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為什麼白孝文結局最好?作者想說明什麼?

一溪奔流

《白鹿原》裡的人物,按照代際可以劃分為上下兩代人。上一代的主要人物是白嘉軒、鹿子霖、鹿三、姐夫朱先生、醫生冷先生、黨部書記嶽維山和鄉約田福賢等。下一代的主要人物是白孝文、白孝武、白孝義、白靈、鹿兆鵬、鹿兆海、鹿兆謙、田小娥、冷先生大女、土匪大拇指等。



這眾多人物的命運都是跌宕起伏的,他們的人生沒有一個是平淡無奇的。在社會劇烈動盪的時代裡,《白鹿原》裡的人物自己是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的,他們只能隨著時代的波浪飄零,有高潮有低谷,可以說各有各的精彩。

這裡面,白孝文的命運耐人尋味。

白孝文是白嘉軒的長子,從小他就被嚴厲管教著,按照父親白嘉軒的心願,他在未來是要當族長的。所以他循規蹈矩,知書達理。新婚之夜他竟然不諳人事,要勞動新娘子手把手地教導。

可越是這樣的人越是有可能叛逆。白孝文先是被田小娥勾引通姦、抽大煙,繼而被父親趕出家門,敗了家,以至於妻子都餓死了。他曾經潦倒至沿街乞討,到鹿子霖拉他一把,企圖利用他打白嘉軒的臉的時候,一箇舊禮教的叛逆者形象已然塑造完成,開始走向另一面。


他來到縣城,奇崛的人生經歷成了他的資本,他重打鼓另開張,竟然開創了另一番天地。只不過他再也不是父親期待的那個厚道、勤儉、謹慎、持重的垣上農人了。他變得狡詐、陰暗、心狠手辣。他不久就當上了保安團的營長。他不顧妹妹的感受積極抓捕共黨領袖鹿兆鵬,他擔心有恩於他的團長揭他的老底,不惜將之殺之。保安團明明是在鹿兆謙的號召下起義的,他卻貪天之功為己有。甚至,剛正不阿的鹿兆謙被處死都有他陰謀的影子。

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小說結尾時當了新政權的副縣長,大權在握,洋洋得意,讓我們看起來他是全書人物中結局最好的。


其實不然。

陳忠實在寫作《白鹿原》時,用的是傳統的全知全能視角,就像上帝一樣,完全是客觀敘述。作者的這種敘事方式其實早就暗示給我們,書裡的人物命運不是他刻意安排的,是有其內在的邏輯的,作者說了也不算。

這個邏輯就是在中國社會的大變革、大轉型中,人的命運是自己左右不了的。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人類的基本面諸如良善、寬容、慈愛、溫良等特質會妨礙生存。單純善良和過於剛直肯定沒有好下場,白靈和黑娃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那樣特殊的環境中獨善其身,需要智商和手腕。如果我們截取某個時間點,白孝文在書中能夠躲過各種風浪笑到最後,他的處事方式和能力是符合那個時代要求的。

但《白鹿原》又具有顯著的史詩特徵,它的結尾實際上是開放的。白孝文得意時是剛剛建國,後面還有一波又一波不停歇的大運動。白孝文的前半生算是活下來了,後半生如何要看他的手段。中國的50年代到70年代對白孝文來說是個嚴酷的年代,那麼多運動要躲過並生存下去,對於有著嚴重歷史問題的白孝文來說面臨的挑戰不是一般的大。


豬爸爸讀書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應該先理理白孝文生活的時代背景和他的人生軌跡。

陳忠實筆下的《白鹿原》是以陝西關中平原上的白鹿村為背景,以辛亥革命,北伐,抗日,解放戰爭,土改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為主線,用魔幻現實主義的寫法,講述了白鹿兩姓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

文中的人物性格鮮明,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其中作者筆下的白孝文的人生軌跡最是跌宕起伏,而其充滿戲劇性的結果也最讓人匪夷所思。

白孝文出生於望門家族,自小深得父親白稼軒的寵愛,識文斷字後更是被父親和族人寄予厚望,被定為是未來族長的理想人選。他壓抑本性,逆來順受,循規蹈矩的照著父親所期望的模式成長。

按照正常的劇情,他應該是最後成為白鹿原的族長,像他父親白嘉軒一樣,挺著筆直的腰桿,指揮著族裡的大小事務,做一個備受族人尊重和敬仰的族長。但生活總是不按常理出牌,充滿了戲劇性的結果。

