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宋江三敗高俅,為何不敢殺?

guai66

在《水滸傳》中,給我們留下印象最為深刻的,主要是個個身懷絕技、俠肝義膽的梁山好漢。在該書的前部,起義軍屢次擊敗朝廷進剿軍隊的情節,更是令人拍手稱快。但是,晁蓋死後,松江成為義軍首領,其心中一直想著被朝廷招安,給眾兄弟留一條退路,這便是宋江不殺高俅及其他朝廷使臣的主要原因。

年少時,每次讀到這裡,總覺得宋江縮手縮腳,少了那股子英雄氣概。但如今仔細品味,其實梁山好漢實際上真的是一群烏合之眾。憑藉著地理優勢,尚能同腐敗的宋朝軍隊周旋一番,但若是真的惹怒朝廷,被傾盡全力圍剿的話,這夥好漢必然難逃覆滅的結局。

整個梁山,以智多星吳用最懂宋江,也對當時的形勢瞭若指掌。因此,宋江的策略得到了吳用等少數人的支持,並逐漸付諸實施。招安與被招安,說白了就是一場談判,而只有起義軍讓朝廷見識到自己的實力,並不過於有損朝廷顏面,才可能將這場生意談妥。

正因如此,在對抗朝廷圍剿時,梁山義軍取勝後,並未對進剿官兵進行更為殘忍的處置。而對於高俅這個老對手,儘管不少人恨不得將他碎屍萬段,但在宋江等人的節制下,部分義軍首領也難以做出出格之事。

所以說,就《水滸傳》原著來講,宋江等人一心想著招安,是不可能對朝廷重臣予以殺戮和過分羞辱的。這便是問題的主要原因。


碣石樵子

軍事行動是政治的延續,宋江不殺高俅,是因為在當時那個特定時期,高俅是宋江實現政治目的,迴歸體制內繼續當公務員的一個也是唯一的希望了。


在一個問答裡,我回答瞭如果宋江不被招安,梁山集團的出路問題。有興趣的可以去翻閱。作為一個標準化、集團化的搶劫公司,不被招安就會面臨拆分、重組直至退市的命運。宋江心急如焚。

時間緊迫,梁山集團必須要回歸體制內,這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可是誰來做這個引路人呢?這時候 ,高俅來了。
作為省部級以上的主要領導,高俅的態度明確,對梁山集團務必剿滅,不能引狼入室,“曲木為直終必彎,養狼當犬看家難”,高俅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入朝介紹人,但他的社會地位決定了,宋江必須把希望放在他身上,也只能放他身上。


梁山集團想回歸體制內的心聲必須要朝廷聽得見,光靠自己村頭的大喇叭是不行的,必須讓縣裡聽的見,宋江決定把寶押到高俅身上,由高太尉負責進城去發小廣告。


抓住了高俅怎麼辦?放!堅決放!


小陳看歷史

梁山大老闆晁蓋死後,宋江總攬了大權,把隨時準備接收招安的意思逐步釋放給梁山集團,以及朝廷各級官僚。梁山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宋江把聚義廳改成忠義堂,好多人的不滿情緒已經體現,比如武松魯智深李逵以及阮氏兄弟,換了御酒,灌上村釀,扯了詔書,打了欽差,罵下堂去。

但是宋江長期維護和培植的勢力仍佔多數,招安政策,迴歸上流社會被默許。清風山的燕順王矮虎團伙,原朝廷軍官花榮秦明呼延灼關勝董平張清等,基層小吏朱仝雷橫蔡福蔡青等,都是牆頭草,隨宋江而倒。所以贊成招安的大有人在,梁山早已不是創業團隊的初心,使命被替換,老面孔被刷新。

為了平息堅定的造反派的怒火,宋江又提出”反貪官不反皇帝“的調子,既弱化了造反目標,又給造反者明確了報仇對象,成功的玩了偷樑換柱。反官不反帝也給了朝廷臺階,說明宋江胃口不大,最多要個替罪羊而已。

“”反官不反帝”迎合了中央上意卻觸犯了部門小集團的利益。蔡楊高童四大奸黨才不停的要掃滅梁山。二敗童慣三敗高俅,看著梁山大勝,卻一個沒殺。宋江畢竟是基層公務員出身,摸不清老闆的真實意圖,根本鬧不清朝堂暗鬥的本質,沒有替朝廷解決奸黨獨大問題,反而把整個梁山放到了敵人的案板上。

所以見識高低看出身,發展看平臺,成績看夥伴,死活看老闆。不想活在屠刀的陰影下,就自己拿住刀把子,捉刀人方為英雄。


天亮下雪了


本人觀點,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