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車型,斯柯達還要便宜幾萬,為何銷量卻不如大眾呢?

用戶58610753256


斯柯達確實比大眾便宜,但並不是廉價版的大眾,而之所以有這種類似的說法,是因為斯柯達的品牌定位、歷史發展是比較特殊的。

斯柯達就好比是皇帝的私生子,大眾是皇上的親兒子,雖然都是皇帝的兒子,bastard這個身份還是比較尷尬的。

一、斯柯達和大眾的歷史發展有什麼區別?

斯柯達發家早,最開始比大眾高級

斯柯達是個捷克的品牌,成立於1895年,比大眾還早了42年。

1924年斯柯達推出了高端豪華車型Hispano-Suiza,這款車型採用了6缸發動機,排量6.654L,最高時速能達到140公里。

這個是那個時候世界上最貴的汽車了,比勞斯萊斯還貴。

斯柯達和中國的淵源比大眾早

斯柯達和中國的淵源也比大眾要早。1952年,捷克向中國贈送了斯柯達VOS防彈車,後來被當作朱德元帥的專車了。

紅旗轎車的研發也曾經參考過VOS的這個設計。

被大眾收購之後,斯科達使用大眾技術

但是捷克經濟體制改革的這些原因,斯柯達後來被德國大眾給買了去了,變成大眾旗下的品牌了。

作為大眾集團的一份子,斯柯達可以理所當然地使用大眾集團的平臺技術,比如說大眾的熱成型鋼材、激光焊接車身、一體式衝壓成型車門等等。

二、斯柯達和大眾的品牌定位有什麼區別?

受大眾制約,斯科達強調高性價比

那正是因為斯柯達它是被收購的,想用別人的技術就要服從大眾集團的策略了。

這就好比大戶人家的上門女婿,想要幹出一番事業是可以的,但是必須按照女方家長的套路來的,跪下。

那麼集團策略的差別在品牌定位上尤其是明顯的。大眾品牌主要強調的是技術和性能,斯柯達品牌強調是高性價比,那為什麼這麼搞?

斯柯達的定價略低於大眾

大眾這麼做就是為了防止斯柯達影響自己的利潤,車子的定價最能反映這個性價比高低。

斯柯達在國內的定價是略低於大眾的,你比如這個同級別的明銳、速騰,這明銳的最低指導價119900,速騰的最低指導價131800,速騰是要貴1萬多塊錢的。

即使是在歐洲市場,斯柯達車型的售價也比大眾同等級的產品低15%左右。

斯科達銷量不如大眾

大眾集團這麼搞就是為了防止同門相爭,而避免影響大眾品牌本身的利潤。

這就跟蘋果發佈新的iPhone差不多的,這個iPhone8和iPhoneX這個價格是要錯開的,這個集團的利潤才會高。

拿個上汽的數據做個參考,2017年全年,上汽大眾的銷量是173萬輛,相比2016年增長3.49%,上汽斯柯達的銷量只有33.3萬輛,增長率也只有0.88%。

防止影響自身利潤,凸顯品牌價值

從另一方面講,大眾這麼定價也是為了凸顯大眾的品牌價值。

你就想老底子以前,我們什麼黃芩牙膏、貓牌洗潔精,被這種什麼高露潔、聯合利華買走了之後,後面銷量怎麼樣,大家都在用高露潔了,周杰倫也是這麼說的。

三、斯柯達和大眾的品牌價值有什麼區別?

斯柯達品牌營銷不給力

那麼與大眾相比,斯柯達的品牌價值相對的確是弱項了,營銷不是很給力,消費者認同度也相對偏低,那我們國內這個中國消費者是很看重牌子的。

根據中國質量萬里行2017年的調查,中國消費者買車的首要關注因素就是品牌印象,有18.1%的人認為品牌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斯柯達品牌特點不鮮明

和大眾一直標榜的“德國領先科技”不同,斯柯達官網的廣告詞是“實在,不簡單”,老老實實的把實惠作為品牌特質來進行宣傳。

那由於這個品牌特點也不太鮮明,斯柯達的宣傳部門就很難找到這個突破口了。你就好比這個街上賣的是奶茶,都需要有點特點才能火的。

比如說一點點主打的是定製化,碰到一個“我就要杯奶茶”,你要半糖,還是七分糖,還是三分糖。喜茶主打的是排隊時間特別長,我靠,這是買奶茶還是去醫院。

那如果說只是便宜實惠,你就說我便宜我實惠,我就是個賣奶茶,買奶茶送珍珠,你要開全國連鎖店有點辛苦的。

大眾營銷強,廣告支出居榜首

大眾就是營銷的正面教材,鋪天蓋地的廣告,即便沒買過大眾的這個車子的人也知道Das Auto這句話。

那麼根據美國廣告時代的數據,大眾在2015年的廣告支出已經達到66億美元了,在所有車企中排榜首,第1名。

你要知道66億什麼概念,吉利當年收購沃爾沃花了27億,已經超過一個公司、一個車企的錢了。

斯柯達產品好,品牌價值不如大眾

那麼自從進入中國市場,大眾就標榜自己是德系品質,Das Auto的廣告詞就是在宣稱大眾自己是汽車的代名詞,翻譯成英文就是the auto the car,這就是車,這都很屌的。