白孝文在成年大婚後,在新婚妻子的誘導下,長期被壓抑的本能得以釋放。他不懂節制,整天沉迷於床第之歡,以至於“臉色憔悴,發暗發灰”。父親白嘉軒怕兒子小小年紀“貪色貪得嫩撅了”,便令妻子讓母親白趙氏對白孝文的房事進行控制,但收效甚微。

白孝文依然我行我素,繼續一發不可收拾地享受他的“樂事”。從作者此處的著墨來看,白孝文是貪色的,這也為其跪倒在田小娥的石榴裙下埋下伏筆。

見母親白趙氏控制白孝文的“性事”不見成效,白稼軒便親自上陣,當著妻子仙草的面訓斥兒子:你要是連炕上那一點豪狠都使不出來,我就敢斷定你一輩子成不了一件大事。

你得明白,你在這院子裡是-- 長子!話說的再明白不過:你是長子,你肩負著重任。再說白一點,那就是:你這族長還要不要當了? “一月後,白孝文臉上的氣色果然好了,灰暗的氣色完全褪盡”。

看看,白趙氏每天在白孝文兩口子熄燈睡覺時的三呼四叫,反覆提醒都沒能阻止他對性事的貪慾,而白稼軒一句醍醐灌頂的話馬上就起效果。從這一點來看,白孝文為了出人頭地,追求名利,是完全可以不顧一切的。

白孝文的人生低谷源於田小娥的蓄意勾引。鹿子霖為了報復白稼軒,設下美人計,讓白孝文栽倒在眾人唾棄的“爛女人”田小娥的裙襬之下。從作者描述的白孝文和田小娥行好事之時“躺下就不行,站起來就又好了”這一境況來看,此時的白孝文還是有著羞恥之心的。

但在東窗事發,遭到父親當著族人面予以嚴懲之後,白孝文徹底放下了顏面,自此破罐子破摔,滑向墮落的深淵。

他開始明目張膽地與田小娥廝混,賣光家產,“抽土”,對妻子不管不顧,至其悲慘餓死。而他自己也落得個家產敗盡,靠別人施粥度命,差點餓死田頭,被餓狗吞噬的境地。

鹿子霖的一絲不忍,讓這個垂死掙扎的苟活之人又有了人生逆襲的機會,白孝文的人生開始觸底反彈。

進入軍隊後,苦心鑽營下,白孝文很快搖身變成拿槍管炮,領導著一隻隊伍的營長。因為“黑娃被捕”事件的發生,雖然以前做了“羞辱祖宗十八代”的醜事的白孝文,也得到了父親白稼軒的原諒,帶著新婦衣錦還鄉,榮歸故里,重新跪在了祖宗的祠堂前。

按理說,白孝文開始走上康莊大道,應該要步入自新自強的人生軌跡了吧! 但他不是以懺悔,贖罪的心態去追求“人上人”的生活,他站的每一個高處,都是踐踏在別人的“犧牲”之上。

至此,白孝文虛偽無恥,陰毒的形象躍然紙上,就是這樣一個大奸大惡,忘恩負義,背信棄義之人,作者竟然給了他一個美好的結局,初讀之下,我實在是難以理解,但最後細細想來,文中大的結局是共產黨勝利,新中國成立。

作者或許是以百靈,黑娃,鹿兆鵬等人的死或不知所蹤向人們顯示:

革命的勝利是由無數正義之士的奮鬥,隱忍和犧牲換來的。而安排白孝文這種人物的暫時輝煌是要告訴我們,在時代變遷的洪流中,任何時候都會有小人當道的事情存在,這無關處世原則和人生信條,這是人生百態的一種客觀存在吧!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新婚之夜的白孝文,依舊端坐在書桌前氣勻心淨的讀書,讀書累了才躺下,他的光腿不小心撞了新娘子的光腿,就慌亂的躲開,連續兩晚上都是這樣,直到第四天夜裡。

白嘉軒發覺了兒子臉色有些憔悴,就對仙草(白孝文母親)說:“這孩子有些貪色”兩人就商量著找白家婆(孝文奶奶)給孝文媳婦亮亮耳,白家婆就一字一板的對孝文媳婦說:“十天稀一回,記下不記下。”

當晚,她就一次次推開孝文的手並學說了白家婆的訓示,這個平時端莊持重的白家大公子急躁躁的說:“給我娶媳婦就是讓我X嗎!我啥時候想X就啥時候X!”

