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失眠”並非完全由後天因素所導致,遺傳基因也發揮重要作用!

科學家發現“失眠”並非完全由後天因素所導致,遺傳基因也發揮重要作用!

失眠

失眠是最常見的健康問題,很多失眠嚴重的人不僅影響工作和生活,還會對健康造成危害。以往醫學界一直認為,失眠是由於後天與心理相關的因素所導致的,如:很多患有焦慮症和抑鬱症的患者都會伴有失眠的症狀,一些由於工作或學習壓力大的人也會出現失眠。近日的一項研究則打破了這一傳統的認識,科學家首次找到了與失眠相關的遺傳基因,該研究已經發表在了著名的《Nature Genetics》科學雜誌上(DOI: 10.1038/ng.3888)。

科學家發現“失眠”並非完全由後天因素所導致,遺傳基因也發揮重要作用!

神經元

這次研究的規模非常龐大,國際上多個國家的科學家都參與其中。該研究一共建立了11.3萬人的研究隊列,科學家對這些人的基因和睡眠情況進行了深入的生物信息學分析,最後一共發現了7個基因與失眠相關。這些基因的功能主要與DNA向RNA的轉錄和細胞內囊泡的出胞作用有關,預示著其可能與影響神經元之間的信號交流有關。MEIS1就是這7個基因中的一個,之前已經有研究顯示其與另一種叫做不寧腿綜合徵的睡眠相關疾病有關。同時還有幾個基因也證實與焦慮和抑鬱有一定的關聯性,進而證實焦慮和抑鬱不僅是導致失眠的後天心理因素,同時其與失眠還有這共同的物質基礎。

科學家發現“失眠”並非完全由後天因素所導致,遺傳基因也發揮重要作用!

基因的載體DNA

應當說這次的研究是突破性的,其直接改變了以往人類對失眠的認識,為未來更深入的瞭解失眠的機制奠定了基礎,更使失眠成為一種可治癒的疾病帶來了希望。此外,這項研究也提示,以往所認為的心理因素,並非完全沒有物質基礎或者主要由後天環境因素所導致,其本身也有先天遺傳因素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