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山河:為栽培派系勢力,湘軍、滇軍曾與黃埔同時開辦軍校

紙上山河:為栽培派系勢力,湘軍、滇軍曾與黃埔同時開辦軍校

圖為1925年7月6日,國民政府既軍事委員會成立閱兵儀式上的國民黨首腦。其中前排左四為譚延闓,右二為朱培德。

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官學校

1924年6月,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在廣州長洲島上開學,這是屬於國民黨的軍校,學員畢業後主要分配入黨軍(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所以從某個角度上說,黃埔軍校及第一軍,可以說是國民黨的黨產。

但擁護國民革命的各省軍隊,雖然是在同一面旗幟下戰鬥,此時還沒有完全統一到國民黨內,而是呈半獨立狀態分屬各個軍政巨頭各自管理。

軍隊是軍政巨頭們的命根子,而軍官團體是其控制部隊的工具,所以培訓軍官乃是每一個軍政巨頭的頭等大事,這事還不能假手於人,必須自己辦理。於是在黃埔開辦的差不多時期,建國湘軍、建國滇軍在廣州城內也開辦了自己的軍官學校。另外建國粵軍有隨營學校,福軍、攻鄂軍也有自己的講武堂。

這在當時的局勢下不算什麼新聞,只是後來黃埔軍校名氣越來越大,其光芒掩蓋了這段歷史,所以這幾所軍校歷史上無聲無息,鮮為人知。

跟隨黃埔軍校辦學最快的是譚延闓湘軍。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孫中山覺得趟渾水機會來了。乃聯繫皖段、奉張勢力,二次興兵北伐討伐曹吳。9月初,孫先生趕赴韶關親自領導第二次北伐,打算取道江西北上。10月,廣州商團搗亂,孫不得不回廣州處理。由譚延闓任總司令的北伐軍,留駐粵北擔任防務。

譚是對二次北伐是支持的。無他,北伐若得贛,自東向西,湘則成碗裡肉。湘軍打回湖南老家,實力自然可以大長。未得湘而圖湘,他興奮地開始籌謀培訓自己的軍官。不然得湘後沒猛士守四方也是尷尬。

抱此目的,譚延闓等孫前腳回廣州,後腳就在韶關南雄設立湘軍整理處,把建國湘軍第三、第五軍,重新整理成八個團。11月,孫先生北上商談國事,譚馬上在廣州開辦建國湘軍講武堂。此時以他資歷,黨內外沒人管得了他,即使已有黃埔軍校,他老哥要自辦一個軍校,也只能隨他高興。

次年中(1925年)第一期學員畢業,國民政府所屬的湘軍、滇軍、桂軍、粵軍、攻鄂軍等所有部隊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各省軍相繼取消自己的培訓機構,只保留湘軍和滇軍的培訓機構,但條件是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開設政治課。三校的黨代表都由廖仲愷擔任,加派政治教官,推行三民主義。湘軍講武堂由此改名為第二軍軍官學校,校長為湘陰人陳嘉祐,毛澤東擔任政治部主任教官。

紙上山河:為栽培派系勢力,湘軍、滇軍曾與黃埔同時開辦軍校

第二軍軍官學校大門

第二軍軍官學校校址在現今廣州市天字碼頭原江防司令部所在地(現廣州沿江中路233號,原址已經變成一間酒店)。生源大部分是第二軍所轄各部的連、排幹部和班長,還有從湖南招的青年學生。

湘軍講武堂第一期生,開學時間在1924年11月,只編步兵一個科,學制半年,後來這期學生全部取得黃埔軍校學籍,按入學時間等同黃埔二期生,該期學員共383人,分三個隊。

紙上山河:為栽培派系勢力,湘軍、滇軍曾與黃埔同時開辦軍校

第二軍軍官學校第二期生,1925年4月開學,學制10個月,取得黃埔四期學籍,畢業學員一共440人,同樣分三隊。

據第二期第五隊學員馮志遠回憶,軍事課程有戰術、築城、交通、兵器等科目,分為學科與術科兩大類。學科主要講述理論知識,術科即實踐科目,在野外進行,一般要拉去沙河瘦狗嶺搞戰術演習和構築工事。

