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那些人之66:不務正業宋徽宗

人物簡介:宋徽宗趙佶(1082年—1135年),宋神宗十一子,北宋第八位皇帝。兄長宋哲宗無子,死後傳位於他,在位25年(1100年—1125年)。其人風雅不凡,潛心書畫藝術,瘦金體獨步天下。被金俘虜後封為昏德公,受盡侮辱,疲於輾轉,死於五國城,即今黑龍江省依蘭縣。

趙佶是一個成功的藝術家,失敗的皇帝。

水滸那些人之66:不務正業宋徽宗

趙佶乃一通才,琴棋書畫詩歌辭賦無所不會,正是這一與其他皇子皇孫截然不同的雅好,他受到大權在握向太后的格外青睞。在宋哲宗駕崩後,就革命接班人問題,向太后在常委會上徵詢大家意見,大臣默然:怕說錯了話站錯了隊。唯有時任宰相的章惇堅決反對,他的理由是“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怎奈向太后已經圈定人選,徵詢群眾意見僅僅是走走形式,所以章惇有意見也只能保留。

宋徽宗開始不務正業起來。他不思富民強國,反而大力宣揚道教,糾結群小,放任宦官,私下嫖娼。一個人總會有點愛好的,但作為國家的一把手,宋徽宗愛好過多且沒有節制,這不是個人的悲哀,而是一個國家災難降臨的前兆。故元代脫脫撰《宋史》之《徽宗紀》,不由擲筆嘆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就怕領導沒有愛好的權臣們,相繼來到宋徽宗身邊。因為有共同的嗜好,宋徽宗把書法家蔡京弄到身邊,四次拜相。因為宦官童貫在文物鑑賞方面有特長,宋徽宗倍加寵愛,讓其執掌兵權。從此宋徽宗身邊有蔡京、童貫、王黼[fǔ]、梁師成、李彥、朱勔 [miǎn] 等“六賊”為伍,有高俅、李邦彥、楊戩等豎臣作伴,時常“群小矇蔽聖聽”。

水滸那些人之66:不務正業宋徽宗

宋徽宗更多的把感性氣息帶到理性事務之中。他荒廢朝政,潛心書畫。他初學黃庭堅,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雜揉各家脫穎而出創立瘦金體。據說他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等運轉提頓的痕跡,其書法具有挺拔秀麗、飄逸犀利的獨特風格。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重。宋徽宗尤善畫花鳥,極強調細節,以精工逼真著稱。他崇奉道教,下詔搜訪道書,設立經局,整理道籍。八小時之外,宋徽宗開始熱衷於桑拿按摩燈紅酒綠的資產階級腐朽生活,投其所好的部屬們專門為他修建一條通往紅燈區的地下“綠色通道”。宋徽宗每天賞花玩石,迷戀方士,狎妓獵豔,小日子過得優哉遊哉。最後的結果導致民怨鼎沸,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水滸那些人之66:不務正業宋徽宗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大金國突然兵發中原,習慣於拿筆桿子的宋徽宗嚇得兩股發抖,急忙把燙手山芋扔給了兒子——自己甘心當太上皇,讓兒子接他的爛攤子。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被虜北國,最終,宋徽宗在憂愁屈辱中客死他鄉。

其實,宋徽宗不是一個惡人,他對部屬寬容、寬仁,但他最多算一個好人,絕不算是一個好官。一個好人的影響範圍有限,一個昏官為官一任禍害一方,其間接破壞力遠遠大於他個人破壞力。

宋徽宗的蛻變,蓋因其為一把手,加上平時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最終害己誤國,葬送了老祖宗趙匡胤辛辛苦苦騙來的江山,這一點,似乎應引起後人的思索。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導致連看大門的老大爺都有貪汙的念想。

水滸那些人之66:不務正業宋徽宗

章惇抵制宋徽宗上臺,後果是一把手宋徽宗將其多次降貶。宋徽宗的教訓,數百年來家喻戶曉,但結果依然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這難道不是一個怪圈嗎?

這真是:君王本是丹青手,書畫琴棋最上流。鐵騎皇城馳驟日,可曾度曲怨京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