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仇怨竟至於讓安祿山對他們下如此大的毒手!

書法作為中國的藝術種類之一,具有強烈的審美意味,在中國人的審美範疇裡面書法已經被賦予了許許多多不同的內涵,歷朝歷代都有著自己代表性的書法家,而行書作為中國書法的一種形式不僅僅具有楷書的書寫規範,還同時具有草書的流暢和恣意。顏真卿作為中國古代最為著名的文學家而聞名於世,同時他還是一個著名的書法家,他的《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與《蘭亭序》和《黃州寒食帖》一起並稱之為天下三大行書。然而顏真卿的這篇《祭侄文稿》背後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多大仇怨竟至於讓安祿山對他們下如此大的毒手!

公元755年12月16日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這場戰爭歷時八年雙方的士兵傷亡達到三十多萬人,百姓的傷亡更是無計其數,造成了唐朝的人口數量急劇下降,至此大唐的國力也由盛轉霎衰,而與此同時在這場戰爭中也湧現出了不少的忠烈義士,其中對最為著名的便是以顏臬卿父子為代表的顏氏一族。

多大仇怨竟至於讓安祿山對他們下如此大的毒手!

顏臬卿安史之亂髮生的時候其任常山太守,聽聞安祿山和史思明叛變便召集部下起兵拱衛京師,力拒造反者,不僅如此還連和太原守將王承業一起起兵舉事,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王承業為了獨攬軍功,不僅扣押了其子顏泉明,還對史思明攻擊常山城視而不見,舉兵僅僅八日的顏臬卿力拒叛軍數日終因寡不敵眾而城破被俘。被俘後的顏臬卿被押往洛陽交給安祿山審問;《舊唐書》上記載:祿山見臬卿,面責之曰“汝昨自范陽戶,我奏為判官,遂得光祿、太常二丞,便用汝攝常山太守,負汝何事而揹我耶!”顏臬卿回答道:“我世為唐君,常守忠義,徒受汝奏署,複合從汝反乎?”安祿山意思說當初你在范陽當小官時是我奏請皇上封你為常山太守,我有什麼對不起你的,你背叛我!而顏臬卿回答說我是擁護朝廷你奏請封了我我就應該跟著你造反嗎?史思明氣不過就拿刀架在他兒子的脖子上逼迫顏臬卿投降然而顏臬卿不肯其兒子顏泉明被殺,連帶族人部下都被砍去了手腳,而顏臬卿也被凌遲處死,行刑中顏臬卿依舊大罵安祿山。最後顏臬卿被鉤舌、節解之。所謂的鉤舌就是用鉤子刺破舌頭勾出口腔,而節解之意思比凌遲還要殘酷的刑法,就像我們今天的剔骨頭一樣,從關節地方下手剔肉,最後顏臬卿壯烈犧牲。

多大仇怨竟至於讓安祿山對他們下如此大的毒手!

後來顏真卿來為兄弟和侄子收屍時只找到顏泉明的一個頭顱和顏臬卿的一隻足,看到如此慘狀揮淚寫下了《祭侄文稿》:

“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間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常山作郡。餘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兇威大蹙。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攜爾首櫬,及茲同還。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卜爾幽宅。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多大仇怨竟至於讓安祿山對他們下如此大的毒手!

這篇行書極大的抒發了顏真卿的悲痛,面對慘死的兄弟和侄子,心中的悲痛無以言說,因為是其草稿因此作品中有大量的墨團塗改,然而這也恰恰證明了顏真卿當時的內心是如何的悲痛和憤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