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你不得不看的養生昇陽方法

小滿,你不得不看的養生昇陽方法

今年的小滿節氣為農曆四月初七日,公曆五月二十一日,太陽到達黃經60度時交小滿節氣。

所謂“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即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此時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小滿過後,天氣逐漸炎熱起來,雨水開始增多,預示著悶熱、潮溼的夏季即將來臨。此時,大自然中陽氣已經相當充實,也處於一個“小滿”的狀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這時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後期,所以叫小滿。此時的大千世界裡,萬物生氣盎然,又從容不迫:麥粒飽滿水稻插,蠶結新繭桑葚熟,菜籽舂油苦菜秀,小滿,期待一場如約而至的雨水,穀物生髮,順遂天時。

小滿,你不得不看的養生昇陽方法

小滿時節的養生保健非常重要,此時保養好身體,可減少在即將到來的長夏中的諸多不適。

小滿後天氣逐漸變得炎熱,應主動順應自然規律,調節意識、行為,避免情緒的劇烈起伏,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

小滿屬於火運能量期,因為火克金,所以在這個季節裡最容易傷損肺金系統,損傷肺臓、大腸以及皮毛,在五行系統中容易誘發相應的疾病,需引起高度重視。在此期問,體表皮毛之疾,如風疹、風溼疹、汗斑、溼疹、溼性皮膚病、手足癬等等,比較容易復發或產生明顯變化,因此,在日常起居飲食上需要適時調整。應當注意常洗澡,勤換衣,被子、毛巾等經常漂洗。

不要穿不透氣的鞋子,把腳捂出汗,一是不衛生,二是各種真菌細菌容易繁殖。在外出時要注意防曬,避免到蚊蟲多的地方,當感受到皮膚開始瘙癢時,要及時塗抹止癢藥水。飲食調養上,注意多吃具有清利溼熱的食物。

運氣學說,是中國古代在慧識悊學文化時期古人天地人合一修身,對人文、天文、地理對應關係的長期觀察,治人事天,順四時之度,對大道法則秩序全面把握而揭示的運用公式與方法。

它是以陰陽轉換,五行應象,五行生剋,數理運算模式為核心,以太陽系五顆行星(包括七曜)的運轉和地球本身所含的六種氣候的變更為總動力根源,在天人全息相應的整體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氣化規律帶動物化規律的地球物理運動規律。

“運”是運轉,指天上星體的運轉對於地球有能量的輻射和對流的交互作用。用天干表示;“氣”是指地球本身吸收和輻射能源的作用,反映六種氣候的推移。用地支表示。五運包括金、木、水、火、土五運;夏季,是火炁禮德能量主導期。

簡單一招振奮你一身的陽氣

運:主少陽三氣。

時:配手厥陰心胞絡風木。

坐功:每日寅、卯時,正坐,一手舉託,一手拄按,左右各三五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肺腑蘊滯邪毒,胸脅支滿、心中澹澹大動、面赤鼻赤、目黃、心煩作痛、掌中熱諸痛。

小滿,你不得不看的養生昇陽方法

小滿後,黃河以南到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出現高溫天氣,北方也慢慢迎來炎熱、潮溼、悶熱的天氣。

同時,小滿也告訴大家這個時候人體內陽氣的蓄積還只是小滿,並沒有到真的滿,所以還不能使氣機過於外洩,也不能貪涼而傷陽。

《黃帝內經》有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對於夏季初始的小滿來說,其養生的大原則當是令陽氣振奮、漸致繁茂。通俗地說,春季陽氣生髮萌動,到了夏季開始需要進一步振奮陽氣,使陽氣逐漸達到一年中的鼎盛狀態,而小滿就是這一過程中的助力時刻。

如何才能在這“助力”時刻較好地振奮陽氣呢?

