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歐的街電涼了,思聰不用吃翔了?

早在一年前,大家聊起共享經濟時,還認為這是一樁改為未來、影響當下的好生意,是當時互聯網行業最火熱的風口。單車、汽車除外,一大批充電寶、睡眠艙、雨傘等項目拉上“共享”的前綴匆忙上線。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對共享充電寶項目街電的3億投資,就誕生在這個狂熱的時期。

陳歐的街電涼了,思聰不用吃翔了?

陳歐先生還在微博上與王思聰有一個著名的“共享充電寶如果能成(王)就吃翔”的flag。如今,無數共享經濟的先驅在三天一變的互聯網浪潮中變成了“先烈”,就連共享單車頭部兩大品牌摩拜和ofo,如今也陷入了困境。街電最近也迎來了一紙“死亡通知書”,看起來思聰是不用吃翔了,就是不知道陳歐和聚美的股東們感覺如何。

街電之死

說來也妙,陳歐的街電並非死於市場競爭,也不是死於難以阻擋的風口大勢,而是死於一場專利官司。遙想去年,陳歐花1億為街電買下三個專利,陳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將這些專利形容為街電的最大優勢,甚至是核武器般的存在。

還沒有因為專利而成功,卻因為專利而倒下。這就是街電的命運。

陳歐的街電涼了,思聰不用吃翔了?

在此期間,雙方進行了幾輪激烈的正面對壘,不斷通過媒體渠道放話。來電科技認為他們在研發過程中申報了67項技術,而街電則認為自己購買的3想專利是共享充電技術的基礎。

陳歐的艱難救贖

而作為街電的大股東和高調的投資人,陳歐也不可避免地要被媒體拿來嘲諷。畢竟,當初拿下三個專利就高調宣稱“共享充電寶的戰爭已經結束”的是他,投資街電之後和王思聰打賭的也是他。

陳歐的街電涼了,思聰不用吃翔了?

似乎整個2017年,聚美優品和陳歐都處在爭議之中。4月,宣佈進軍智能家電、投資街電;5月,和王思聰打賭互懟;7月,聯合創始人戴雨森離職;11月,撤回私有化邀約。而且,聚美的早起投資人徐小平還在這一年消失在了聚美主要股東的名單之中。

根據今年初聚美優品發佈的2017年半年報中,我們可以看到,去年前6個月,聚美優品營收31.6億元,同比下跌9.2%。GMV36億人民幣,同比下滑8.5%。淨利潤1.02億人民幣,同比縮水38.2%。

而且,最令人咋舌的一項數據是,財報顯示聚美優品擁有賬面現金2.97億美元,短期投資1.34億美元,合計4.3億美元。然而截至今天(5月28日),聚美優品的市值也不過3.61億美元,公司淨資產合計5.9億美元,市值已跌破淨資產。

市值跌破淨資產,一方面說明股價被嚴重低估,但另一方面也能說明投資者對公司未來非常悲觀。年少成名的網紅CEO陳歐,你可長點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