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式坦克的製作工藝到底有多複雜?

快樂時光76079

虎I的製造工藝有多複雜?

要知道虎I的製造工藝我們最好去亨舍爾公司位於德國中部卡塞爾德重型車輛製造廠看看:

(圖片說明:以上照片全部是由到在亨舍爾公司參觀的虎I式坦克的坦克兵實拍)

通過圖片可以看出,虎I式坦克的確是精工細作的成果!製造水平達到了當時世界的最高水平!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就以當時的工業技術水平而言,追求質量的同時必定要在其他方面有所付出。

每輛虎I的製造需要30萬個工時(1943年),而且構造複雜、成本昂貴(30萬帝國馬克),從而嚴重限制了產量!製造一輛虎I可以生產兩輛“黑豹”坦克或三架Bf109戰鬥機!

與戰爭末期美國的M26“潘興”重型坦克相比,M26製造1330輛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而虎I達到1346輛的產量卻整整用了兩年的時間!雖然德國和美國的工業能力不可同日而語,但造成產量如此之大的懸殊恐怕不僅僅只是生產能力的不同。


TDtank126

虎式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使用的重型坦克,從它誕生開始一直到德國投降,一直活躍於前沿戰場,而且是所有盟軍坦克最危險的對手,如果哪個坦克能夠擊毀虎式坦克,就會被授予“馴虎者”的稱號,這是一種極大的榮耀。那麼虎式坦克為何有這麼大的威力?它的製作工藝到底有多複雜呢?



第一,操控系統。

虎式坦克的邁巴赫引擎,最大時速可以達到一小時38千米,是由21公升12汽缸的邁巴赫汽油引擎升級而來,它的傳動系統是由液壓控制的可變速齒輪箱和半自動傳送系統構成,操控系統是雙斜齒輪,配有八段速度齒輪箱,有十六種斜齒輪運作。

第二,瞄準器精確。

德國人的嚴謹不用說,所以給坦克配置的瞄準器是相當精確的卡爾·祭司TFZ9B瞄準器,它的精度可以精確到16英寸x18英寸的目標上,雖然作戰時作戰距離很近,但是它依然可以擊中遠遠超過作戰距離,可以在1600米外擊中敵軍的坦克,並且擊穿盟軍坦克的正面裝甲。



第三,結構。

虎式的結構多采用咬合的方式,咬合的裝甲之間採用了焊接的方式,有很好的結構性,但是卻無形中增加了坦克的重量。履帶配備了戰時和行軍兩種,運輸時,還要拆卸負重輪,裝上運輸履帶,但是因為發明了虎式專用平板車,所以熟練的話,半個小時就可以搞定更換履帶的工作。

第四,裝甲厚,重量重,抗擊打。

它的裝甲是鎳合金鋼裝甲,用的是當時德國最好的裝甲鋼,並沒有採取鑄造的方式,而是冷軋鍛造,強度高。第一次進入戰場的坦克有四輛,當時有三輛因為發動機問題而趴了窩,一輛開進了沼澤沒了頂,為了保護虎式坦克的秘密,只能派拖車拉回去。



坦克的正面裝甲厚度達到了102毫米,而炮盾的裝甲達到150毫米左右,兩側和背面達到了82毫米,可以抵擋絕大多數的炮彈,所以總重有將近60噸的重量,需要三輛拖車拖一輛,他們只能冒著蘇軍炮火的危險去拉車,維修好後進入戰場又出現問題,德國不得不再次冒著炮火的危險派拖車把這些笨重的大傢伙拉回後方。



第五,火炮威力大。

虎式因為重量原因,機動性一般,但是它配備的那門超級巨無霸88口徑的主炮,基本可以秒殺其它任何坦克,成為盟軍裝甲部隊的噩夢。

雖然前期虎式坦克很彪悍,盟軍都以能擊毀虎式為榮,但是幾年後逐漸被美式坦克所擊敗,慢慢的退出歷史舞臺。


軍事一點通

大家都知道二戰中後期,德國軍事科技是井噴式的暴發式發展,遠遠超出了同時候的任何國家。從單兵的鐵挙、衝鋒槍在到突擊步槍。噴氣式飛機、火箭、超級大炮、甚至核武。大家都在讚歎德國的戰時科技水平之高,我卻認為這其實是一件壞事。德國本身資源有限卻投入到眾多的項目上,結果是每一項都難獨當一面。虎式工藝複雜其實並不是主要原因,而是資源被分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