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羅甸

愛上一座城,只需一秒鐘。那些紛至沓來的莫名的感動,會在某個瞬間撞擊著你的心靈。當冬日裡的陽光落到肩頭,照進人心裡;當平靜的高原千島湖在微風裡泛起漣漪,一如激盪的心事;當高高的九十九個堡風雨不動,靜待你來……

想去,羅甸

▲羅甸縣城一角(班方智 攝)

想去,羅甸

紅水河

這裡湖美山秀,這裡溫婉清麗,這裡孕育了溫潤的白玉。


“想去羅甸 這裡風和日麗”

想去,羅甸

每一個在冬天走進羅甸的人,都會為這暖暖的陽光所折服,進而心生愜意。羅甸地處黔南州南部,境內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春早、夏長、秋遲、冬短的特點,有氣象資料顯示,日照達1350——1520小時,年平均溫度20℃,素有“天然溫室”之稱。不必遠足三亞,在這裡,一樣能感受到溫暖的氣候。充沛的陽光不僅讓作物長勢良好,更是給了這個城市溫和的氣質。行走在大街小巷,能感受到人們投來的善意目光和溫暖笑容。

想去,羅甸

這裡也是遠近聞名的山水湖城,獨特的地理環境給了這裡天藍湖清渾然天成的嚮往。 都說 “湖泊是大地的眼睛”,2007年,龍灘水電站庫區形成370多平方公里的高原湖泊,驚豔了世人的眼光。這裡景色壯觀秀麗,山是綠的,樹是綠的,澄澈如鏡的湖水也是綠的。一年四季,山花遍野,點綴於綠翠世界間,愈加顯得生機盎然。

想去,羅甸

▲野釣基地(劉文俊 攝)

大面積水域的形成,給羅甸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僅拉動了水上交通發展,旅遊業也實現了大突破,大批庫區農民紛紛實現華麗“變身”。經過精心打造,如今的高原千島湖呈現星羅棋佈、水光瀲灩的絕佳美景。泛舟遊覽,可賞美景,可嘗山珍水產、農家佳餚。這裡不僅是旅遊採風的好去處,也是休閒垂釣的理想場所。


“想去羅甸 這裡景美人安”

到過大小井的人,都會難忘這裡綠意蔥蘢,雲霧繚繞,勝似仙境。清澈碧綠的河水、遮天蔽日的古榕樹、清翠欲滴的鳳尾竹、錯落有致的農舍、鬼斧神工的溶洞、神秘莫測的天坑、鬱鬱蔥蔥的森林,加之當地布依族淳樸的民風,濃郁獨特的民族風情,構建了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令人心馳神往。

想去,羅甸

▲董峰應 攝

羅甸是有名的“長壽之鄉”,34.5萬人口中,健在的百歲以上老人32人,最大年齡110歲,佔比達11.56人/10萬;全縣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7.16歲,比全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6.8歲高0.36歲;80歲及以上老年人7075人,佔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為15.76%。除了得益於充沛的陽光和得天獨厚的地理及氣候環境,更是因為敬老孝親的優良傳統源遠流長,尊老愛幼的習俗蔚然成風,老人們大多與子孫同住,生活祥和悠然,形成了古樸、恬淡、豁達的養生情懷,擁有了溫潤、安樂、幸福的長壽品質。

想去,羅甸

▲打黛河天坑全景圖。

“生活在這裡很幸福。”在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羅甸,老人們在免費開放的公園、在空氣清新的湖邊晨練,眼看著家鄉越來越美、越來越好,幸福就從眼角溢出來。

想去,羅甸

▲邊陽鎮交硯達喀湖。

成為“中國長壽之鄉”後,羅甸縣以大健康為目標,打造養生養老養心全產業鏈,建設貴州南部生態健康城,帶動醫療保健、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社會養老、特色種植、特色養殖、養生食品、福壽文化和養生宜居等產業發展,打造居者悅、遠者來的國際健康養生旅遊目的地。

想去,羅甸

隨著“中國長壽之鄉”這塊金字招牌不斷擦亮,羅甸旅遊業風生水起。


“想去羅甸 這裡物豐民富”

