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真正懂玉的人從不給玉估價?

買到一件心儀的和田玉回家,相信大家心裡是非常高興的。高興之餘未免會把和田玉拿出來讓自己熟悉的“行家”朋友看看,估個價格。

為什麼真正懂玉的人從不給玉估價?

個人是贊同這做法的,畢竟和田玉是一種價格高昂的東西,買了之後對比下,看看值不值是個好習慣,尤其是第一次買和田玉的人,幾乎回家後都會讓人估價。

為什麼真正懂玉的人從不給玉估價?

但是一個真正懂玉,有玉品的人,只能評價玉的好壞,卻不會輕易斷價。因為影響玉價格的因素太多了,不僅僅是能看見的玉質,還有背後的開採渠道、賭石還是明料、銷售渠道、銷售對象、設計、雕工、名家、唯一性、得獎是否等等。

當代玉雕市場只有行家、沒有專家。

籽料的價格隨著時間的變化明顯,比如去市場淘料,這個月兩萬就能拿下這個料子,但到下個月,三萬可能也拿不下來了。這種情況在近幾個月的籽料市場變化明顯。而如果你更長時間沒有去過市場,對價格就更加缺乏瞭解,如果按一年前的標準去估價的話,估計連一塊石頭都難買到了。

為什麼真正懂玉的人從不給玉估價?

個人的喜歡程度對估價也是有很大影響,有人喜歡皮色,那麼他對皮色的料子估價會更高一些,而如果你對沁料更喜歡,那麼你對光白籽的估計也會有所降低。而如果是不喜歡的一塊料子的話,價格就會估的更低一些。

為什麼真正懂玉的人從不給玉估價?

找人估價,每個人的認知和渠道都不同,碰到負責任的行內人會告訴你,不好意思,我只看東西,不估價。碰到不負責任的會瞎說忽悠,貶低他人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威望或賣自己的貨。這是常態。

為什麼真正懂玉的人從不給玉估價?

為什麼不能給別人的玉估價?

原因有三:

(1.)不能說

行有行規。玉石行業最大的忌諱就是打聽別人的成本和評論別人的利潤。每個人渠道、能力不一,貨物做出來的成本就不一樣。既然你不瞭解別人的成本,那還有什麼資格對別人的售價說三道四?在你眼裡值1000元的東西,別人可能是花了9000的成本做出來或者買來的,你知道嗎?

其次,玉石其實是一個高風險行業,就算他這次確實是1000元成本,卻賣了10000元,你認為過份了,那人家昨天10000元買回來的石頭,切開虧了9500元,你可以補償給他嗎?所以,不是自己的東西,基於尊重同行的原則,確實不能對別人的售價說三道四。此為不能說。

為什麼真正懂玉的人從不給玉估價?

2.)不敢說

玉石行業,只有行家,沒有專家。具體到價格方面,行家和專家的區別在於:行家敢為自己說出的價格負責,專家則未必。同樣一件作品,行家說可以賣到100萬,如果貨主願意打個七折的話,行家可能馬上就會掏錢;專家?你10萬給他都不敢要!此為不敢說。

為什麼真正懂玉的人從不給玉估價?

(3.)不願說

一件玉石作品能夠到你的手裡,必定有緣由---可能是你自己掏錢買的,可能是別人贈送的。如果是前者,那你肯定是很喜歡這個寶貝---起碼在掏錢的時候是喜歡的。

我們反覆講到一個道理:購買玉石,其實就是為自己審美觀和認知買單。你願意別人顛覆你的價值觀嗎?如果是後者,則和金錢毫無關係!假如你送我一樣東西,我心中存留的就是這份情意,絕對和金錢無關!此為不願說。

為什麼真正懂玉的人從不給玉估價?

常說收藏有三品:藏品、藏識、藏德。對和田玉收藏來說,就是玉品、玉識、玉德。玉品是硬件,玉識是軟件,玉德是為人處事結合的更高級的軟件!

為什麼真正懂玉的人從不給玉估價?

而對於玩家來說,既然買了就要相信它的價值。每個人對和田玉的見識、文化、收藏、把玩的檔次都不同,所以對它的認知也會有所不同。不要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

找人估價,每個人的認知和渠道都不同,碰到負責任的行內人會告訴你不估價,不負責的會瞎說忽悠,貶低他人賣自己的貨,所以,小夥伴們,請別動不動就請人估價了,因為——玉石無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