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3歲之前的寶寶,該滿足他的所有要求嗎?

侯崇飛

再乖的寶寶也會有“不合理要求”

對於3歲之前的寶寶,很多要求在大人眼裡是不合理的,會鬧情緒、發脾氣,甚至有其他過激行為,不管寶寶顯得怎樣無理取鬧,此時大人都應慈為主,嚴為輔,鼓勵引導和適當批評,切忌過分責備與懲罰。


那寶寶3歲之前,是不是該滿足寶寶的所有要求呢?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要了解3歲之前,寶寶身心發展的特點,有助於大人,面對寶寶“不合理要求”時,做出“相對合理”的判斷。其中有3點特別值得關注:

  • 口欲期:嘴巴、舌頭的感覺器官發育較完善,神經較敏感,什麼東西都喜歡往嘴裡塞,會有咬人的行為,其實寶寶並不具備攻擊性,只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和心理需求。
  • 希望品質:寶寶在3歲之前,需要更多的是關心、照顧和幫助,在充足的愛面前,寶寶會產生信任和依賴,形成希望品質,有助於寶寶自信心的建立。
  • 獨立意識:寶寶會逐漸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並嘗試按照意願行事,並從中獲得成就感,而過度的阻撓,會增加寶寶的挫折感,不利於堅強品質的形成。


所以很多大人認為“不合理的要求”,其實是寶寶身心發展的需要,大人首先要清晰的認識到這一點。換句話說,再乖的寶寶也會有“不合理的要求”。

雖然大人常說,把寶寶當大人一樣溝通就好了,但在3歲之前,一般寶寶是聽不懂道理的,特別是在要求沒有被滿足時,情緒變得激動,好像感受了極大的痛苦。

那寶寶在3歲之前,做事情是沒有目的性的,所以是真的痛苦,雖然寶寶已經會“察言觀色”,通過假哭來調動大人的行為,但其實寶寶要求沒有被滿足,哭了的時候,一方面寶寶在釋放痛苦,一方面希望大人聽到自己的心聲。



大人也不能被寶寶的情緒完全支配,而要保持耐心,做出理智的判斷,瞭解寶寶的身心需求,對症下藥。

最後,面對3歲之前寶寶提出的要求,可以12字處理“接納為主,干預為輔,不能嬌慣”。


佳常育兒

對於3歲之前的寶寶,該滿足他的所有要求嗎?

或許大家都知道有這樣一句古語:“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可以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基本上能判斷這個孩子中年以後的成就以及功業。由此可以看大這句話不僅簡單易懂,且簡單明瞭地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孩子剛出生時是一張純白的紙,換句話說就是剛出生的嬰兒純潔無瑕,為什麼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卻發現孩子越來缺點越多了呢,當然都是受周圍環境的潛移默化。據專家研究表明孩子3歲之前是心智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也被稱作孩子奠基時期,可見這段經歷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打的好根基牢固才能建造出高聳入雲的高樓大廈;同理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要孩子長大以後能成為德才兼備對社會有用的人,從小就應該打好基礎。

對於3歲之前的寶寶,該滿足他的所有要求嗎?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因為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不管孩子大小都有慾望,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私慾越來越嚴重。愛孩子對孩子可以做到全面接納、也可以對孩子包容,孩子合理的要求可以一一滿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絕對不能滿足,尤其是牽涉到原則性的問題千萬不能心軟讓步!如果這次你遷就了,孩子就會有下次,下次再遷就,孩子還有下下次,久而久之一旦讓孩子摸到了你的軟肋,孩子無理的要求就會越來越多,甚至會變本加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是一個及其漫長的過程,做父母的一定要把持住初衷的原則!



智慧奶奶

這個問題毋庸置疑,絕大多數的父母會選擇否定的答案,誰都按自己的希望和寄託去培養寶寶,教育意味著管教和引導,也意味著拒絕。

舐犢情深產生的溺愛,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一道坎,越是年紀大的人,越不能自拔,俗話說隔輩親,親又親,砸斷骨頭連著筋。特別是獨生子女居多的社會背景下,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念頭,滿足了絕大多數寶寶的要求。

曾經有人對比過國內外對孩子的教育觀念,說我們在孩子的生活中做到了極致的溺愛和滿足,在學習中做到了無盡的殘酷和冷血。而國外卻反其道而行之。當然這個觀念在不斷的被現實打破,但是不得不承認,國外孩子的獨立性和生存能力確實要比我們強。

拒絕或滿足孩子的問題,同樣也是留給父母的一道選擇題,沒有人會預料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也沒有人能夠為人生提前寫好劇本,每一分鐘都是直播。

黃金三歲!