顯然,孝文沒有把白家婆的訓示放在心上,他的臉色仍然發暗發灰,直到白嘉軒出面訓示:“你要是連炕上的豪狠勁都拿不出來,我就敢斷定,你一輩子成不了一件大事。”

一個月後,孝文的臉頰紅潤,灰暗的氣色完全褪盡。

就在他人生春滿的時候,卻不料,在暗中正有一雙罪惡之手悄悄伸向了他。

那是鄰村賀家坊的“忙罷會”日,戲樓前人山人海,尤為隆重和紅火,臺上的兩個戲子正在打情罵俏吊膀子,臺下的白孝文一邊思忖著這戲有點傷風敗俗,絕不能在白鹿村上演,一邊還是受到了戲裡情節的感染,止不住下身腫脹了起來,就在這時,有一雙手抓住了他那東西,示意他離開戲場,他從人群中擠出來跟隨著來到了一個破舊廢棄的磚瓦窯裡,此處正在田小蛾的家。

面對著小娥赤裸的調情和勾引,他從憤怒到反抗再到主動解開她的布條褲帶,他當然不會明白眼前這個柔媚的女人執著的勾引他是出於什麼,甚至他一輩子都不會知道這是鹿子霖給小蛾出的主意,拔下他的褲子是為了報復他的父親白嘉軒,此刻的他是痛苦的,強烈的慾望和無法擺脫的的恐懼交織著,良久,強大的精蟲還是燒滅了理智,然而天公不作美,當他急忙的解開自己的褲帶抹脫褲子後,他的東西就軟癱下來,穿好衣服後又奇怪的好了,反覆了三四次,都是勒上褲子好,解開又不行了,這種情況在他以前從未出現過。

白孝文先後作為執行者和受刑者,命運從此突轉。從受刑到分家,到饑荒襲來賣田買糧,到染上煙癮變賣家產,最後餓死妻子,無家可歸地沿街乞討,從一個宗法的擁護者變成一個叛逆者。直到垂死掙扎在等待撕咬屍體的瘋狗群裡。然而作者意圖不止於此。白孝文的命運又一次突轉。

他已搖身一變,成為縣保安大隊一營營長,關於那段不光彩的記憶正在慢慢褪去:

所幸,在搶“舍飯”的場子遇到了鹿子霖,這場陰謀的策劃者,看著自己的獵物掙扎在死亡的邊緣時又莫名其妙地給了他一條活路,白孝文從此徹底反彈了,就像一支跌停板的股票一樣。

在這反彈的過程中,他的羞恥感,榮譽感也徹底復甦了,關於那個窯洞裡的不光彩記憶也隨著小娥的死去沉寂了,他費盡周折得贏得了父親的原諒,帶著第二個妻子衣錦還鄉,重新跪在了本應由他掌管的祠堂,並躊躇滿志地在認祖歸宗的當晚對新婚太太說:“誰走不出這白鹿原誰一輩子都沒出息。”“好好活著,活著就有希望!”

我們必須注意到幾個場景,就是從孝文開始討飯到得知小娥的死亡。孝文在討到第一碗飯吃完的時候尚且想起了沒給小娥留下,同時,孝文得知小娥的死的一段描寫同樣似乎用情至深。

他的長久沉默,痛哭與昏厥,甚至割首相祭的誓言似乎都在留給讀者一種期待,期待孝文所爆發出的黑娃那種匪氣的豪情。然而沒有,無論是兇手鹿三代表的白嘉軒一方還是傷害利用小娥不淺的鹿子霖,孝文都沒有侵犯絲毫。這樣一句情意淋漓的誓言,在實際利益面前很快變成過眼雲煙。反而在與黑娃的鬥爭上面,孝文又一次一改一個宗法歸順者的形象,顯示出狡黠的政治手腕。

對比於那個在小說末尾忽然“消失”在遠方的堅定革命者鹿兆鵬,和臺子上等候槍決的起義者黑娃,當革命勝利,居然最終是孝文這樣的角色享受了勝利的果實。孝文,這樣一個封建宗族和政治投機者的形象,其性格的形成是宗法與時代擠壓的結果。

而作為一個最終的政治上的勝利者,也許正是作者寄寓思考、反諷,和留下的懸念所在。宗法勢力和政治勢力,激進思潮和落後保守,交融和鬥爭在這塊生生不息的白鹿原上。

陳忠實最後寄寓於白孝文的勝利,實際上是對革命前途的憂鬱思索!


