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2018 年的北漂編年史:他們和北京發生了什麼

1996—2018 年的北漂編年史:他們和北京發生了什麼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新世相」,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Sayings:

上週,我和優酷《北京女子圖鑑》發起了一次徵集:請你回憶你來到這座城市的第一天。

我收到了將近 7000 個故事。其中 4200 多個與北京有關。

其中哪年的北漂都有。有人 1996 年來北京,當時還沒有西五環。現在那的房價快 5 萬了。

最晚的是這個月剛來北京的年輕人。她說到這的第一天,她腦子裡已經有了未來十年的計劃。

——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可愛。

從 1996—2018 年,這些小故事拼湊成一幅簡單的北漂編年史。

我們每次說到大城市,總是談壓力和錢。

可想想你剛來第一天的樣子。那時你又苦又窮

——心裡卻那麼明亮。

22 年前到今天,他們從四面八方來到北京

1996 年

新疆 → 北京

關鍵詞:孤零零的平房

分配來的第一天,單位派了個司機,小夥子的北京話很親切。

但單位是下屬的分廠,宿舍區棟孤零零平房,周邊幾乎什麼都沒有。本來無限憧憬,第一天夢想就碎了。

我和男朋友是電力專業高材生,平時工作一身灰耗子工作服,換換燈泡啥的,有點崩潰。

當時還沒有西五環,每天都待在一個偏僻小村裡。

現在西六環的房價都快 5 萬一平了。

1998 年

河南 → 北京

關鍵詞:不敢出宿舍

20 年前我 17 歲,是個梳著馬尾土土的農村丫頭,考不上學,唯一的出路就是外出打工。

火車上強忍著口水,看小表弟喝健力寶吃燒雞。

下了火車,隨著人流跟著親戚,牽著小表弟,坐公交車坐了很久到惠新西街站,進了一個大院其中一間出租平房。

第一份工作是餐廳服務員。下班後自己不敢出宿舍,不敢隨便上街逛——不知道什麼是城市,什麼是北京。

現在我已經買房買車,北京成為了第二故鄉——但也時刻有緊迫感,依然擔心隨時會被這所城市拋棄。

1996—2018 年的北漂編年史:他們和北京發生了什麼

20 年前的北京已經有點堵車了

2001 年

哈爾濱 → 北京

關鍵詞:沙塵天

來北京的第一天是沙塵天,我穿黑色衣服,剛一下火車就懵了。調色

黃裡透著紅,出了北京站,身上嘴裡全是沙子。

但那時候北京城很空,沒有沙塵暴時鳥語花香。我和同事經常去香山和植物園玩兒。

這兩年沒有那麼多沙塵暴了。但平時的空氣沒那麼好了,去哪兒都要排隊。

1996—2018 年的北漂編年史:他們和北京發生了什麼

20 多年前,沙塵暴是北京的頭號空氣問題

2003 年

吉林市 → 北京

關鍵詞:美特斯邦威

19 歲的我梳著丸子頭,穿了身媽媽新給買的美特斯邦威。在火車站聽到東方紅,看到那座古老的鐘指向 9 點。

地鐵站很破舊,沒有空調,3 元的地鐵票,需要人工手撕檢票。

那一年的我經常在地鐵站來回糾結 5 次,到底該從這面還是對面上車。

現在我是年薪 40w +的互聯網公司總監,有了很多奢侈品,家庭美滿,生了個帥兒子。

希望內心仍保持當初穿美特斯邦威就很雀躍的熱情與滿足。

當初的北京,離我很遠,即使身在其中;