很多心理學、人類學專家認為,三歲是孩子發育中非常重要的黃金時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在自我意識、性格形成、智力發育、語言能力等方面都已經準備好接受外界的刺激和學習了。


每個家庭似乎都經歷過,母慈子孝和雞飛狗跳同時上演的大戲,管教從來都是對立面的矛和盾。

矛和盾

1、好玩多動是孩子的天性,面對孩子對遊戲的需求是否滿足,是否合理拒絕


2、佔有慾是孩子的本性,面對孩子的慾望需求,是否理性滿足,理性決絕。


3、自控力訓練,這一點很多人認為沒有必要,一句“孩子還小”,就是百試百靈自我安慰的最好藉口。自控力是孩子自我養成良好習慣的開端。


4、語言溝通,對孩子說“不”,並不簡單。說了“不”還應該簡明的告訴孩子為什麼“不”。 聰明的父母會用靈活不失幽默的手段,讓孩子接受,從心裡認同。


5、對和錯,很多父母都無法意識到自己正在使用天賦強權的優勢,在管教孩子,語言管教粗暴,不容反抗,不容解釋。無原則的確立家長威信是心理成長大敵。這也是很多孩子逆反的開始。


6、榜樣的力量:“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當你玩手機遊戲不能自拔時,可否想過旁邊的孩子在用如飢似渴的眼神盯著你。用嚴厲的語言給孩子定規矩,永遠不如用行動給孩子做榜樣!否則,你對孩子說不,只能算是撒謊。你自己都沒做到,憑什麼心安理得的強加給別人?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是凡人,都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願望成長!

育兒是場磨礪,是孩子的訓練場,更是父母的大課堂,前人的經驗從來只是借鑑,然而生活是真實的,還需要我們從孩子的個人特點出發,從實踐中摸索成功的鑰匙。


陽光語言矯正師

根據寶媽的描述,如果寶寶平時習慣很好,會自己睡覺,卻突然睡前大哭大鬧又咬人,那要考慮是否寶寶平時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他的情緒不穩定,寶寶的情緒不是無緣無故的,我們應該幫助寶寶排解這個情緒,不能單論是否滿足寶寶要求的問題這麼簡單。

首先,接納寶寶的不良情緒,然後幫助孩子清楚地把他的情緒表達出來。

寶寶大哭大鬧又咬人,媽媽卻覺得寶寶無理取鬧,無所適從,深感疲憊。我十分理解這位媽媽,因為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其實沒有必要,只要記住一句話,寶寶並不是無緣無故鬧人的。哪怕你不知道原因,你也應該先肯定並且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讓他感受到媽媽的愛。可以抱抱孩子

,肯定孩子有發洩情緒的權利,然後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現在可能在生氣,在傷心,但是打人咬人是不對的(同時制止打人咬人的行為),讓媽媽來抱抱你,讓媽媽愛的力量幫你趕走生氣和難過。然後慢慢地等孩子穩定情緒。

當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和肯定,他的情緒是很容易控制和穩定下來的。也許一次兩次未必管用,但是久而久之孩子長大會越來越懂得表達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其次,尋找孩子不良情緒和行為背後的原因。

1. 排除生病的可能。寶寶生病前後,心理也會受到影響。而這種心理影響就會通過哭鬧發脾氣的形式表現出來。因為寶寶還小,他的任何難過痛苦喜怒哀樂只會用哭來表達,當孩子大一點還會通過打人咬人發脾氣等形式表達。建議寶媽看看寶寶是否積食脹氣什麼的,檢查孩子全身是否有何不適等。

2. 排除孩子白天受到心理創傷的可能。

仔細詢問寶寶平時的主要照顧者,看寶寶白天飲食、精神狀態,以及日常活動,尋找讓寶寶產生不適的蛛絲馬跡。

有時候寶寶也許什麼事都沒有,平時吃好睡好,卻在媽媽回來時對著媽媽各種哭鬧發脾氣,那是因為寶寶在尋求媽媽的關注和愛。

媽媽是孩子最親最愛的人,孩子對媽媽容易產生依戀,很多時候孩子會對著媽媽哭鬧發脾氣是因為媽媽讓他感到安全。他知道無論他如何哭鬧發脾氣,媽媽依然愛他寵他,允許他發洩。就像我們容易對最親最愛的人生氣是一個道理。

