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絕大多數職場人的失敗,根源在於第一份工作?

【一】

為什麼說絕大多數職場人的失敗,根源在於第一份工作?

在知乎上,有這樣這個問題,我看過之後特別有感觸。目前這一話題已經累積被瀏覽超過1500萬次,且始終都還在持續上升。如果結合知乎平臺本身的用戶體量和流量情況,等位將這一話題的關注度更換至新浪、網易、搜狐這樣的平臺,差不多就相當於這一話題,已經被瀏覽了過億次的程度。

人們對於“農村大學生”+“混得較差”的感同身受,由此可見一斑。

為什麼說絕大多數職場人的失敗,根源在於第一份工作?

【二】

其實這個問題真正讓人產生共鳴的,並不在於農村大學生混得較差。我們把這句話翻譯一下,這裡所謂的“農村大學生”,其實指的是出身情況不佳的年輕人,而混得較差,則可以理解成為在職場職場上的發展並不順遂。

畢竟,對於絕大多數出身貧寒,通過苦讀方才得以獲得大學入學資格的年輕人而言,創業成功,上市暴富,光宗耀祖這樣的事情,基本也都屬於做夢的時候才敢想一想的了。

而最現實的情況,就是進入一個有前景的行業,獲得一份不錯的收入。而職場上的收入情況,往往是和職位直接掛鉤的。出身不佳的年輕人,往往在職場的升遷上,非常不順利。這個原因,究竟在哪裡呢?

知乎的原題答案中,很多優秀的回答者,以各種維度,對於這一話題進行了回覆。

主要集中在,由於出身的貧寒,所以從小到大的眼界非常狹窄,能夠看到的更多都是風險而不是機遇,做選擇是永遠是穩定至上,情商沒辦法和出身良好的同齡人競爭。

為什麼說絕大多數職場人的失敗,根源在於第一份工作?

【三】

但我卻覺得,不少出身貧寒的年輕人,之所以一生都沒能改變命運,在三十多歲,甚至四十多歲時回顧自己的人生,只留下感慨的最重要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是你大學所在的城市,其二是你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

關於高校的選擇,我有一個觀點是,在差不多級別的學校中,學校所在城市的價值,遠超過學校專業的價值。因為對於一名出身不佳的年輕人而言,截至進入大學時的18歲,你的人生見識差不多是被出生良好的同齡人遠遠甩開一定距離的。如果這個階段直接進入社會,那無論你多努力,成功的幾率都是微乎其微的。

那麼大學的四年,差不多就相當於給你進入社會前最後一次修正自己價值觀的機會。你得以在不用過多考慮生存的前提下,近距離觀察一座開放發達的城市,以及生活在這座城市中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城市越發達,那麼這四年間你的思維就會越開闊。

那麼說過了學校,我們再來說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為什麼重要。

大家眾所周知,目前的企業在進行招聘時,方式無非就是校招和社招兩種。社招看重的東西很簡單,就是你之前工作所在的行業、公司和崗位,判斷你是不是可以勝任公司所需。而社招,則相對要寬容的多,大範圍上,只要衝突不太大,幾乎各個行業和崗位都可以選擇嘗試。

但是,一旦你通過校招選擇了一家公司和崗位,那麼這家公司的信息就將永遠地留存在你的個人履歷之中,這差不多會伴隨著未來你人生整個的幾十年職場生涯。

為什麼說絕大多數職場人的失敗,根源在於第一份工作?

【四】

第一份工作對於一名職場人的深遠影響,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重點:

1.決定你的行業:同樣都是職場人,同樣都是畢業五年,為什麼有的同學薪資能夠達到一萬五,兩萬。而有的同學則可能只有六七千?除了小概率上是職位的差別,但是更大概率上,一定是行業選擇的差別。

比如近些年收入最高的互聯網行業,還有一直都比較高薪的金融行業,行業的平均薪資就比很多傳統行業高上50%甚至更多。不管男女,入錯行都是很糟糕的事情。

2.決定你的圈子:如果你收入五千,那麼你周邊差不多就都是這個水平的朋友;如果你收入一萬,那麼你周邊也還是這個水平的朋友。以此類推,豈不是細思極恐的一件事情?