現在的北京,即使我人在老家,也覺得身在其中。

1996—2018 年的北漂編年史:他們和北京發生了什麼

2017 年,美特斯邦威在北京最後一家旗艦店正式關閉營業

2006 年

瀋陽 → 北京

關鍵詞:一晚 30 的旅館

當時爸爸帶我一起來北京讀書,住的北京站後面的小賓館裡,一晚上 30 塊錢。

看到也有人在乞討要飯,才知道原來北京也有窮人。

但我的想法很簡單:06 年讀大學,08 年看奧運,畢業後找個工作和老公,過上“北京富人”生活。

可 12 年了,我忙忙碌碌,一刻也不敢停:做服務員,業務員,文員,什麼“員”都做過。

30 多歲了還單著身,拿著 5000 多的工資,住著自建房,成了北京的真窮人。

2008 年

唐山 → 北京

關鍵詞:去網吧寫簡歷

6 月大學畢業,跟兩個同學一起來北京。

雖然大家住的很破,但每天早上大家都會光鮮亮麗離開。反差特別大。

我和兩個白天一起去網吧寫簡歷投簡歷;晚上回家,三個人 9 塊錢買半個西瓜用勺子挖著吃,覺得未來會和西瓜一樣甜。

現在的北京,身邊朋友一個個回老家結婚,北京從“非它不可”到了“可有可無”。

我最近辭職了,從總監變成了無業遊民。

年輕時我可以因為夢想來北京,現在我更可以因為夢想離開它。

2008 年

成都 → 北京

關鍵詞:不分東西南北

那年我高三,汶川地震後考上北京的大學,帶著逃難的心來到首都。

來的第一天覺得北京又大又土,向大爺問路,大爺說往東走兩站路。

——我和媽媽既不分東西南北,也不知兩站路在北京意味著多遠。

現在我依然覺得北京很大,依然不分東西南北,出門依賴高德地圖。

2014 年

江蘇鹽城 → 北京

關鍵詞:嗆且幹

我是冬天來的。北京灰濛濛的,嗆且幹。

那一年霧霾特別嚴重,出門時除了 LED 屏,其他全部都是灰色。

到的第一天就要上班,坐從南站去望京的車上我睡著了,醒來發現經過的石碑上寫著:歡迎來到望京。

中午朋友招待吃東來順,我 diss 他皮膚好差。他反駁道,幾年後我就會和他一樣。

晚上躺下,回想著前夜動車經過家鄉 QQ 彈出的地域提示。之後要在北京待多久 ?會很快就走嗎,還是就會呆這了?

剛來時和室友做一個魔獸打金工作室,現在我轉行做遊戲 PR。

我還沒準備走。

1996—2018 年的北漂編年史:他們和北京發生了什麼

拍攝於 15 年海淀區志新橋附近

2015 年

武漢 → 北京

關鍵詞:建外 SOHO 的直升機

當時拖個箱子從大望路出來,正好是下班時間:建外 SOHO 那裡好多好多人。

還看見直升飛機很低的飛過。感覺北京是魔幻外星球城市。

北京工作第一年的一個項目有句 slogan,“平均來說,在北京安定下來之前要搬7次家”。

到今年只搬了 2 次家,離定下來還差得很遠。

2015 年

內蒙古 → 北京

關鍵詞:騙錢的唱片公司

在長途客運站下車,有的士師傅問我去哪,我說不知道,那人說您去哪都不知道嗎?

我確實不知道,那時候只認識西單。

自己坐地鐵去了西單,拉著大箱子在肯德基坐了一會讓,接著去北京西站接我閨蜜。

已經簽約了唱片公司,說是兩年培訓後就可以出 EP,學費 6 萬塊。

但我被騙了:除了 10 月在五棵松演出了一場,任何培訓和演出都沒有了。

學費要不回來了,解約找工作,剛開始工資只有2500,但因為在望京SOHO,所以留下了。

現在我在將臺路附近上班,每月工資到手 7300.

閨蜜受不了壓力已經回雲南了,我從草場地城中村搬到了北京西站附近。

北京依然很新鮮,賺錢還是很難,我還不捨得離開。

1996—2018 年的北漂編年史:他們和北京發生了什麼

我在北京的第一個家

2017 年

石家莊 → 北京

關鍵詞:天通苑的廚房隔斷

在火車上翻開閱讀 APP,看到了一本書《日落天通苑》,隨意翻了翻。

到了北京,一個朋友帶我去找房,稀裡糊塗住進了一個隔斷。

還是個廚房,大冬天的漏風,躺在床上睡不著。外邊熱熱鬧鬧過元宵,而我獨自一人發呆。

突然發現,我就住在天通苑。

現在我還是合租,但是是正規房間了,有客廳有廚房。

雖然下個月又要找房了。

2018 年

湖北宜昌 → 北京

關鍵詞:建築都用“中國”命名

4 月 2 日 剛剛到的北京:今年考北師大心理學研究生複試只差 1 分,我就搬來了,邊工作邊繼續考研。

北京有很多橋,穿過一座又一座;天空飛著好多烏鴉,一點兒都不害怕陌生人。

北京人說話還沒來得及聽清,就一溜兒說完了。

這裡的大建築的命名,都添上了 “中國”二字,“中國印刷”、“中國航天”等等。

我腦中已經有了未來十年的計劃。

希望自己沒來錯地方。

1996—2018 年的北漂編年史:他們和北京發生了什麼

不知道你是否回憶起了自己的故事。

很多人因為自由被吸引到大城市,但自由也是最難的:它意味著做自己的主人,所有選擇只能自己做,並要為後果負責到底。

奮鬥的人都一樣。每個北漂和滬漂,最初來的時候,都夢想著:總有一天我要過上好生活。

——事業,理想,房子,錢,愛情。

我們也的確過得更好了。但有時,真是懷念剛到大城市第一天,那個又苦又窮的自己。

那段落魄、卻又雄心勃勃的日子,是你身上最寶貴的東西。

讀後思考:你還記得自己你剛來到大城市第一天的樣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