最後,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

孩子得到的陪伴和愛越充足,越能塑造穩定良好的性格。


茱小豬

3歲之前是小孩子的性格塑造的第一個重要時期。對於合理的要求,我們可以滿足;不合理要求則加以引導。

3歲之前,父母應該跟孩子建立起心裡鏈接,特別是母親,讓孩子感到足夠的信任和安全。

如果寶貝是最近一週突然表現得睡前喜歡哭鬧還咬人,甚至不給咬就轉而咬自己,鬧至一個小時。很明顯,寶貝肯定是有不舒服的地方,需要宣洩,他自己還不能夠用語言表達,只能通過行為來表現。

媽媽可以先回憶一下,最近的飲食有沒有新增加的,寶貝吃完之後才有這樣的表現?或是他有沒接觸到你們不知道的東西?還有就是也有可能是身體發育引起的,另外睡覺時間有沒什麼變動?寶貝也有可能不想太早睡,鬧覺要發洩一下。像我家小孩,也試過連著好幾天,睡前又哭又鬧,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沒吃飽,但是那段時間他們睡前又不愛吃奶,可能就是因為腸道不舒服引起的,我們給他們揉肚子,調整飲食、排便,最近幾天就變得規律了,也不鬧人了。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多關注他們的變化,找出問題,及時處理,自己搞不定,時間過長,只能求助於醫生,以免耽誤。


木子307515855280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不認為3歲之前的寶寶所有要求都要滿足。

3歲的孩子正是性格養成期,也是我們大人引導的關鍵期。我們還是要正確引導孩子對於要求的被拒絕的情緒正常對待。

一旦孩子有了撒潑或反抗情緒的時候。作為家長絕對不要因為害怕孩子受對被拒絕的挫折,而放棄原則。家長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互相冷靜,給孩子以冷靜的時間和空間,來平復內心的不滿足。

2、蹲下來,平等的交流。給孩子尊重,不可以用語言來刺激,比如:“哭吧,使勁哭看你能哭多久,真是個不聽話的孩子等等”這樣的言收不到任何一點好的效果,孩子還搞不清楚到底哪句話應該聽,哪句話是不對的,只 能讓孩子的不好的情緒積累更多。

3、原則性的錯誤,絕不妥協。做為家長一定要頂住壓力。不要因為在大家面前前沒面子,而想迅速結束戰鬥,而妥協而放棄。

這是一場跟孩子的心理較量,誰先放棄就輸了。

4、在家長取得勝利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再把道理講明白。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感同深受的,也要說出來“寶貝,媽媽明白,你的感受,但是,我們真的不能這什麼做......等等一些道理,並安撫孩子。

孩子提出的每個要求,並不是所有的都是合理的,必須的。所以我們應該有選擇性的去滿足。對不能滿足的也要有正確的解決方法。


我家兒女初長成

對於3歲之前的寶寶他這時已有自知力也是孩子慾望比較強的年齡,而且2歲到3歲孩子還有一個判逆期,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一些合理的要求要儘量滿足,對於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長要加以引導並告知他,比如孩子玩一些危險物品,這時家長就需制止但要引導孩子並告知這樣造成的後果。合理的要求儘量滿足使孩子心理得到滿足和重視。3歲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一個級段,家長在這個時期要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


麗芳193166716

這位家長,您好!3歲之前的寶寶還是3歲之後的寶寶都不應該盲目的滿足他們所有的要求。

3歲之前,家長們需要給寶寶設定一個“框架”,幫助幫助寶寶完成自控力的基本訓練,即讓寶寶學會放棄、忍耐。這個時期是寶寶自控力訓練的最佳時期,一旦錯過這個時期,隨著寶寶的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就會慢慢出現逆反心理,已經習慣“放任自流”的寶寶不僅不會主動配合,甚至還會奮起反抗。

此外,盲目的滿足寶寶所有的需求,會讓他們形成——“不論做什麼事情爸爸媽媽都會滿足我”的想法,一旦這種觀念伴隨寶寶長大,寶寶就會養成任性自私的性格或者不順心順意就大吵大鬧的壞習慣!

so,家長們一定要“三思”後再做決定,看是否要滿足寶寶的要求!


百躍古象

得就事論事,因事而議,不能一概而論。

原則上問題講明道理不能滿足;

非原則問題,可以立即滿足或延遲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