飲食有節,忌生冷厚膩。小滿時節雖然氣溫漸高,但是萬萬不能貪食寒涼而傷及陽氣,此時若陽氣被傷,秋季則會多生瀉痢等腸道疾病。

小滿時節也是溼氣始生之時,此時若飲食肥甘厚膩,在即將來臨的長夏季節則會多發溼疹等溼邪所致疾病。所以,煎烤烹炸各類肥甘厚膩加上冰鎮啤酒,是健康大忌。

不要過早用空調、風扇等製冷設備,尤其是早晨陽氣生長之時更應注意。適當的出汗,才能令陽氣在外。過冷的環境不利於陽氣生長,陽氣鬱於內則會發生皮膚過敏、煩躁失眠等問題。

可以適當地晚睡早起,午睡一會。我們應該儘量地保持身體處於相對活躍的狀態。所以,可以適當的晚睡(但晚睡最好也不要超過睡11點),讓陽氣內斂的時間推後,早上則應早起,讓陽氣早早的開始生長。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身體臟腑機能適應夏季的變化。同時,午睡也是讓你後半天保持精力旺盛的方法。

運動不可少。在初夏時節,郊外也漸漸繁茂,三五好友一起進行有氧運動,是振奮陽氣的最佳方法。以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等為宜,不宜做過於劇烈的運動,避免大汗淋漓,傷陰也傷陽。

小滿,你不得不看的養生昇陽方法

1、使志無怒

夏季“更宜調息淨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於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 《黃帝內經》

暑氣漸升,是不是感覺沒來由地就想發脾氣了?暑氣其實是一種極熱之氣,暑氣又通於心,天熱人易出汗,而中醫向來視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自然易消耗心臟陰液,導致心陽更加虛亢,人也會覺得疲累,這叫“壯火食氣”,也就是火太壯會消耗掉我們身體裡的氣。

因此,在夏季這種暑氣當道的氣候條件下,需要時時關注心火對人體的傷害。首先,就是不要亂髮脾氣,火上澆油。《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也提到“使志無怒”,就是要人注意不要因為心情煩躁而濫發脾氣。“使氣得洩,若所受在外”,要氣之宣洩平和、暢達,如其所受在外―樣舒暢。

2、慎用小滿水

《本草綱目·水部第五卷水之二》:“小滿、芒種、白露三節內水並有毒,造藥,釀酒、醋一應食物,皆易敗壞。人飲之,亦生脾胃疾。”小滿、芒種、白露三個節氣內的雨水火毒都比較重,如果使用這三個節氣收集的雨水來進製藥或釀酒、造醋等一切食物加工,都容易發生腐敗變質。人們如果將這三節收集的雨水作為飲用水,也會患上脾胃方面的疾病。

《本草撮要·卷十水火土部》:“‘小滿水’毒壞豆麥桑葉,鹹雨(小滿節後,先逢癸日下雨為鹹雨),毒尤甚。”小滿時節所下的雨水,含有火毒,容易損傷豆類、麥子、桑葉這些農作物。小滿節以後,先逢癸日所下的雨,又名為鹹雨,其水的毒性更強,尤當引起注意。

《急救廣生集》:“有雷雨水,不可供食。雷有焰毒,凡有雷之時,其雨水飲之,腹脹生病。”“屋漏水.滴物上.有大毒,茅舍漏尤甚。菜在簷下滴水處者,亦不可食。”意思是,有雷時所下的雨水,不能食用,因為雷含有火毒,凡是打雷的時候,雷炁會滲入雨水中,此時若飲用了天上下的雨水,就會生腹脹之類的疾病。房屋破漏所承接的雨水,破漏處滴下的雨水,毒性也很大,而且茅草屋所漏下來的雨水毒性尤其厲害。而放在屋簷下滴水處的蔬菜,也不能食用。

寒露、冬至、小寒、大寒四個節氣,包括整個臘月所收集的雨水以及雪所化的水,最適宜於用來浸泡加工製造滋補五臓、祛除痰火、清除積聚、驅除蟲毒的各種丹丸,並且適用於煮釀加工各種藥酒。用於烹茶也極佳,與雪水同功。

