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園林,小到要建新園區,新園區不但沒被群嘲,還大受親子歡迎

餘蔭山房,嶺南四大名園中最小的一個。小到什麼程度?只有二畝地,加上善言鄔公祠和瑜園,還不到2000平方米;小到要增建一個新園區“文昌苑”。景區分了新舊之後,官方資料顯示的園林風景“虹橋印月”、“深柳藏珍”、“夾牆竹翠”仍是集中在舊園區,而對新園區的特色一字不提。

這個園林,小到要建新園區,新園區不但沒被群嘲,還大受親子歡迎

餘蔭山房新園區“文昌苑”

餘蔭山房新園區名為“文昌苑”,主體建築即為高三層的文昌閣。閣內有“魁星踢鬥”塑像,造型為文昌帝君腳踩鰲頭。以文昌閣為中心,建造了假山、池塘、亭臺等。來此參觀,主線明顯——登文昌閣、拜魁星像、眺望掛榜山,祈願“金榜題名”。一般遊客是不會專門到園林裡拜文曲星的,如果見過舊園區鄔公祠“開筆禮”的話,就明白文昌苑的存在意義了。

餘蔭山房鄔公祠開筆禮的流程有十個步驟,包括寫毛筆字、點紅痣破蒙、讀三字經、向父母和師長奉茶表達感恩等。其中第九步即要求小朋友從祠堂轉移到新園區的文昌閣,“文昌飛閣擊鼓鳴”。

這個園林,小到要建新園區,新園區不但沒被群嘲,還大受親子歡迎

文昌閣魁星像和鼓

這個園林,小到要建新園區,新園區不但沒被群嘲,還大受親子歡迎

參加開筆禮的小朋友在文昌閣擊鼓

為什麼要在園林中設開筆禮?為什麼要造文昌主題園區?這兩個問題,都可以問羅漢強羅老。這位老人既是開筆禮的“師長”,又是餘蔭山房新園區工程總顧問,此外,他的中學課堂就在鄔公祠中。可以說,他一輩子都和餘蔭山房有緣。

這個園林,小到要建新園區,新園區不但沒被群嘲,還大受親子歡迎

羅老師向電視臺工作人員介紹餘蔭山房

善言鄔公祠是初代園主鄔彬家族的祖祠。上世紀五十年代,鄔公祠一度成為番禺賁南中學和番禺二中的教室,羅老師就是在這裡讀的初中。讀書之餘,也跑到山房花園裡遊玩。他聽到的不單是園林本身的風格,還有園林百年變遷故事,甚至是南村鎮街坊們和鄔家的交往。羅老師是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的資深會員,擔任餘蔭山房總顧問長達7年,出過關於餘蔭山房的書,出現在從央視到廣東臺的各類餘蔭山房專題紀錄片中。因此,羅老比餘蔭山房任何一位講解員都要了解它。來餘蔭山房,遊園時不一定有機會請到羅老當導遊,但在祠堂開筆禮遇到他的機率會大很多。

這個園林,小到要建新園區,新園區不但沒被群嘲,還大受親子歡迎

羅老師為小朋友點紅痣破蒙

從餘蔭山房的來源來看,也是滿滿的“文昌文化”。初代園主鄔彬是清朝舉人,當過京官。他的兩個兒子也是舉人,“一門三舉人,父子同登科”的美談傳遍其家鄉番禺南村鎮。餘蔭山房就是鄔彬的族人賞賜給他的一塊地,是建鄔氏大宗祠(至今仍在鎮內,離山房不遠)剩餘的三畝地。鄔彬在這三畝地上興建了自家的祠堂和花園。善言鄔公祠門前廣場也有表彰鄔氏功名的旗杆石。在舊園區旁邊建起文昌苑,相當於號召南村鎮街坊學習鎮上傑出人士鄔彬“一門三舉人”好榜樣。所以,文昌主題新園區並無違和感。

這個園林,小到要建新園區,新園區不但沒被群嘲,還大受親子歡迎

善言鄔公祠及門前旗杆石

有了開筆禮之後,餘蔭山房的功能分區更明顯——一,遊園,專指遊覽舊園區,欣賞清朝晚期嶺南造園藝術;二,感受文昌文化,從鄔公祠到新園區,體驗舊時學童啟蒙習俗、瞻仰老派讀書人的“精神支柱”。參加開筆禮的遊客,等於享受“買一送一”,開筆禮兼遊園。這樣,餘蔭山房開筆禮能不受廣大街坊歡迎嗎?

這個園林,小到要建新園區,新園區不但沒被群嘲,還大受親子歡迎

參加開筆禮的小朋友為家長奉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