3.決定你的起點:我們以互聯網公司為例,如果你的首份工作進的就是BAT之中的任何一個,那麼你之後的職場跳槽,基本上就可以確定始終都是在中國最高一檔的互聯網公司裡更換了。當然,如果你想要降級去創業公司和中小公司,那麼肯定是被熱烈歡迎的。

相反,如果你一開始就進入了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尤其是那種可能沒幹上幾年,最終就倒閉了的公司。結果會是如何呢?你再出去找公司的,首先對方完全沒聽說過你們公司,對你的態度就先低了一截。如果你再說離職原因是上家公司倒閉了,那基本你面試也就沒戲了。

4.決定你的薪資:這個其實很容易理解,就是職場人每一次跳槽的薪資提升比例,其實是大差不差的。比如每一次跳槽薪資提升是30%的話,你可以設想一下,首份工作薪資是3000塊和6000塊,同樣跳槽三次後的結果。前者是6500塊,後者是13000塊。基數不同,越往後發展差距會越大。

更可怕的是,如果一個長時間拿著不高薪水的職場人,即使他的專業能力方面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他依舊會對自己的薪資很不自信。同樣的崗位,別人可能敢開價15000塊,你可能要個10000塊心裡都在發虛,生怕自己好像要多了。

為什麼說絕大多數職場人的失敗,根源在於第一份工作?

【五】

第一份工作這麼重要,為什麼絕大多數出身不佳的年輕人,都會在這一步就出現滑鐵盧?

1.沒人指路:家境好的同齡人,他所擁有的是一個完整的社交與資源圈。我們以一箇中產家庭為例,不僅僅是他的父母是中產階級,他的其他親戚大致上也差不多都是這個階層。當你想要選擇行業和崗位時,他們可以以過來人的身份,詳細告訴你各個不同的行業之間有什麼差異,哪一個發展潛力又更好。那家境貧寒的年輕人,自然就沒有資源,完全看運氣和巧合,碰到了哪家公司,可能就進了哪個行業,從此就定了職場命運。

2.生活所迫:找工作這件事,其實宜緩不宜急。尤其是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如果能夠有幾個月的時間把所有感興趣的行業和公司都能夠面試上一次,就能夠極大地開闊自己的視野,增強自己對於企業和職場的瞭解程度。家境好的,提供孩子幾個月的生活資金,完全不在話下。而家境不好的,恨不得還沒畢業就趕緊簽下個公司,最好還是能夠提供食宿的,上班就能夠掙錢,然後省吃儉用給家裡多寄點錢回報下家庭。

3.力求安穩:比如現在有兩家公司,一家是已經業務非常穩定的傳統公司,一家是正在融資擴張中的新興產業公司。前者給的顯性的工資福利更高,工作強度和時間也更舒適;後者工資低一些,但是許諾你一定的期權,工作壓力也更大。絕大多數出身不好的年輕人,都會傾向於前者。為什麼?因為安穩,不用太擔心失業,看得見摸得著的錢才更讓人放心。如此,你就錯過了真正有可能逆襲命運的機會。

4.家庭所困:比如工作一段時間後,你終於發現當初你選擇的工作是存在問題的,很痛苦,想要變更時,你會遇到什麼情況呢?家裡人會想方設法讓你勸你不要換工作,並且能夠舉出來一大堆反面案例,證明你想改變現狀那必然是錯的。如果你這個時候聽了這個意見,那差不多也就意味著,唯一的希望又被鎖死了。

為什麼說絕大多數職場人的失敗,根源在於第一份工作?

【六】

上面分析了這麼多的原因,那麼出路呢?這裡也分享幾條給大家:

1.適度遠離原生家庭:如果你發現你當下的生活和觀念,早已遠在家鄉的父母、親戚產生了巨大的鴻溝。其實你完全不需要憂慮,因為這是你成長的有力體現。從你走入社會開始,你就應該明白你的家庭不是你的助力,還有可能是你的阻力。所以很多決定,你並不需要過多和家庭進行商議和討論,因為他們不瞭解你的情況,所以這樣的討論也是毫無價值的。對於原生家庭,可以孝,但絕不要順。你的主見,或許是你逆襲人生的唯一希望。

2.終身學習和奮鬥:既然起跑線已經輸了,那索性也就無所謂了,乾脆就不要多想,每天學習和努力就是了。在城市的選擇上,從三四線向二線努力,從二線向一線努力;在職場的選擇上,從小公司不斷向大公司努力,看到有成功希望的創業公司不妨也去試一試。從二十歲到四十歲,機會絕不止有一次,而你卻只需要把握住一次。

3.和錢做朋友,但剋制慾望:窮人很容易陷入一個假清高的狀態,就是越是因為沒錢,越要表現得自己對錢完全不感興趣,談錢那是對自己的侮辱。這樣一來,錢自然就會常年繞開你走了。而剋制慾望,則是說別因為一點小利就不思進取。比如當下的工作雖然工資低,但是福利待遇好啊,或者工作不太累啊,這種看上去的小利,其實都是在葬送你前程的糖衣炮彈。

4.休息時別總宅在家裡:很多工作了快十年的職場人,平日裡經常聯繫的,差不多還是自己的那幾個大學和高中同學。這樣一來,你能夠看到和想象到的世界,便永遠都停留在十年以前的水平。多在空閒的時間出去走走,最大的價值在於你是用眼睛,親自去看這個世界發生了哪些新變化,而不是靠網絡上的道聽途說進行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