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與長公主有什麼不同?

13431665270

文/搞哥讀史

公主和長公主都是皇室女子的封號,區別在於長公主的輩分較高。

一般而言,公主指的是皇帝女兒,長公主指的是皇帝姊妹,大長公主指的是皇帝姑母。在清朝,皇女封號分為固倫公主與和碩公主。《清史稿》禮志記載:“凡固倫公主、和碩公主,同輩者封長公主,長者封大長公主,並給金冊雲。”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當上了皇帝的姑母和姊妹,都可以自動晉升為大長公主或長公主,長公主的身份,是需要皇帝敕封的。敕封的標準,主要是根據其對皇室功勞和貢獻的大小。而公主的功勞,則主要體現在和親之上。

清朝冊封長公主,最早是在順治十三年(1656年),分別賜封皇太極的第七女和第十一女為端獻長公主和端順長公主,兩人為順治皇帝的姐妹,均出嫁至蒙古部族和親,封長公主時已經去世多年,屬於死後追贈。

而其餘被冊封的長公主,都是因為相似的原因而受封。比如《清實錄》順治朝實錄記載:

“封下嫁察哈爾固倫公主為永寧長公主。額爾德尼郡王母固倫公主為延慶長公主。額駙弼爾塔噶爾所尚固倫公主為興平長公主。額駙塞布騰所尚固倫公主為和順長公主。額駙巴雅思護朗所尚固倫公主為昌樂長公主。額駙吳應熊所尚和碩公主為建寧長公主。”

可以看到,與八旗蒙古各部或藩王進行和親,幾乎是晉封長公主的必要條件。上面提到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娶的建寧長公主,是小說《鹿鼎記》中建寧公主的原型。在現實的歷史中,建寧公主是康熙的姑姑,而不是他的妹妹。

而這些負責和親的長公主,表面風光,命運卻不由自己。比如前面提到的這位建寧公主,在吳三桂起兵反清後,其丈夫和兒子都被康熙處死,獨自一人過上幽居生活。康熙皇帝也自覺愧對這位親姑姑,建寧公主晚年時,康熙曾下諭旨:“公主被反叛所累、屢年困頓。朕每念及、未嘗不為惻然。不意深染時症。遣乳媼暨親近侍衛往視、及回、轉奏公主之語。不勝感嘆。又聞病勢危篤、即命該部院衙門、將服飾執事等項、星夜制辦。今公主體中大愈、將此各項盡送公主處、以示朕惓惓注念之意。”

算是對建寧公主的一點小小補償。

清朝經過康熙六十年的統治,到雍正朝以後,中央集權已經極大加強,利用政治婚姻來籠絡各方勢力的必要性降低,通過公主和親對鞏固清朝統治的重要性也就大大下降了。所以清朝從雍正開始,便沒有再冊封過長公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