在立秋這一天,如果在五更天時取水井中表面的井華水,家中長幼各飲一杯,能預防當年可能發生的瘧痢等各種疾病。

3、小滿宜食

在飲食上應以健脾養胃為原則,以湯、羹、汁等清淡又能促進食慾、易消化的膳食為主。同時,少吃或不吃油膩厚味、油煎的食物,並且餐量不宜過多。儘量不吃辛辣溫燥之物,生食冷飲也不宜過度,以免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飲食調養宜以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溼熱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蘿蔔、西紅柿等。

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食用苦菜是南北方皆有的食俗。《詩經·采苓》:“採苦採苦,首陽之下。”苦菜遍佈全國,醫學上叫它敗醬草,寧夏人叫它“苦苦菜”,陝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時珍稱它為“天香草”。

苦菜,苦中帶澀,澀中帶甜,新鮮爽口,清涼嫩香,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膽鹼、糖類、核黃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熱、涼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綱目·菜部第二十七卷》中說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

小滿至,苦菜秀,成為千百年來民間的一種習俗,現在吃苦菜,已成為都市文化人感受傳統文化和天然食材的一件“嚐鮮行動”了。現代人所食大魚大肉太多,需要借用苦菜這樣的菜蔬幫助自己清除體內的肥厚油膩。

水果中的櫻桃,也是小滿的當季水果。1965年從戰國時期古墓中發掘出的櫻桃種子,據專家鑑定認為是中國櫻桃。西漢《爾雅》記載的“楔荊”就是中國櫻桃。東漢《四民月令》有“羞以含桃,先薦寢廟”的記載。據《說文解字》考,“含桃”,即鶯桃,鶯鳥所食,又名含桃。可見,在小滿時節,櫻桃是用於薦寢廟的吉祥果。

小滿,你不得不看的養生昇陽方法

小滿節氣遵循的養生三原則


小滿節氣的到來往往預示著夏季的悶熱、潮溼天氣即將來臨。所以,在小滿節氣的養生中要做好“防熱防溼”的準備,要注意哪些問題、遵循哪些基本的原則呢?

1、清心祛暑、清熱解毒

道醫認為,夏為暑熱,夏季歸於五臟屬心,適宜清補。而心喜涼,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麥製品,之外可適當多食些豬肉、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道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人們在夏天以多吃些以性寒涼味酸食物為宜,儘量不吃辛辣溫燥之物。不過應注意生食冷飲不宜過度,以免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2、清熱利溼、生津止渴

因人體在夏天津液消耗較多,所以夏天應注意清熱生津止渴,並且因這一時期暑溼並重,所以應在日常多注意清熱利溼、清暑化溼。道醫認為,長夏在五臟中歸於脾,也宜清補。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過溼對脾不利,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

但應注意,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瀉能燥能堅的功能,所以不宜多食。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飲水多,導致溼氣易侵入人體。外溼入內,使水溼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運化功能產生障礙,就會積水為患,引起食食慾不振等。因此,夏天要常吃利水滲溼的食物,這樣能夠健脾和胃,脾健則其升降運化功能得以恢復,有利於行水利溼。

3、健脾養胃,補氣益陰

進入夏季,天氣炎熱,人體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補充營養物質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溼氣候的影響易導致脾胃正氣不足,胃腸功能紊亂。所以在飲食上應以健脾養胃為原則,以湯、羹、汁等湯水較多、清淡而又能促進食慾、易消化的膳食為主,這樣才能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同時,少吃或不吃油膩厚味、油煎的食物,並且每餐進食量不宜過大,應以少量多餐為原則。如某些人已有疰夏、傷暑、暑溼、中暑等上文中所提到的症狀出現,那麼根據道醫養生學的觀點,注意針對性,辨證用膳,或補脾肺氣虛,或氣、陰雙補。

總之,暑熱、暑溼是夏季人體常易發生的生理反應,上述三個原則是根據人體在夏季易發生的生理現象或不良症狀特點而確定的。朋友們在實際運用中還應根據當地當時的氣象條件(如春夏之交由溫轉熱,夏秋之交由熱轉涼,各地區的小氣候等)結合各自體質不同特點及在夏季容易出現的反應,做到靈活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