在物產豐富的羅甸,美食無處不在。這既是勤勞善良的群眾創造出的獨一無二的“美”,更是傳遞著對美好生活的禮讚。

豐富的食材和精妙的搭配,誕生了黃豆雞、蕎灰豆腐、荷葉粑這樣無與倫比的美食。大街小巷特色小店林立,人們盡是和善的笑意。試想,在暖暖的陽光下,品上一口觀之賞心悅目,聞之香氣撲鼻,沁人肺腑,食之糯而不膩的荷葉粑,幸福的滿足感便會油然而生了。今年,羅甸的素剪粉、荷葉粑、火龍醉豆花等30多款特色小吃入選了《中國黔菜大典》。

想去,羅甸

▲這裡有和田玉家族的新貴——羅甸玉。

而溫潤的羅甸玉則融入了一座湖濱小城的全部品格。羅甸玉屬於優質的軟玉礦,同它所在的這座城市一樣,溫和大氣。在城東新區的玉石文化園,一期已經簽約入駐商鋪40餘家。待二期建成後,入駐商鋪將達到500家,這裡將成為全省第一的寶玉石觀賞石交易中心。

想去,羅甸

▲新中盛火龍果觀光園。(劉文俊攝 )

而在之前,就是這樣物豐景美的、悠然愜意的小城,也同樣遭遇過“養在深閨人不識”的尷尬。如何將羅甸打造成人人皆知的“水之城、玉之城、靈性之城”?經過一番探索,羅甸縣果斷地把“以人為本、順應自然、彰顯特色”的理念貫穿於城鎮化發展的始終,把歷史、文化印跡體現到城市建設的各個區域,把山水、溼地元素融入城市發展的每個細節,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市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下記憶。


“想去羅甸 這裡底蘊深厚”

這裡有故事,千百年來,漢、布依、苗等各族人民在這裡辛勤勞作,創造了燦爛的文明。

想去,羅甸

羅甸處在南宋時期朝廷購買戰馬的“市馬之路”的關鍵節點上,歷史上曾有大隊的馬幫鹽幫過境,羅甸縣邊陽鎮更是這些馬幫鹽幫過境時的拴馬歇腳補給之地,因此邊陽鎮早有旱碼頭之美稱;元末明初,羅甸本地民族英雄王乃深入紅水河兩岸,號召大家團結起來,舉起了反抗朝廷的義旗;1929年11月,當廣西那地吾益區武裝隊長藍志仁、中共黨員朱哲三、唐定邦等三人到羅甸蠻瓦開展革命活動,將革命的火種撒向這塊土地,貴州省第一個地下黨支部會在建立;1945年,當麻山女傑熊三妹來到羅甸,1947年,參加中共地下游擊隊,1951年,又配合解放軍剿匪,解放了羅甸、望謨和冊亨……新中國成立後,羅甸不斷湧現出全國勞模和先進典型:王甫小榮、繞早明、何元亮、胡天英、汪財發、李茲喜、馬廷科、羅謀、鄧迎香、汪付珍……一個個閃亮的名字,被人們記在心中。


“想去羅甸 這裡綠色低碳”

“堅持五大新發展理念,緊守生態與發展兩條底線。堅持戰略定力,謀劃羅甸未來。”

想去,羅甸

▲紅水河碼頭(劉文俊攝)

2015年8月,惠羅高速斷杉至羅妥段通車,結束了羅甸縣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至此,惠水至羅甸高速全線通車,貴陽至羅甸最快僅需1.5小時。迅速融入“貴陽經濟圈”的羅甸,緊緊圍繞著“一樞紐三基地一湖城”戰略目標,大力實施大扶貧、大健康戰略行動,傳承“大關精神”,用好“天然溫室”,著力打造大健康養生基地,全力加快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確保與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今年9月,世界上最大射電望眼鏡FAST“睜眼”後,羅甸為大射電配套綜合服務區,古鎮邊陽變身“天眼驛站”。未來五年,羅甸將朝著包括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億元、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打造貴州省最美湖城、初步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等內容的遠景目標不斷前行。


後記: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會戀這座城的一條街、一灣水、一縷陽光……羅甸的美,在於溫潤和善,在於包容大氣,在於活力無限。

即將在這裡舉辦的黔南州第十屆旅發大會,讓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這座如明珠般的小城。全球最大的水上漂浮棧道、帶你走入靈虛幻境的《靈水玉夢》、全新打造的玉都北殿……無不令人期待。我們相信,無論是在這裡生活、工作的人,還是路過、離開的人,心中都有一個令他們想念的羅甸。

來源 | 黔南日報 作者 | 羅貴香 肖家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