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郭靖不能像喬峰一樣自殺止殺,卻要死守襄陽幾十年

喬峰、郭靖都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歷史中並不存在,包括小說中的情節也有幾分虛構的成分,金庸卻很巧妙的將這虛構的小說情節結合了真實的歷史,讓人讀來頗有滋味。

為何郭靖不能像喬峰一樣自殺止殺,卻要死守襄陽幾十年

《天龍八部》裡的喬峰(蕭峰)和《射鵰英雄傳》裡的郭靖,兩人都面臨相似的國難家仇,喬峰自殺來止殺,郭靖卻已死抵抗,兩人終都成了大英雄。

為何郭靖不能像喬峰一樣自殺止殺,卻要死守襄陽幾十年呢?

其中有很多原因,首先了解下喬峰為何要自殺止殺呢?

首先,喬峰是契丹人的秘密被揭露後,不被中原武林人士所容,於是北去,救了遼國皇帝,又幫助遼王平定叛亂,深得遼王信任,倆人還結拜了兄弟,當遼王打算南侵時,喬峰不忍兩國百姓陷入生靈塗炭,所以只得在遼王面前自殺,勸得他收兵被歸。

細細想來,喬峰是兩邊都不要的人,契丹人看不起他,覺得他是假扮契丹人的南朝蠻子,禽獸不如;而宋國這邊又認為喬峰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將來一定會對南朝不利,帶來兵禍。

為何郭靖不能像喬峰一樣自殺止殺,卻要死守襄陽幾十年

喬峰身為契丹人,又被宋人養大,當過丐幫的幫主,沙場上灑過血,無論國家興亡,還是兒女情長,他夾在宋遼中間怎麼選擇,都是錯,如果非得選一個結果,也許身死止殺,換得兩國十年不起兵戈,更對得起自己的一世英雄。

雁門關外,英雄謝幕,喬峰的死,讓讀者覺得喬峰並不失為一個英雄,雖然有幾分悲情。

那反觀郭靖,如果說喬峰當時無論選擇遼還是宋,都是錯,為何郭靖選擇宋就無過,反而英雄了呢?

為何郭靖不能像喬峰一樣自殺止殺,卻要死守襄陽幾十年

郭靖的身世同喬峰恰恰是反了過來,他是宋人,在蒙古長大,受了不少蒙古人的恩惠。在書中郭靖是金刀駙馬,華箏公主深愛著他,和拖雷是安達結拜兄弟,鐵木真把他當半個兒子,可以說蒙古對郭靖恩同再造。

可就是這樣,郭靖竟能為了宋國百姓,義無反顧的守國據蒙,最終殉國。

喬峰、郭靖兩人相似的際遇,卻不同選擇,為何最後都能得到人們的認可呢?其中很大的部分是民族情節在其中,此事不好說,也說不得,總之這佔了一部分原因。

那如果郭靖也像喬峰那樣,在鐵木真子孫攻宋時也用自殺來阻止兩國兵戈,現實嗎?

肯定不現實,如果郭靖自殺或者示弱,只會叫鐵木真的子孫瞧不起。

為何郭靖不能像喬峰一樣自殺止殺,卻要死守襄陽幾十年

其次真實的南宋歷史也不會讓他這樣做,也就是說,喬峰、郭靖兩人的選擇,必須符合當時的歷史發展,結合了歷史去看,可以更好的理解當時人物的選擇。

還是先看看喬峰所在的宋遼,澶淵之盟後,宋遼兩國休兵近百年,楊家將抗遼的故事也過去百年,北宋沒有兵禍,百姓休養生息,可謂是國泰民安。

當時的遼國因為內鬥,已經國事衰弱,耶律洪基平定完叛亂根本,無力南征,反而是後十幾裡,北宋看到遼國勢弱,聯盟崛起的金國完顏阿骨打,簽訂了海上之盟打算收復燕雲。

可以看到,喬峰面對的是一個看似強大的北宋,阻止的是已經衰弱的遼國,他之所以能夠自殺止殺,也只能基於虛構的小說情節中才能夠實現,而這樣的情節是很難在真實歷史歷史情節中找到。

為何郭靖不能像喬峰一樣自殺止殺,卻要死守襄陽幾十年

而且反觀當時喬峰的身份角色,作為遼國的南院大王,他阻止皇帝南征,這樣的情節更像是一種諫言,勸阻不成,只得死諫。其中帶了一定的愛國愛兵愛民的情節在裡面,歷史上這樣人物就最為出名的就是屈原。

為何郭靖不能像喬峰一樣自殺止殺,卻要死守襄陽幾十年

這樣再看看郭靖,郭靖當時處於蒙、金、宋三國之間。

當時蒙古初崛起,郭靖在蒙古效力,報答蒙古給他母子的恩惠,說得不好聽就是個僱傭軍,厲害些當過將領吧。二戰期間,德、美都有在我國有過軍事顧問,出謀劃策的抗日,他們有的人也和中國人發生了愛情,也有婚姻,甚至還留下後人,如果說我們因為戰爭,就把這些回國後顧問罵上一通,“中國人對你們有恩惠,最後還反過來打我們,畜生不如!”這樣罵是不是有些不講道理,還會被人恥笑?

郭靖也如那些軍事顧問一般,身為宋人,他不可能像喬峰那樣死諫止殺,就因為蒙古不是他的祖國。他曾隨鐵木真出征花剌子模,也曾幫著宋朝聯蒙抗金,可他不會做出背叛祖國。

面對兵禍,雖然喬峰和郭靖做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喬峰皇帝面前死諫,郭靖歸國死守襄陽抵抗,都是大節不失,都是因為愛國,所以兩人都是大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