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資委研究中心諮詢部部長張春曉:國企去槓桿有三種方式

专访国资委研究中心咨询部部长张春晓:国企去杠杆有三种方式

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堅持全覆蓋與分類管理相結合,完善內部治理與強化外部約束相結合,通過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機制,促使高負債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儘快迴歸合理水平。

這是繼4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首次中央財經委會議強調國企降槓桿以來,中央會議第二次就國企降槓桿作出部署。

隨後,5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了《關於完善市場約束機制嚴格防範外債風險和地方債務風險的通知》,嚴禁企業以各種名義要求或接受地方政府及其所屬部門為其市場化融資行為提供擔保或承擔償債責任,切實做到“誰用誰借、誰借誰還、審慎決策、風險自擔”。

近幾年,對國有企業來說,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尤其是降槓桿、減負債是一個重要任務。根據財政部的統計,截至今年3月末,國有企業資產總額超160萬億元,負債總額106.6萬億元,負債率為65%,環比下降了0.2個百分點。

省級國資監管比例已達90%

時代週報:中央深改委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一系列文件,其中與國企改革有關的是:《關於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的指導意見》《推進中央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試點實施意見》《中央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規定》等文件,如何準確理解和把握此次會議關於國有企業的內容?

張春曉:此次會議通過的三個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文件,是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1+N方案運行體系的重要內容。“三去一降一補”是近幾年改革的重點,通過2016年、2017年的努力,去產能去庫存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2018年,要在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上下功夫,其中金融企業要在去槓桿上發力,而“降槓桿、減負債”是經營性國有企業的主要目標任務之一,要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使企業流動資產週轉率進一步提高,資產負債率進一步下降,進一步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和抗風險能力。

中央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是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內容,經營性國有資產實行集中統一監管,是優化國有資本配置、提高國有資本運行效率、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的內在要求,也是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必然要求。從目前看,在這方面地方推進較快,省級經營性國有資產納入國資監管部門集中統一監管比例已達90%左右,涵蓋金融、文化等多個領域。

出臺中央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規定,將推動中央企業領導班子建設和領導人員管理邁上新臺階,將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監督和建設高素質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隊伍發揮重要作用,進而為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時代週報: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機制對國企降槓桿的幫助有多大?如何理解全覆蓋與分類管理、內部治理與外部約束這兩個“相結合”?

張春曉: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機制是指採取有效措施對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進行約束,全面降低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企業負債率是指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的百分比,也就是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例關係,這是企業經營的重要指標。國有企業通過資產負債約束機制有效降低負債率這一指標,就能夠極大地促進企業槓桿率降低。

全覆蓋與分類管理、內部治理與外部約束主要表現在,國務院國資委將持續做好負債規模和資產負債率雙重管控,力爭中央企業帶息負債佔負債總額比例進一步降低、平均資產負債率穩中有降。持續提升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持續加強債券兌付風險管控,強化中央企業債券發行比例管理和履約情況監測。地方各級國資監管部門要督促監管企業做好融資、債務情況分析研究,進一步降低負債率。

市場加行政方式解決非市場行為的負債

時代週報:當前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是否處於合理水平?如何評價這一現象?

張春曉:資產負債率高低評價和其所處的經濟環境有關,不能一概而論。如果經濟運行環境好,企業負債率可以高一些。如果經濟運行環境弱,企業負債率就要相對低一些。

從目前經濟運行環境看,自2016年11月份,工業企業實現V字形反轉以來,我國經濟已經進入良性運轉通道,但還需要求穩發展,以期穩中求進。基於此,相對低的負債率,對經濟穩步發展相對有利。

總體看,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偏高。但對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的構成因素較多,所以要對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分類解決。

國有企業資產負債形成有市場行為,也有非市場行為,對於市場行為要採取市場手段解決,要通過國企資產負債約束機制,支持通過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充實資本,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規範引導市場化債轉股項目提高質量,推動已經簽訂的債轉股協議金額儘早落實,切實降低企業負債率。對於非市場行為要通過市場加行政的方式穩步解決。

時代週報:4月2日,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在頂層設計層面首次提出了“結構性去槓桿”。會議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儘快把槓桿降下來。為什麼現在要強調國企降槓桿?重要性體現在哪裡?

張春曉:槓桿是一箇中性詞,有好的槓桿也有壞的槓桿,槓桿高低與風險高低關係也不是絕對線性關係。因此去槓桿的目的,一是有效控制宏觀槓桿率穩定;二是減少壞的槓桿和增加好的槓桿。

結構性去槓桿就是要總體上把握槓桿構成,分部門、分類型去除。分部門是指對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企業(國企和民企)、居民三大部門槓桿的好與壞,優與劣進行區別對待。

相對地方政府和國企高槓杆風險而言,中央政府和民企、居民槓桿仍相對處於穩定狀態。去槓桿的重點是地方政府和國企部門。分類型是指對不同債務類型要區別對待,貸款和債券、信託、資管等非標融資,其面對的債權人、市場敏感度和市場衝擊不一樣,其處置方式也有所不同,要根據不同類別,分類施策,根據不同領域、不同市場金融風險情況,採取差異化、有針對性的辦法。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槓桿降下來,是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

三種方式去槓桿

時代週報:5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了《關於完善市場約束機制嚴格防範外債風險和地方債務風險的通知》,對於國企降槓桿有何影響?

張春曉:這是一個針對性很強的文件,通過“誰用誰借、誰借誰還、審慎決策、風險自擔”,實現主體責任到位,實現市場行為到位,使企業增強自我風險意識。這一方面促使企業採取有效措施,以市場化手段降低槓桿率;另一方面,也使企業在今後經營中,對槓桿率使用更加謹慎,更加市場化和法治化。通過完善市場約束機制,切實有效防範中長期外債風險和地方債務風險。

時代週報:降槓桿與國企改革的關係如何?能否談一談降槓桿之後,將對國企的發展有哪些影響?

張春曉:降槓桿是企業發展的必須選擇,通過降槓桿,可以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可以進一步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進一步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時代週報:國有企業可以通過哪些方式降槓桿,未來的著力點是什麼?

張春曉:國有企業降槓桿主要通過三種方式。一是進一步加大清理不良資產,特別是虧損的資產企業項目,通過處理不良資產降低槓桿比率。同時嚴控兩金(應收賬款和存貨),嚴控高風險業務,嚴控債務投資,包括國際化經營等各類風險。

二是通過資本市場,通過債轉股等擴大股權融資,引入各類資本,開展混合制改革、股權多元化改革,用市場化方式和手段增加企業資本。

三是要進一步推進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提升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率,提高價值創造能力,不斷增加經營積累。同時,國資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實施分類管控,加強工作督導,加大降槓桿、減負債工作的考核力度,確保降槓桿任務落到實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