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帶孩子不累的媽媽,偷偷做了些什麼?

周,二胎媽媽小楠受傷住院了。

經過讓人哭笑不得:

她從衛生間出來,看見老大正搖搖晃晃地舉著老二爬書架。她想一個箭步衝上去,卻不想光腳踩上一塊樂高積木,一聲鑽心疼的尖叫嚇得老大一哆嗦,老二摔下來了。

她以超人「英雄救美」的姿勢充當緊急肉墊。老二砸在她身上,她的胳膊砸在地上,娃沒事兒,地沒事兒,胳膊折了!

那些帶孩子不累的媽媽,偷偷做了些什麼?

我們打趣說:「早說了嘛,看孩子是個危險工種,輕則扭傷、燙傷、骨折,重則有生命危險。」

小楠說:「你們知道嗎,當我躺在地上,等著老公和120的時候,最大的感覺竟然不是胳膊疼,而是真舒服啊,我終於可以心安理得地休息了,於是帶著微笑,幸福地閉上了眼睛……」

兩個孩子以為她要死了,邊哭邊摳眼、拍臉、揪頭髮……

那些帶孩子不累的媽媽,偷偷做了些什麼?

越累越不是好媽媽

1歲前的娃:隨時隨地親親抱抱吃奶奶,滾滾爬爬找媽媽,當媽的24小時超長待機不說,一天下來腰麻、腿疼、胳膊酸,外加心亂如麻。

1歲娃出急疹,連發高燒,三天三夜衣不解帶,娃不離手;

2歲娃:四處走,防水防電防拐騙,恨不能三頭六臂,24小時修煉千里眼、順風耳;

3歲娃:求知慾、探索欲爆棚,故事、詩歌搭配十萬個為什麼,深入淺出動物園、植物園、遊樂園、博物館,感覺體力、耐力、學歷全部被掏空。

……

那些帶孩子不累的媽媽,偷偷做了些什麼?

養娃就像漫漫西天取經路,媽媽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集唐僧的堅韌、執著,孫猴兒的聰敏、高能力,八戒的樂觀、高情商,沙僧的隱忍、穩重於一身。

以為小心翼翼熬過了九九八十一難,娃不黏手了,剛想拍手慶勝利,噢NO,萬惡的小學生作業又在揮手,將你召喚!

西天取經尚有修成正果時,當媽卻無辭職卸任日。

連養三個娃,率真堅強如小S都在深夜酒後視頻中流淚感嘆:「當一個母親真的so hard(太難)」

那些帶孩子不累的媽媽,偷偷做了些什麼?

兒童教育學家經常說一句話:越累越不是好媽媽。過度精細化的育兒,對媽媽和孩子都不是一件好事。

一天十幾個小時甚至24小時跟孩子膠著在一起,勞累、焦慮、憂鬱、事無鉅細、疲態盡顯的媽媽,對孩子的成長反而有負面影響:

陪伴的質量大打折扣;

過度的緊盯和打擾容易讓孩子的探索欲與專注力受損;

因為疲憊而敷衍的回應,對孩子是一種情感傷害;

更不容易養育出有樂觀、平靜、自信個性的孩子。

一旦媽媽感覺焦慮、壓抑、疲累爆棚了,家裡的其他人也很難感到快樂和幸福。

只有媽媽的感受是輕鬆愉悅的,孩子才能輕鬆愉悅地成長。只懂得用苦力、蠻力、毅力苦撐的媽媽,真的不能算是一個有智慧的好媽媽。

那些帶孩子不累的媽媽,偷偷做了些什麼?

當媽要有「絕招」

朋友小娜養孩子特別有一套:

一個人帶兩個娃,日常照料吃喝拉撒陪玩陪耍不算,學心理學、美食攝影,寫文章,出菜譜書,活得幹勁十足又神采奕奕,跟傳說中苦大仇深的二胎媽媽毫不搭邊。

朋友們紛紛向她取經。

她抿嘴一笑:「要說我不累那是假的。只不過我知道累的時候得用巧勁兒。當媽不易,全靠演技。」

請大家扶穩坐好,老司機媽媽要開車了。

那些帶孩子不累的媽媽,偷偷做了些什麼?

