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區塊鏈,存在著哪些誤解?丨得得專欄

对于区块链,存在着哪些误解?丨得得专栏

鏈得得

一區一塊鏈世界,春風得得為誰來。

对于区块链,存在着哪些误解?丨得得专栏
对于区块链,存在着哪些误解?丨得得专栏

我在“區塊鏈是什麼?”一文中討論了“區塊鏈”的含義,雖然“區塊鏈”是由哈希函數、分佈式賬本、區塊鏈、非對稱加密、工作量證明、智能合約等一系列技術實現,但不應當用這些技術命名區塊鏈,就像我們不能用“發動機”、“輪胎”、“離合器”來命名“汽車”一樣。而應該從功能出發,說“汽車是一種交通工具。”

從功能看,“區塊鏈”實際上是一種新出現的,將人們組織起來從事經濟活動的一種方式。其根本特徵是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將大規模經濟活動組織起來。為此,可以將“區塊鏈”定義為:由一組技術實現的大規模、去中心化經濟組織模式。依據這個界定,當前社會上對“區塊鏈”的理解存在不少誤解,正在對區塊鏈產業的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1.把狹義的“區塊鏈”技術等同於區塊鏈這種經濟組織模式

最容易誤解的是“區塊鏈”的兩種含義:

1)狹義的用哈希函數鏈接數據塊的特殊數據結構。如維基百科的定義:blockchain來自block與chain的組合,是用加密技術保障安全,並鏈接積累起來的數據記錄。

对于区块链,存在着哪些误解?丨得得专栏

這兩種定義的混用是由於早期比特幣受到主流社會的排斥,但實現比特幣的一系列技術被人們發現可以用於更廣泛的社會經濟領域。為了迴避比特幣而指代這一系列技術及其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在未加充分討論的情況下,人們選擇了這些技術中相對較新的“blockchain”(區塊鏈)來指代全部。

這兩種含義的混用很容易引起誤解。近期常見的就是一些人從技術角度在研究了通過哈希鏈接數據塊的狹義區塊鏈技術後,發現這種數據結構數據冗餘太多、驗證效率太低,作為數據庫效能極差,從而判斷區塊鏈毫無用處,是一種技術倒退。這就是混同了區塊鏈的兩種含義,忽視了這一系列技術的系統功能,未能理解這種新的經濟組織模式的制度創新意義。

2.把區塊鏈技術的局部應用等同於區塊鏈這種經濟組織模式

一種誤解因為區塊鏈相關的技術能夠應用在很多方面,就樂觀地認為區塊鏈無所不能,幾乎人類經濟活動的所有領域都能用區塊鏈革新,實際上很多局部的應用只能是一種技術上的改進,不少在區塊鏈出現之前就已經廣泛應用,稱不上區塊鏈革新。


另一種誤解則認為去中心化並不是區塊鏈的重要屬性,中心化的問題一樣可以採用區塊鏈。就區塊鏈的局部技術的應用而言,的確不一定實現去中心化,但作為一種經濟組織模式創新而言,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核心優勢所在,也是區塊鏈所包含的一系列核心技術所實現的基本功能。從區塊鏈提供了大規模經濟活動的新的去中心化組織模式而言,它才是真正的革新甚至革命。

3.強調區塊鏈的技術屬性而忽視其經濟、社會與文化屬性

這是目前最為普遍、影響也最大的誤解。這種誤解僅僅把區塊鏈當做一種技術,歸為計算機或密碼學的研究和應用範疇,一般用“區塊鏈技術”指代它。我們現在看到的對“區塊鏈”一詞的界定普遍是這種技術定義。能把經濟屬性納入其中的很少,深入到社會文化層面的就更少了。在實踐中表現為:

注重研究技術性能,忽視經濟分析。比如在設計或分析區塊鏈項目時過度追求前沿複雜的技術創新和實現,忽視經濟邏輯的檢驗;


重視代碼開發,忽視市場推廣和社區建設。許多早期項目團隊主要甚至全部是程序員構成。他們專注於代碼開發,忽視項目的市場應用、推廣和檢驗,不少開端很具有技術創新性的項目在市場競爭中逐漸消聲匿名。這種情況近期有所轉變,這也是市場推動的結果。

尊崇代碼開發者,忽視經濟、法律、政治和社會等領域的意見。比如在比特幣(BTC)的擴容之爭中,BitcoinCore開發團隊決定的技術路線與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髮生矛盾,開發團隊的絕對影響力主導了發展方向,最終少部分注重市場需求的支持者分裂出比特幣現金(BCH)。

這種誤解產生的主要原因在於,多數早期區塊鏈生態的核心群體由技術人員構成,在項目的推進和生態的拓展中,技術人員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從而在社區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並且,代碼開發工作也使技術人員具有對項目的實際控制力。但是,隨著項目逐漸融入市場和主流社會,項目發展會遇到更多的經濟、法律、政治和社會問題,這就需要相關領域人士進入項目決策和社區核心。2016年至今,整個區塊鏈領域就處在這樣的轉換期,在權力結構和社群結構的轉換尚未完成時,這種誤解仍會普遍存在。

4.誇大區塊去中心化的作用和影響

這種誤解帶有一定的烏托邦和無政府主義色彩。這種觀點認為區塊鏈,尤其是分佈式共識從技術上實現了去中心化,從而可以在人類生活各領域實現去中心化,能消除企業壟斷、政府幹預、大國霸權等等。這在比特幣發展早期的極客群體中具有重要的影響。

他們更加強調比特幣的抗審查性、匿名性和獨立個體參與,使得比特幣在進入主流經濟社會的過程中,與各國的監管體制和主流意識發生尖銳摩擦,阻礙了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的發展和推廣。這也是比特幣擴容之爭僵持不下的原因之一。

对于区块链,存在着哪些误解?丨得得专栏

這種誤解的另一種表現是高估了去中心化的適用範圍,試圖用區塊鏈改造各種商業活動。比如試圖為各國銀行提供跨國金融服務的區塊鏈項目R3在花費大量資金和時間之後,宣佈“我們不需要區塊鏈”,而改用中心化的技術實現其目標。現在也有許多區塊鏈項目是對企業原有商業領域進行區塊鏈改造,推進過程中也發現,去中心化的經濟效率並不能提高,不少項目因此而終止。

由此看來,去中心化不是萬能的,需要理性看待“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兩種經濟組織模式。這兩種模式並無天然的優劣之分。不同的經濟活動應當採取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的組織模式,關鍵看哪種更有效率。在家庭、企業、政府、軍隊等組織中,中心化能夠大幅降低組織成本,提高決策效率。在市場機制中,去中心化促進了競爭提高了整體效率。

區塊鏈的出現,的確是的去中心化組織方式的使用範圍有所擴大,企業或政府的一部分原本以中心化方式實現的職能改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實現會更有效率。這就可以通過制度創新去調整適應。與此同時,企業和政府可以節約出更多資源轉移到仍需中心化方式完成的職能,從而做得更好。

对于区块链,存在着哪些误解?丨得得专栏

因此,不應將“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對立起來,不應將區塊鏈及其應用同政府和大企業對立起來。應當在政府和大企業的積極參與下探索區塊鏈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如果將2018年看做區塊鏈元年,那麼之前就是一個蠻荒的探索期。在探索期形成的這些概念不一定適合它真正的功能與使命。隨著,區塊鏈進入主流社會,進入產業發展階段,應該適時研究澄清早期的誤解,減少產業的試錯成本。下一篇文章將探討區塊鏈應該稱作什麼。

一區一塊鏈世界,春風得得為誰來!

对于区块链,存在着哪些误解?丨得得专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