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要建大灣區,還缺啥?

今天上午,浙江舉行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建設新聞發佈會,期盼已久的浙江大灣區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那麼,這個浙江的“世界級大灣區”究竟是個什麼模樣,今後會如何打造?

建設“世界級大灣區”的條件成熟嗎?

湧金君從浙江省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建設新聞發佈會獲悉,浙江提出要建設一個“綠色智慧和諧美麗的世界級現代化大灣區”。

簡單地說,浙江省大灣區總體佈局是“一環、一帶、一通道”,即環杭州灣經濟區、甬臺溫臨港產業帶和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其中,環杭州灣經濟區是大灣區建設的重點,還將構築“一港、兩極、三廊、四新區”的空間格局。

那麼,浙江建設“世界級大灣區”的條件成熟嗎?浙江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解釋說,環顧國際國內,比照區域內外,浙江建設世界級大灣區的條件已然成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正當其時。

浙江要建大湾区,还缺啥?

所謂天時,是指當前正處於重塑區域競爭優勢,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環杭州灣區域在新一輪世界科技和產業變革中,已邁入從跟跑並跑向領跑轉變的競爭優勢重塑期。

所謂地利,是指浙江省建設大灣區有許多獨特的優勢。杭州灣經濟區處於“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相互融合的T字型交匯樞紐,戰略區位獨特;杭州灣經濟區用全省38%的土地,承載了全省50%的人口和63%的經濟總量,經濟實力雄厚。

所謂人和,這是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和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作出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在頂層設計之下,充分調動各個方面參與大灣區建設的積極性,正是舉全省之力將大灣區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與“世界級大灣區”的差距在哪裡?

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縱觀這些世界級大灣區發展,都是從海灣可以停泊和進出大型貨輪,形成了重要的港口碼頭起步,漸漸延伸出了港口倉儲、物流、加工、商業等產業鏈,最後形成了完整的灣區經濟格局。

浙江要建大湾区,还缺啥?

對標這些世界級大灣區,浙江從人口規模、區位優勢、產業基礎等方面都有著較大的潛力,但依然有著不小的差距。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和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發布了一份《浙江“大灣區”建設研究》。其中提出,浙江還存在著“三缺”,值得湧金君拿來逐一對比。

一缺,世界一流的科學研究載體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如舊金山灣區的直線加速中心國家實驗室,擁有直線高能電子加速器等10餘個大科學裝置。而浙江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方面幾乎還未佈局,差距明顯。

二缺,世界一流高校。浙江部分高校如浙江大學在個別學科具有較強實力,部分研究所如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在新材料領域居於領先地位,但浙江大灣區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的領先優勢學科。

三缺,世界級產業創新集群。舊金山灣區有Google、蘋果、臉書等全球知名的創新型企業;東京灣區的NEC、佳能、索尼等企業在各自行業處於創新領先地位;即使是粵港澳灣區,也擁有華為、騰訊、美的燈多家跨國創新型企業。而浙江大灣區的產業多集中在紡織業等傳統產業,處於世界創新引領位置的企業還是鳳毛麟角。

灣區競爭力的關鍵在於科技創新。浙江省大灣區建設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將在全省實施“互聯網+”科創高地建設行動。即高水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強化人才集聚、建設一批創新應用示範基地、前瞻佈局一批國際水準的創新載體,以及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浙江省大灣區的建設重心放在哪?

聊完短板,該來說一說浙江在打造“世界級大灣區”過程中有著哪些優勢?

從產業結構來看,浙江經濟綜合實力強,實現了從“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跨越,尤其以信息技術產業優勢最為突出。

每個灣區必然要有自己響噹噹的名片,浙江省大灣區建設提出,打造全球數字經濟創新高地,就是要優先發展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

以數字經濟引領浙江科技創新,這不僅是揚長避短,更是彎道超車。

浙江省大灣區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聚焦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在人工智能、物聯網、柔性電子、量子通信等領域前瞻佈局,建設國家數字經濟示範區,在集成電路材料、高端磁性材料、合成新材料、高性能金屬材料、增材製造等領域推進產學研合作,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材料研發製造中心。

浙江要建大湾区,还缺啥?

從產業集群化來看,改革開放40年來,浙江形成了相當數量、相當規模的產業集群,帶動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產業集群化程度高是灣區建設的必備條件,浙江省大灣區為此佈局了“三廊”和“四新區”:即杭州城西、寧波甬江、嘉興G60三大科創大走廊,以及杭州江濱新區、寧波前灣新區、紹興濱海新區、湖州南太湖新區四大新區。

“大灣區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堅持突出重點,有序推進。舉全省之力,集中力量建設好核心區、重點區。”浙江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環杭州灣經濟區無疑是整個大灣區建設的重點。再具體而言,要把有限資源優先配置在四大新區和三大科創大走廊的建設上。

科創走廊和產業新區的佈局,某種程度上就是為了充分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值得期待的是,以提高供給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浙江的紡織、服裝等傳統制造業在大灣區建設中,逐漸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最終形成若干個超千億級別的傳統制造業創新集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