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護收藏散落在民間的票證?

微笑琳----

以前很多的糧票 肉票 糧食票 油票等等…… 伴隨著改革開放,物質生活越來越好,節奏越來越快,票證也沒有了存在的價值,感覺一下子變成了“廢紙”。也有很多變成了票證愛好者手中的收藏品。

還有很多的票證流落在民間,畢竟影響了中國幾代人的生活,很多的票證一下子不值錢了,大多數人就不在上心。要麼隨手一扔,要麼夾到書裡,要麼放到一邊,直至找不著。


雖然大量的票證中,也有珍罕品,但是還是以普通的,常見的品種居多,所以就造成了很多散落在民間的票證沒有吸引力,或者沒有動力。 票證也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雖然票證發行不像郵票那樣有發行量和年份,具備可查的權威性。伴隨著票證失去使用價值的二十多年,現存的越來越少卻是不爭的事實。

目前擁有和保存這些常見票證的人很多都是不做票證收藏,不熱愛票證收藏,或者對票證收藏根本感興趣的人,甚至不理解收藏。

在他們眼中,這些“廢紙”只不過是機緣巧合而留下來的東西,能賣錢也很開心,賣不出去也無所謂的樣子,這就形成了賣的人嫌不賺錢,可賣可不賣,不在乎。買的人嫌劃不著,可買可不買。

這種局面就形成了很多票證被人為消耗殆盡,一方面缺乏保護,願意收藏票證的人越來越少,無法形成收藏熱潮。


大量流落在民間的票證是最後的一絲票源,卻因為宣傳不好,價格沒有吸引力,沒有流暢的交投渠道,漸漸損毀和損失殆盡,如果再不進行緊急搶救和收藏保護,最後的票源消失殆盡後,將來後人玩票連票源都成了問題,反過來會從根本上“扼殺”和困擾票證收藏。

票證收藏必須走大眾化、普及化、全民化的收藏模式才行,需要大量的票源來支撐 津津依靠少量的票證收藏家來保護,只不過是左手換右手的模式。票證收藏要想持續健康發展,沒有大眾化參與是不行的。

面對流落在民間的大量票源,急需加強宣傳引導,這個宣傳引導不是一味的炒作票證收藏怎麼怎麼得賺錢,更不能做無謂得吹噓誇大,把很多人的積極性引到錢上,這樣做只能適得其反。導致很多流落民間的票證擁有者都想賣出天價,一夜暴富,一旦發現不是自己心裡想要的價位,不賣,不出售,不聞不問,最後不見蹤跡。 要通過積極的宣傳和引導 ,讓大家瞭解票證的歷史,收藏的意義,養成健康的收藏心態,以平常心來看待自己手裡的“廢紙”,不因為不值錢就不當一回事。


積極提倡和鼓勵不收藏票證的人把自己手中不值錢的票證贈送給需要的人,贈送的人支付郵費這種兩全其美的好辦法。前提一定是票證的普及宣傳和引導到位才行,讓贈送的人明白的確不值錢,不願意繼續保存就本著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心態贈送,而不是覺得自己吃虧了,寧可毀掉也不送人等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