書房記

說說白鹿原電視劇的結局。

三個字,真尼瑪會改。

白嘉軒和鹿子霖居然和好了。鹿兆鵬和黑娃居然都活著,而且鹿兆鵬居然幹掉了白孝文。白嘉軒居然自己搞死了白孝文。然後兩個老傢伙一起逗白靈閨女玩。。。

白鹿兩家爭鬥了上百年了,巴不得對手早點滅了,還白不離鹿,鹿不離白。編劇可真會玩。白嘉軒和鹿子霖和好還好說,但是自己搞死自己兒子是哪般?自己舉報自己兒子,要知道那時候誣陷革命功臣可是反革命啊,要被槍斃的。估計白嘉軒到時候要哭也沒眼淚了。白嘉軒過於理想化了,可以說簡直成了封建觀念的化身了。還有處處針對白孝文,那有父親這麼搞兒子的?

說實話,這個電視劇開始還行,後面劇情和人設就崩潰了,對不起那麼高的評分。

最後也不得不說,向權力低頭算是中國文人群體最大的特質之一了。所以被閹割篡改,還能說啥呢?

再加一個。白靈的結局。原著是被自己人給buried alive了,根本沒啥理由,電視劇處理的也好接受。不過這個人物太誇張了,誇張到原著結局都讓人覺得這麼是理所應當的,帶不出同情感和崇高感。尤其是後面遇到兆海,活脫脫的一個jieji鬥爭的機器。白靈是全書最有靈氣的,卻被描寫成brainwashing的受害者,簡直對不起革命前輩。


昨天有暴雨

其實陳忠實的白鹿原裡的各個人物你不能說它好或者是壞,他只是想通過這些人物再現大千世界的種種人生,白孝文只是一個最後能識實務者的人。只是現在的電視劇把它改編的有點面目全非了,你無法從人物的心路里程中體驗到箇中滋味。白鹿原原著我看了五次以上,讓我從一個對於事實很單純的一個小女孩變得世故圓滑,懂得曲直,懂得變通,知道人都有很多面,事情也有多方面,不是隻有好壞、是非之分。 多看看原著吧,多體會體會


灰姑娘64843216

電視劇《白鹿原》正在熱播之中,劇中白孝文老婆結局是什麼讓不少觀眾都很期待,與此同時,也有不少觀眾好奇包孝文老婆的扮演者是誰,趕快一起來看看相關介紹吧!

  據瞭解,在小說《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老婆死的非常慘。小說裡沒有交代具體白孝文的老婆是誰,不過是白孝文三媒六證娶的,比他大3歲。

  《白鹿原》白孝文老婆結局是被餓死的,她覺得自己不行了,卻想著一定要見白嘉軒一面,在屋裡聽到白嘉軒的腳步聲,忽然來了精神,還特意在鏡前理了理頭髮,跟公公說了一句話,“”撲地,最後死在白嘉軒的懷裡。

  因為白嘉軒把白孝文趕出去,間接導致了她的餓死,她覺得委屈,白孝文有錯,但她孝敬公婆,並沒有做錯什麼,為什麼自己要被這樣對待,而且白孝文後來對她也不好,她死的時候一定是含著怨恨的。

  在電視劇版《白鹿原》中,白孝文媳婦是由白嘉軒託媒人從別處說來的,而且會軋花手藝,所以白嘉軒早就從城裡買回來了軋棉花的機器,就等兒媳婦過門。

  白孝文媳婦對白家為什麼娶自己過門也有清楚的認識,所有她很能拿得住白孝文,也有分寸與白家人相處。

  從她與白孝文的對話中,看得出來這個女人非常有小心機,而且心地裡也並不怎麼好,或許這些鋪墊都是為了白孝文媳婦結局的死做鋪墊。


新零售在線

小說裡的白孝文最後殺了黑娃當了縣長,是唯一笑到最後的角色,而鹿兆鵬去打西藏了,不知所蹤。可是到了電視劇裡,白孝文卻被鹿兆鵬抓走了,鹿兆鵬成了一個完美的人和笑到最後的人。這明顯不符合原著,也是為了片子能過審才這樣安排。小說的用意其實很簡單,他真實預示了新政府依然混入白孝文這樣腐敗分子,依然好不到哪去,依然會魚肉百姓。這才是真實。


