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這些區域靠產業扶持發家致富 開發商也想抱大腿

說起來,武漢樓市四環五環已經急吼吼地喊了一年。然四環線依然在建,五環尚不見蹤影,周邊地區的樓市就已經躁動不安,像漢南、蔡甸、光谷東、東西湖這些老武漢人心目中的鄉里地方,日漸活躍於樓市中,為剛需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城市棲息地。

如果有觀察過這些先後在樓市中嶄露頭角的區域,不難發現,中心城區一地難求,開發商爸爸們拿地遠城區也不是隨心所欲的。譬如,自光谷樓市因光電子信息和高科技等產業快速席捲武漢之後,光谷東和光谷南的價值隨之上升,菜地變“宇宙中心”也是很隨意了。再比如,中央正式批覆蔡甸中法生態新城,不僅原本供過於求的蔡甸樓市開始一房難求,連土地都遭遇了開發商的激烈爭搶,樓市蒸蒸日上。

歸根究底,哪裡政策扶持大、發展潛力高,開發商們就往哪裡去!環線只是中心城區購買力外溢的結果,產業發展才是區域長期發展的根本原因。

東西湖發展是因空港經濟,還是國家創新基地?

2017年年初,《武漢市土地利用和空間佈局“十三五”規劃》公示稿公佈,明確武漢將充實升級六大新城組群,東西湖作為西部新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與蔡甸新城共同發展工業再升級。事實上,自2013年東西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後,區域經濟發展迅猛,引來了不少名聲響噹噹的企業和物流入駐,例如TCL空調、中國電建、華潤雪花啤酒、九州通、航達科技、良品鋪子等等。2016年流傳的“中國網絡安全谷”落子東西湖,也在2017年年中變現。

武漢這些區域靠產業扶持發家致富 開發商也想抱大腿

2017年8月初,東西湖區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公佈《武漢臨空港經開區B0306編制單元(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核心區)控規導則》批前公示,東西湖打造大數據產業集群和國家網絡安全高地事宜正式提上日程。一方面,它將為東西湖源源不斷地提供人才,為長期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撐;另一方面,基地的建成將吸引更多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入駐東西湖,以此形成良性循環,促進區域經濟長期發展。

武漢這些區域靠產業扶持發家致富 開發商也想抱大腿

2016年,武漢樓市發展進入快車道,東西湖供應增加,各大品牌開發商陸續進入,如恆大、文一、融創、中南等等,樓面價也被多次刷新,與此同時區域內房價穩定上漲,引來了不少業內人士的關注。早期買房的購房者看著房價從幾千到一萬多,幸福感真是滿滿的!

光谷從菜地變神話,依靠的是什麼?

東西湖雖然是武漢的遠城區,但好歹曾經分佈有一些村子,人口還是有原始積累的,光谷則不。在光谷被原國家計委、科技部批准為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之前,光谷隱匿於武昌偏遠地帶,進個城都要轉幾趟車,人煙稀少為常態。

2001年,洪山區4個村、江夏區9個村託管東湖高新區;2007年江夏豹澥鎮劃入東湖高新區內,為第一階段的人口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隨後長達10年的時間裡,光谷產業發展緩慢,人口卻數次擴容。

如今,除了光谷最初依靠的光電子信息產業,光谷生物城、東湖綜合保稅區、未來科技城、智能製造產業園、光谷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產業也紛紛聚焦光谷,為這裡帶來了強大的人才吸附能力。2017年12月26日,武漢東湖高新區發佈“金谷”發展規劃,佈局科技金融、財富管理、平臺服務三大主題功能,在保持高科技轉化率的基礎上,增強資本管理和資本流通的能力。

武漢這些區域靠產業扶持發家致富 開發商也想抱大腿

它一路從APEC科技工業園區發展到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從科技園區試點到國家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示範區,從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到國家資助創新示範區,幾乎每年都在進步和變化。

與此同時,光谷地區落子逾50座高校,其本身人才生產能力就遠大於其它遠城區,人才“自產自銷”基本沒有太大困難。目前,光谷片區基本實現產業、居住、生活、教育等自給自足。

光谷產業迅速發展起來之後,開發商看好紅利紛紛進入,如綠地、和昌、奧山、中建等等,開發商買地的難度已經可以比肩購房者買房的難度。

蔡甸騰飛是一日千里,還是多年蟄伏?

東西湖和光谷的蟄伏期都很長,基本都是2000年左右確定經濟技術區的地位,2015年左右漸有起色。

2014年3月,中法生態示範城選址落戶後官湖;2015年11月橫跨漢江的中法友誼大橋通車,連通蔡甸和東西湖經濟開發區;2017年2月《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總體規劃(2016-2030年)》正式獲得相關部門批覆。

武漢這些區域靠產業扶持發家致富 開發商也想抱大腿

至此,入目皆是湖水和菜地的蔡甸正式跨入產業時代。根據規劃,中法生態新城將以發展高端服務業為支柱、以汽車整車製造與智能裝備研發為基礎、以生態示範型產業為補充的產業體系,業態多種多樣。從旅遊文化基地到航天科普基地,從新能源發展到電子信息技術發展,涉及範圍相當廣泛。

不過,蔡甸當前的產業還停留在理論階段,雖有不少投資已經簽約,但實際進展比較慢,可以說是尚在蟄伏期。

2016年之前,蔡甸樓市以武漢本地開發商供應和蔡甸本地人購買為主,房價比較穩定,基本在5000元/㎡上下浮動,外地購房者較少。地鐵4號線延長線的修建雖為蔡甸房價帶來了小幅上漲,但吸引力明顯不如中法生態新城。區域房價穩定上漲、品牌開發商(如碧桂園、金地、中海)落子等與樓市息息相關的事情,均發生在新城正式批覆之後。

俗話說,品牌開發商爭相湧入的地方一定是具有潛力的地方,一方面開發商在政府消息的獲知渠道上比普通購房者更為廣泛,重大區域利好政策會引來不少名企的關注,分分鐘抱大腿求發展;另一方面品牌開發商的進入會刺激地區發展,樓市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以現狀來看,蔡甸的發展速度比光谷和東西湖尚要緩慢不少,待中法生態新城的建設步入正軌,預計後期的整體發展會有所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