毛澤東曾來過兩次講課,第一次講農民運動問題,第二次講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他沒帶課本講稿,站在講壇上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一口濃重的湘潭話,好在學員們大家都來自湖南,聽得倒也不算太吃力。

第二期生畢業時,譚延闓為同學錄寫下序言:

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官學校第二期學生將畢業,有同學錄之刊欲吾題數言於編首。吾之所知諸君皆已知,吾所欲言即當為諸君言之,且於第一期同學錄發其凡矣,將何以益諸君哉。雖然吾當聞之,人非學不足之患,學而不能行其學之患,蓋學問之道無窮,不足固其所也。若並所已學而亦等之空談,尚得為學者乎?

先總理之教人當曰知難行易,今諸君知所難者即卒業矣。則於其易者宜如何使見之實事,乎學之不足,願諸君勉之,學之不行則諸君之羞矣。他日讀此錄時當有以自鏡而因以鏡人也,遂以此復於諸君。

中華民國十五年二月 譚延闓題(原文抄錄)

————————————————————————————————————————————

紙上山河:為栽培派系勢力,湘軍、滇軍曾與黃埔同時開辦軍校

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學校大門

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學校

1925年6月,東征軍回師廣州,以雷霆之勢平定了桂軍劉振寰、滇軍楊希閔之亂後。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整頓軍隊案”,全面進行軍隊之整理。6月底再通過“政府改組決議案”,決定建立國民政府,設置軍事委員會。滇軍各部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軍,由朱培德任軍長。7月,朱培德在大沙頭原滇軍隨營幹部學校原址上,創辦第三軍軍官學校。

紙上山河:為栽培派系勢力,湘軍、滇軍曾與黃埔同時開辦軍校

校長由朱培德自任,教育長熊式輝。黨代表廖仲愷,8月24日,廖被暗殺後由汪精衛接任。

學校設步、炮、工三科,步科編成一個總隊,六個中隊,炮、工兩科各編一箇中隊。學員由原滇軍隨營幹部學校未畢業學員、雲南來投考的學生、還有隨楊、劉叛亂被俘的滇軍青年軍官。全部學員一共760名,絕大多數是雲南籍。少量廣東籍學生,比如筆者就發現廣東陽山縣梁展雲畢業於該校(三十年代任第四集團軍第一獨立團團長,抗戰時任軍事參議院上校諮議)。

政治部主任由共產黨員朱克靖出任。據學員敬德裕回憶,隊官等軍事教員多是從保定、雲南講武堂、韶關講武堂畢業,他們照搬日本陸軍士官的教學模板,顯得生硬僵化,學生們因此非常不滿。而政治教官則大受歡迎。他們多數是共產黨員,如趙宗華、任公俠等教官,與學生們感情融洽,很受愛戴。右派學生組織“孫文主義學會”根本進不了學校。

1926年春,在這一期學員畢業之際。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令,要求各軍自辦的軍校統歸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該期同學發黃埔第三期畢業證,同等待遇。第三軍軍官學校只辦一期後取消辦學,併入黃埔本校。

紙上山河:為栽培派系勢力,湘軍、滇軍曾與黃埔同時開辦軍校

學校全景

紙上山河:為栽培派系勢力,湘軍、滇軍曾與黃埔同時開辦軍校

炮兵科演習放列

紙上山河:為栽培派系勢力,湘軍、滇軍曾與黃埔同時開辦軍校

步兵科野外演習休息

紙上山河:為栽培派系勢力,湘軍、滇軍曾與黃埔同時開辦軍校

《同學錄》

雲南籍學生張開楊在《同學錄》的序言中這樣寫到:“我最敬愛的七百六十位富有革命犧牲精神的同學,得校長、黨代表的訓育,政治部諸位教官的指導,而今是畢業了……我們武裝同志,其責任首在掃除軍閥,用我們的生命,衝鋒殺敵,努力奮鬥,所謂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那我們的國民革命一定成功”。

感謝李建華對本文資料貢獻,本文參考文獻:

4、《第三軍軍官學校政治教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