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讓美麗鄉村成為美麗風景

2017-08-24 劉利平 赤水發佈

赤水:讓美麗鄉村成為美麗風景

  夏季的赤水,處處皆景,步步入畫。

丹霞瀑布、竹海桫欏,傳統幾個大景區,遊人如織,依然被倍受遊客熱捧。

“黔北四季花香”溼地公園、凱旋村張家灣旅遊小鎮、大石盤苗寨……許多新增的景區景點,同樣受到了遊客的青睞,為“全景赤水·全域旅遊”注入了新的內涵,成為了赤水生態休閒旅遊新的增長極。

在這些風景的背後,是近年來赤水市圍繞“全景赤水·全域旅遊”,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演繹的“美麗鄉村成為美麗風景”的生動實踐。

鳳凰溝:爛泥田變生態溼地公園

赤水:讓美麗鄉村成為美麗風景

走進天台鎮鳳凰村的“黔北四季花香”溼地公園,只見幽靜的鳳凰湖周邊,滿山遍野的花卉和苗木,紅葉石楠、櫻花、三角梅、銀杏、皂角,奼紫嫣紅,百花爭豔,引來無數的遊人在這裡泛舟騎行、休閒漫步。

很難想象,這一片令人陶醉的美景在二十年前,還是一片水土流失的爛泥田。

“天旱田開口,暴雨泥石流;河灘不裝水,人畜飲水難”。這是溼地公園的前身—鳳凰溝的真實寫照,由於傳統農業的過度開發,造成了鳳凰溝水土流失嚴重。

隨著“退耕還林”政策實施,鳳凰溝周圍的荒山變綠了,渾濁的溪水也變清了,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也得到了徹底的治理。

2013年,赤水科苑公司落戶鳳凰溝,通過“政府+公司+村集體”合作模式,流轉農民土地1000餘畝,對鳳凰溝集中打造,鳳凰溝成為了一座“水畔溼地遊、山間花田樂、山腳農田耕、山腰雅居留”的生態溼地公園。

圍繞生態溼地公園,當地黨委政府對周圍296戶農戶庭院進行統一改造,將書畫、彩繪、採挖等文化元素融入鄉村旅遊,建設農耕文化陳列館、傳統婚慶廣場、體育廣場等設施,打造集農耕文化、民間工藝、鄉村民俗為一體的鄉村文化旅遊聚集區。

改造後的農家庭院依山依水、依林依景,家家有綠草、戶戶聞花香,實現了庭院成花園、農房變客棧的轉變。

赤水:讓美麗鄉村成為美麗風景

鳳凰溝變美了,村民們同樣嚐到了甜頭。赤水科苑農業科技公司以每畝每年500元價格,一次性30年兌現了農戶,同時還在園內用工上,優先聘用當地村民。村民王世友算了一筆賬:“以前靠種地生活,辛苦一年也只是解決溫飽,土地流轉後,在園內打工,幹些修剪樹枝、除草滅蟲之類工作,每月收入就有3000多元。”

生態溼地公園建成後,已接待遊客遊客20多萬人次。看到這一商機,一些有條件的村民還開辦起了農家樂。目前,鳳凰溝建成鄉村賓館5家、鄉村農家樂20家、鄉村超市6家、農村電商3家。

鳳凰溝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7240元,提升到2016年的15000元,實現“兩年番翻”。

從爛泥田到生態溼地公園,鳳凰溝也走出了一條修復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的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新路。

凱旋村:貴州“香格里拉”呼之欲出

赤水:讓美麗鄉村成為美麗風景

五年前,一部反映貴州建設新農村生動實踐的主旋律電視連續劇—《青山綠水紅日子》在央視黃金時段播出。作為該劇主要拍攝地之一的復興鎮凱旋村,也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帶著濃濃鄉愁的新農村建設,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年的時間過去了,青山綠水依舊在,凱旋村並沒有坐享其成,而是通過一系列的舉措,凱旋村的新農村建設百尺竿頭 更近一步,真正實現了“生態美、百姓富”的和諧發展。

茂密的森林,嶙峋的怪石,幽靜的風溪河……青山和綠水間,一棟棟極具黔北特色的農家小院點綴其中,寬敞的柏油路兩旁,茂林修竹、繁花似錦。走進凱旋村,如同走進一幅迷人的丹青畫卷。用當地村民的話說:“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大公園裡。”

近年來,凱旋村通過整合國家、市場類項目,共投入2.62億元,以打造赤水旅遊接待副中心為目標,對該村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全面提升,完善了主幹道路、文化廣場、溢水堤壩、駁岸邊坡、生態溼地環湖步道及綠化景觀等基礎設施。

同時,對全村150戶住房實施了民居改造,從房屋外觀到內部環境都進行了美化、靚化,庭院內優雅別緻、花紅果綠,環境整潔幽靜,形成良好旅遊人文環境。

由於凱旋村位於赤水旅遊的重要節點,看著旅遊的商機,有120戶村民將“農家變為客棧”,開辦起了鄉村旅舍,開展起鄉村旅遊。老支書帥必祥在任時,在村裡帶頭創辦了集餐飲、住宿、休閒為一體的金斛山莊,2016年賺了50多萬元。

再加上當地發展的轉石奇觀景區、白馬溪景區、石斛等特色種養植(殖)、現代休閒觀光農業園,村民增收致富的步伐不斷加快,村民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2011年,凱旋村還是個省級二類貧困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3800元,而現在的凱旋村已成為遵義市小康建設示範村和赤水旅遊接待的副中心,2016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119元,翻了六番。

赤水:讓美麗鄉村成為美麗風景

如今的凱旋村,自然風光如詩如畫、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小康生活幸福和諧,貴州的“香格里拉”呼之欲出!

赤水市:美麗鄉村添彩全景赤水

發生在鳳凰溝、凱旋村的變化,只是赤水市圍繞“全景赤水·全域旅遊”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讓美麗鄉村成為美麗風景的兩個縮影。

赤水:讓美麗鄉村成為美麗風景

作為貴州山地旅遊“井噴式”增長的一面旗幟,赤水旅遊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而赤水旅遊並沒有滿足現狀,提出了更高的目標:打造“全景赤水·全域旅遊”。

近年來,赤水市把“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與“全景赤水·全域旅遊”相結合,著力將美麗鄉村建成精品景緻。以赤水河谷為中心、圍繞服務旅遊為重點,把山水田園和產業發展有機結合,重點打造具有赤水河谷特色的美麗鄉村示範帶,進一步豐富“全景赤水·全域旅遊”內涵,加快推進赤水國際休閒旅遊目的地打造。

以彩林工程促山川美、以環境整治工程促村莊美、以提升素質工程促人文美。通過“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村莊變公園、園區變景區、庭院變花園、農房變客棧”,一個個以前名不見經傳的窮山村實現了華麗轉變,成為了生態溼地公園、旅遊小鎮、觀光農業園、高山度假區,成為了全景赤水中的一道道美麗風景。

赤水:讓美麗鄉村成為美麗風景

赤水:讓美麗鄉村成為美麗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