西安自由君

只說白孝文,他的正負好壞,是看在何時何地何人之角度審美考量。我想,孝文是一個本質上傳統、行為上仍舊忠君愛國的百姓。雖然在情愛上出格,來突現他的叛逆與追求,可他脫離不了強大的傳統和社會環境。當然,都是讀者解讀。真不知忠實先生本意。


響尾眼鏡蛇

這是作者的偉大之處:實事求是!作者用超道德的手法表現了道法自然,而不是好人有好報的世俗理念。



文學也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高於生活就是除去現實生活的細枝末節,進行提煉加工,讓小說成為一面鏡子,映照出世間百態,映照出來千人千面,映照出人心險惡;最重要的是可以映照出我們自己。好的文學作品,可以讓讀者身同感受,可以讓讀者淚流滿面,可以讓讀者大汗淋漓,可以讓讀者仇恨作者(如魯迅),可以讓讀者心絞痛發作(如《阿Q正傳》)。好人有好報的願景,在現實生活中,只是偶爾才會實現,厄運和災難的降臨大多與承受者的品德修養無關。但是人如果不進行自我約束,不進行自我修為,除了天災,人禍時時刻刻就會使他滅亡或是遭受橫禍。就如孔子所言: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天誅是天災,無人可左右,地滅大體上都是自作孽不可活的意思了,這是比老子低一層面的教化理念。好人有好報的道德觀沒有問題,但是這只是屬於勸人向善的意思。這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他有更遠的眼光,他看到的更多,也比一般人更痛苦。哲學家,思想家,作家等等關乎深邃思考,超乎道德,超乎人性思考的極少數領頭羊,都承受著超乎一般人難以想象的痛苦或是迷茫,這也是這些人容易走極端的原因。


白孝文的好結局,說明了作者也不以好壞對待善惡,事情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比起那些帶著主角光環的吸睛之作,應景之作,要講良心的多。作者超道德的寫作視角,堪稱高屋建瓴之作,高人一籌,這類作品不多見。

老子是偉大的,他也在《道德經》第五章裡面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是:天地(對世間的人或事)無所謂善惡。天地看萬物,萬物就與那個祭祀用完丟掉的草狗一樣;包括對人的看待。通俗點說: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平等的,一切任其自然發展,而不區分善惡和好壞。好人有可能遭遇厄運,壞人依然,這是“道法自然”。白孝文的好結果,不是道德的結果,不是仗義的結果,不是作者的原因,而是“道法自然”的結果。

壞人經常為非作歹,多行不義必自斃。這裡的斃,不是厄運,而是一個人居心叵測,行為不義的結果。比如一個劫匪,他遲早會被制裁,本質上這是他自己的行為所致,與天意無關,與他的行為有關。人生的結果不是老天所為,比如疾病就不分人的好壞,地震也不分人的品德高低,這是徹底而直觀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地震不會因為誰是好人而不去地震,地震也不會因為誰道德敗壞而特意用地震懲罰誰。之所以如此,所有的壞人和都敢信誓旦旦:“我如果說假話,讓雷劈死我好了”。

荀子也是思想大師,他在《 荀子天論》裡面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意思就是自然萬物,星轉鬥移,四季變化等等自然法則的運轉,不會因為堯的賢明,不會因為夏桀的昏庸而改變運轉,決定去留。善惡並行是客觀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世界上有滋養生命的植物,也有致人死亡的植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話依然和前面所說的意思比較一致,更進一步的意思就是勸我們要心存遠大志向,自我培養高尚情操,不斷勤勞奮進,努力工作奉獻,為報效祖國與造福人民而不懈奮鬥。生命不止,奮鬥不已!不能因為生活中的不容易,不如意而自甘墮落,妄自菲薄,或是破罐子破摔,甚至逆天而行,違心違德!大限將至,我們才會安詳無憾。

哥不猜想

我記得關於白孝文這個人,陳忠實先生在1993年做客陝西人民廣播電臺時,說過這樣一句話:白孝文開始是一個敗家子,最後又走上了正道,或者說是那個年代人們普遍認為的正道。當時我想陳先生膽子太大了,敢說這樣的話,現在過去24年了,才理解了先生的話,他對白孝文做了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摒棄了一切偏見和誤解。所以先生改變了我對人的看法,我也學會能理解包容一切人,每個人活著都不易,都很難很難,無論富人或窮人,罪犯或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