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子貢做了好事還被孔子批評?

一日清晨,孔子正在看書,子貢進來問安,面露得意之色。

孔子覺得奇怪,就問道:“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事嗎?說來聽聽。”

“沒什麼,就是贖回了幾個魯國人。”

“那很好啊,做了好事,還有獎勵金可以領呢。”

“老師,我沒有領獎勵金。”子貢臉上的笑就快要漾出來了,抬眼看著孔子,期待著老師的表揚。

為何子貢做了好事還被孔子批評?

“咦?沒領?”孔子突然收起笑容,板起面孔,“魯國規定,凡是把在諸侯國做奴僕的魯國人贖回來,就可以去國庫領獎勵金呀?!你為什麼不去領呢?”

“這……哦,老師,魯國雖然有此規定,但是,學生這些年周遊列國,行賈經商,雖不敢比於公族大家,也可以說是小有積蓄……”

“所以,這些小錢你看不上,對不對?”孔子忍不住打斷了子貢的話。

“這……”子貢還想說些什麼,卻沒有說出口。

“沽名釣譽!”孔子有些生氣了。

“可是,我明明是在做好事啊,老師,難道做好事還有錯嗎?”一肚子委屈的子貢覺得老師今天的火真是發得莫名其妙。

“子貢啊,這件事你可真是做錯了呀!”孔子望望遠處,若有所思,“你這是好心辦了壞事。”

“老師,這話怎麼說?”

“你還記得老師以前說過的話嗎?‘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做了壞事就該受到應有的懲罰,做了好事就應該有好的回報。對嗎?”

為何子貢做了好事還被孔子批評?

“對的,老師。可是,我不要獎勵金這事又有什麼問題嗎?”

“你真糊塗!你現在做了贖回魯人的好事卻不要獎勵金,自己是得了好名聲,但卻破壞了做好事得好報的規律,無形中把做好事的門檻提高了啊。這樣,很多不像你這樣富有的人就不敢也不能再做好事了。還有,魯國政府裡的人看到原來做好事也可以不給獎勵金,就有可能取消了現在的規定,反而大力提倡‘無私贖人’的精神了。這樣下去,做好事的人只會越來越少了。聖賢都是在尊重人性的基礎上,引導社會風氣越來越好的呀!子貢呀子貢,拿了獎勵金你做的好事還是好事,而且今後還會有更多的人做好事,可不拿這份獎勵金,今後恐怕再也沒有人去他國贖人啦……”

聽著聽著,子貢的頭慢慢垂了下來。

為何子貢做了好事還被孔子批評?

這時候,只見子路渾身溼漉漉的,牽著一頭牛回來了。

孔子趕忙關切道:“子路啊,你這是怎麼搞的,掉到河裡去了嗎,渾身是水?”

子路憨厚一笑,摸摸後腦勺,回道:“不是的,老師。弟子今天經過河邊時救了一個落水的人,所以成了這副‘落湯雞’模樣。”

“那這牛……”子貢對財貨向來敏感。

“嗨!這牛就是被我救的那個落水的人送的。他送了,我就牽回來了。”子路被問到牛的來歷,略有些不好意思。

“不用不好意思。子路,你做的對!”孔子突然一改剛才的沮喪,兩眼重新恢復了往日的神采,“做好事就應該有好報,如果好人沒有好報,誰還會去做好人?!哎呀呀!這下子,我們魯國可要出不少勇救落水者的好人呢!”

說罷,孔子起身,拍著手笑眯眯地朝門外走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