,區域協同發展效應明顯,城市間競爭也會更激烈。湖北會聚全省之力,支持武漢的大發展,加之人才優勢、區位優勢,也許武漢的發展潛力會更大一些。


言有方

做為一個外地人,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曾多次到過杭州和武漢,兩座城市都給我留下了美好而難忘的印象。我愛杭州的西湖,也愛武漢的黃鶴樓。

杭州和武漢,一個浙江省會,一個湖北省會,一個地處華東,一個地處華中。兩座城市都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都有許多美麗的傳說,目前的發展都很強勁,經濟總量也比較接近。

從我一個外地人的直觀感受,武漢和杭州又是兩座迥然不同的城市。進入武漢,給我第一印象就是“氣度不凡”,武漢好大啊!有工業重鎮的氣勢和氛圍。而到了杭州,第一感覺是“秀色可餐”,杭州好美啊!旅遊城市的味道更濃。

當然,這只是表象。從地緣地域到工業結構的大格局上看,未來十年二十年,我個人以為,武漢的發展潛力更大一些。








誰憐一燈影

這個事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短期看,杭州發展 要高於武漢,中長期杭州發展不如武漢,為啥?

杭州:靠近的長三角,是中國經濟最為發達地區之一,另外杭州是江浙滬城市群特大城市之一。人口密度大,互聯網、沿海製造業、金融等最為發達,多次舉辦G20國金融峰會。另外交通、教育、文化也十分發達。並且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在杭州舉辦、2022年亞洲運動會將在杭州舉辦。可見杭州這座城市的國際影響力。2016年GDP總值11050.49億元。

武漢:華中六省發展最為迅猛的也是中部唯一的超 大城市,教育資源十分豐富,交通網絡發達、醫療產業居全國前列, 在橋樑建設方面全世界屈指可數。民國時期的武漢就因為自古以來的區位優勢,南船北馬,九省通衢和當時的上海被國人稱為“大武漢、大上海”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裡說:“武漢應略如紐約、倫敦之大”。辛亥首義成功,孫中山先生稱“武昌一呼,四方響應”。武漢會戰時期,全國各地響起“保衛大武漢”的口號,武漢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改革開放以後,沿海經濟發展迅速,中西部相對落後,武漢自然就比不上杭州,蘇州,上海等這樣的沿海城市。最近隨著國家提出的中部崛起戰略,武漢各項經濟指數發展迅猛,比如武漢地鐵建設,一年同時開建16條線,總投資超過1800億元,國內大多數城市叫停地鐵項目,而武漢並沒有受到影響,可見國家對武漢城市建設的重要性。2019年10月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將在武漢市舉行。可見武漢最近幾年的國際影響力也在逐漸恢復和提升,2016年(GDP)11905.00億元。


怡閱荊楚

杭州是一個非常宜居的城市,科技金融貿易非常發達,這主要由於國家以前的戰略考慮加上浙江人財商思維。

但是我認為未來武漢發展會強於杭州,為什麼呢?

由於以前國家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重力發展沿海城市貿易往來,使得浙江一帶商品貿易非常發達,而當時武漢大多數都是基礎工業不利於出口。

現在國家重心開始向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轉移,將更多的利好正策引向武漢,武主要有以下幾點優勢:

1.地理優勢:九省通衢,交通發達,很多公司將會議訂在武漢,就是因為全國坐飛機還是高鐵到武漢都相對來說較近。

物流發達,順豐機揚菜鳥物流都在武漢及周邊等等。

2.人才優勢:武漢大學生世界最多,如果把大學生都留在武漢,這對武漢未來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阿里、騰訊、華為、小米、聯想、富士康、360等等這些頂尖知名企業在武漢設立總部或研發中心的原因。21世界是人才的世紀,再看看武漢大學也出現了不少人才!

3.政策優勢:中部崛起戰略,使得武漢近年發展非常快速,國家給於武漢更多的利好政策,從武漢滿城挖到浙江人陳一新市長上臺,還有武漢本土的人才留漢計劃和企業扶持計劃等等,武漢真的每天不一樣。

雖然武漢目前來說和杭州比起來,我也覺得還有差距。但是從中期長期來看武漢發展會比杭州要好!

論機遇武漢更適合年輕人創業和居住,因為戶價比杭州便宜很多,長江新城就是留下年輕人的武漢特區。武漢的生活環境也在逐步提升,百湖之鄉要山有山要水有水!


sos小怪獸

一座城市的發展潛力還是在於人才,在於本地出的人才。武漢雖然高校、科研機構多但都是國家人為設置的,好的學子、人才都是外來的遲早會回去,而武漢本地幾乎沒出過什麼人才,這方面比杭州差遠了。浙江歷來各行各業人才輩出、創新創造力源源不斷,浙江人不光經商搞經濟厲害讀書做學問搞研究也是出類拔萃,湖北面積大人口比浙江還多、出的兩院院士數量卻只有浙江的零頭,所以從發展前景來說武漢根本不是杭州的對手。


飛雲過盡

很簡單,計劃經濟時代,武漢比杭州強太多了,因為那時候全靠國家,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時代下,國家投資減少,靠城市自己把握市場,杭州的優勢就體現出來,實現了反超,而且差距越拉越大,現在除了總GDP,人均GDP,人均收入,財政收入,人均存款,武漢差杭州太遠了,在市場背景下,只會越拉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