陪孩子玩,總有累得只想躺著的時刻,省力又省腦子的角色扮演遊戲就可以登場了。

孩子是白馬王子,我是睡美人,靜靜躺著等待王子跨過障礙來解救我;

孩子是美髮師,我是客人,坐著就能享受超豪華梳髮、編髮、妝扮服務;

孩子是畫家,我是模特,躺著、倚著、癱著都行,畫完認真點評或者打個分就可以;

孩子是醫生,我是病人,躺著就能享受溫馨的照顧,心中竊喜;

孩子是按摩師,我是顧客,輕輕鬆鬆就能享受一個VIP舒適小按摩。

角色扮演遊戲既是孩子們的大愛,又能讓自己得到短暫的休息,一舉兩得。

消磨孩子的空閒時間,學習類活動最划算。

找不同、走迷宮、隱藏圖案大偵探等遊戲書能讓孩子專注一小會;

有獎勵地讓孩子誦讀、抄寫詩詞、童謠;

找出一本繪本中所有的某個字或者某個詞,跟孩子做有獎禮品兌換。

這些都是消耗孩子時間的好方法,聊公事,回郵件,讀文章,敷個臉,做頓簡單的飯,都可以從中擠出時間。

那些帶孩子不累的媽媽,偷偷做了些什麼?

孩子家務做得好,媽媽才不容易老。

好媽媽家裡都有一個熱愛勞動的「小童工」。

孩子是掃地機器人,媽媽是火眼金睛大偵探,檢查地上是否殘留頭髮、小紙屑;

孩子是洗好的襪子的配對員,媽媽是嚴肅認真的質檢員;

孩子是剝豆小能手,很容易感到趣味滿滿。

讓孩子喜歡幫忙的秘訣,就是把家務輕鬆化、遊戲化。

幹著家務唱著歌,既鍛鍊了娃,又輕鬆了媽,成就感了得!

那些帶孩子不累的媽媽,偷偷做了些什麼?

高質量陪伴才是「王道」

其實,你在陪孩子做這一切的時候,就是在陪伴,而且,還是我們常說的高質量陪伴。

在陪孩子的時間裡,全身心地投入,孩子會在此過程中感到快樂,這才是真正的陪伴。

高質量陪伴不是以犧牲一方的興趣和愉悅為代價的,而是父母和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樂趣,享受其中。

也不是必須時時刻刻全身心陪玩,而是孩子可以安心、專注地自己玩耍,父母在一旁做自己的工作,互不打擾卻又互相在意,在需要的時候給予及時的回應。

高質量陪伴的氛圍是放鬆、安寧、舒適的,你陪伴著孩子,而孩子也在陪伴著你。

簡單點說,就是媽媽不敷衍,孩子有安全感;媽媽不嘮叨,孩子不會煩;媽媽不無聊,孩子很快樂。

更簡單地說,就是母子搭配,幹啥都不累。

那些帶孩子不累的媽媽,偷偷做了些什麼?

學者楊絳曾談起女兒圓圓,雖然生性活潑,但一點不纏人。她見大人看書,自己也拿一根鉛筆,學大人的樣子,邊看邊亂畫。他們一家經常一起靜靜地看書,互不打擾,她自己也就有了更多做學問的時間。

一個好媽媽,就是一個懂得時間管理和高質量陪伴的高手。

從繁瑣的育兒中擠出屬於自己的時光;

找到跟孩子在一起玩的樂趣,並享受其中;

先去滿足自己的情緒和內心,再用能量去影響孩子。

想做到這些,不懂點小技巧,不用點小智慧的可能是行不通。

電影《音樂之聲》裡的家庭教師瑪麗亞也是一個教育孩子很「有一套」的人。

在她接手之前,7個孩子已經氣走了好幾個保姆,生活習慣亂得一塌糊塗,沒人有信心帶好他們。只有熱情善良的瑪麗亞看到了他們失去媽媽,用惡作劇渴望關愛的內心。

她用窗簾給孩子們縫製遊戲服裝,帶他們到集市遊玩,在美麗的阿爾卑斯山上野餐,還教會了他們唱歌,像一束溫暖的陽光照進孩子們憂鬱的心,最後也成了他們摯愛的新媽媽。

一個人就管理了一支「小隊伍」,沒有疲累不堪和抱怨連連,反而充滿秩序與欣喜。

剝開教養的套路,裡面都是對孩子滿滿的接納、懂得和愛。

當然,更有小聰明和小智慧。

那些帶孩子不累的媽媽,偷偷做了些什麼?

教育學家說:好媽媽永遠只長著一隻眼,一隻手,一張有開關的嘴,兩隻永不打烊的耳朵。

閉上總盯著孩子缺點的那隻眼,藏起總想去幫助孩子的那隻手,有節制地打擾、嘮叨孩子,隨時耐心傾聽孩子的話語和內心。

這樣的陪伴才不會累,這樣的媽媽才不會是個免費的保姆,這樣的教育氛圍才能讓母親和孩子取得雙贏,收穫一段有韻律、有美感、有幸福感的親子陪伴時光。

有時成全孩子,也是成全媽媽自己。

在那些媽媽的小聰明裡,裝著的全是教養孩子、疼惜自己的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