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真能一飞冲天嘛?

昨天在IMEOS的群里看到大家讨论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在开发者的角度考虑,EOS的价格和开发环境的关系。

主要问题无非两个:

1:价格涨得太快,开发赚钱不如屯币。

2:价格太高,开发门槛过高。

第一个问题其实在今天的以太坊上已经发生,从ICO开始,先有几个项目创造了神话,如小蚁、公信宝、量子等。立刻引爆了大家对ICO的热情,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听到了故事,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讲故事,讲的就是小蚁、公信宝、量子的故事。大家疯狂的痴迷ICO,不管是什么项目,只需几分钟,直接售罄。很多项目原本的目标可能是融个几百万启动资金,结果ETH大涨,融资额一下就成了几千万。我的天,多少项目启动一年能有十倍的利润?在互联网时代,一年之后不烧钱就不错了。所以,项目方被突如其来的幸福砸的一脸懵逼,面对超出预期十倍的利益,你还说你不动心?我才不信呢。所以,直到今年基于ETH的DAPP也没有什么真正靠谱的。

但是放到EOS上,这样事情还会发生吗?

去年其实最终的赢家是交易所,高昂的上币费又狠狠的宰了一笔。再加上今年ICO已经转不灵了。对项目方来说,第一发币可能不好融资,第二,融资可能也没那么多钱上币交易,第三,政策风险非常大。所以,基于EOS的项目应该不会热衷于ICO。

而EOS玩的是代币可以当带宽用,相当于去年你买ETH,因为它是一种货币。而今年的EOS,就变成了平米数,你有100个EOS,你就相当于有100平米的商铺。一个公司想开业,要么自己买商铺,要不从你手里租。

和我们现实的商业模式很相似,不过,投资房地产是有门槛的,投资数字货币可以说几乎无门槛。所以,假如一个团队辛辛苦苦做了一年,不仅要交房租,融资还挺难,创始团队砸锅卖铁凑了100万支撑了这一年,到年底了,钱花光了,产品做得一般,用户数量也一般。十足的挫败感。

而他们用10万块租来的带宽,年初价值100万,经过一年的市场火爆,现在价值1000万。持币的韭菜,我们称为“币东”(类比房东)把大众换成了大奔,一居换成了三居,韭菜也变成了投资人。虽然工作比以前做得还烂,但是哥很有钱,直接辞职了。

如果这种情况出现,你会在下一年选择开发个项目还是借点钱去买币?

可能是去买币,然后下一年发现租币的人好像没那么多了。各种关于生态做得不行的负面也接踵而来,一堆人下车跑了。原来做开发的那哥们,不仅赔进去100万的家底,还负了100万的债。

而那个“币东”,又拿了一部分钱出来,投资了一些新的公链、母链之类的,只要热门,加上一些高端的人脉,路越来越宽。1000万又变成了1个亿。

还真的很像北上广的地产。不过,房子是必需的,到今天还真没有哪个币是必需的。所以,EOS的涨幅还是应该等等开发进度,不能飞的太快。

第二个问题,币价太高,可能影响不大。我相信随着价格的变化,应该有办法把租赁带宽的法币价格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否则,上半年开发个项目只要几千块的租金,下半年就几万,会让很多小团队望而却步。结合那些聪明的大佬,应该会意识到第一个问题,所以不会疯狂的拉盘。所以,开发门槛应该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让更多团队能够轻易进入。

结论:

做个大胆的猜想,如果真的这样的逻辑发展的话,今天进场的机构和金主要想快速拿到理想收益,需要做两件事,第一,拉、砸。俗称割韭菜。第二,在大量项目进入开发之前,把币值拉到一定的位置,然后,拉、砸。

以上,纯属个人猜想,对不对的,谁知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