斯柯達品牌的價值上的確就不如大眾了,那它本身的產品力倒不差,甚至是更好。

你就好比這個西湖醋魚,樓外樓的這個西湖醋魚很有名的,味道也確實很好的,但是你這個路邊小飯店燒的西湖醋魚有可能反而是會更好吃的。

品牌價值比配置的作用更大

斯柯達明銳和大眾速騰,我們繼續拿這個來說,明銳用的是大眾最新的MQB平臺,速騰還在用比較老的PQ35了。

2017年的速騰280TSI和明銳的280TSI發動機都是EA211,售價也差不多,但明銳的配置比速騰多了13個。

繼續說吃的,路邊小飯店燒的這個西湖醋魚確實是很好吃,同樣的價格用的魚更大更新鮮,配菜也更多,結賬的時候你心情還更好。

但是即便是如此,明銳的銷量還是遠不如速騰,2016年速騰全年銷量34.13萬輛,明銳只有15.51萬輛,這說明品牌價值作用確實是比配置是更大的。

四、斯柯達和大眾哪個更值得買?

斯柯達體量小,是大眾的“試驗田”

那麼說一堆,斯柯達和大眾哪個更值得買呢?

由於這個斯柯達的體量相對較小,大眾的新技術往往就會拿在斯柯達車型上,先來試試水,萬一出了什麼問題,臨時工、私生子都能說。

所以說與其說是斯柯達是大眾的排頭兵,什麼新技術都讓他用,不如說它是一個試驗田,深圳特區,深圳還挺好。

斯科達優先使用大眾的新技術

那你比如說這個斯柯達速派,2015年換代上市,是大眾在國內首款基於MQB平臺的中級車,而且頂配車用的是第三代的EA888發動機,油耗、動力、排放都是有不小的提升的。

而當時的那個帕薩特和邁騰還是上一代的B7平臺,用的依然是第二代的EA888。

體驗大眾的新技術可選擇斯柯達

就好比是蘋果剛剛出的那個蘋果iPhone10或者是iPhoneX,隔壁小孩馬上就買來用了,你自己還在用上一代的iPhone7,雖然也不差,但確實不是最新的這個技術,心裡也是奇奇怪怪的。

那如果想要體驗大眾集團在家用車上面的最新技術,斯柯達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兩者的實際品控差距不大

斯柯達它這個試驗田雖然說是試驗田,但不是說好像就是直接臨時工,就天天用來報廢,用來開除的,它總體質量並不比大眾差。

又是J.D.Power《2017年中國新車質量研究》,上汽大眾的PP100,就是百車故障率是101個,斯柯達的PP100是100個,兩個品牌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斯科達和大眾的生產線、生產人員一樣

這是因為斯柯達的車型可以和大眾車型在同一條生產線上進行生產裝配,參與制造的這種設備檢驗人員也都是一樣的。

富士康同一條流水線,你可以把iPhone造出來,你也可以把小米造出來,這個差不多的道理。

比如明銳它就是上汽大眾寧波工廠生產的,共線生產的還有上汽大眾的凌渡、途昂這些車型。

同平臺生產,零配件通用比達70%-80%

那由於這些車型都採用了MQB平臺,不僅三大件可以通用,車上面很大一部分零配件也是可以通用的,那同平臺車型的零配件通用比例最高能達到70%到80%。

網上面有些搞笑的視頻,斯柯達發動機的標誌你「咂」把它揭開來,裡面還有個大眾標放在那邊。奧迪的配件你把它揭開來也是個大眾標,你有沒有發現,評論區給我留個言。

斯科達質量有問題,大眾也跟著召回

同平臺生產它不是沒有缺點,如果零部件出現問題了,那就株連九族了,斯柯達一召回,多半大眾也是要召回的。

比如在13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大眾DSG,除了大眾品牌本身,斯柯達它們DSG也是用一樣的,也要出問題的。

零配件和大眾通用,利於控制成本

零配件可以通用,配套廠商的產量就大了,成本就可以控制的更好了。

繼續說iPhone,富士康那麼大個廠就造一臺iPhone,人家生意都不跟你做,成本太高了。

但如果蘋果說把全世界的iPhone都丟給富士康來造,那成本就可以做得很低很低的,人家還喜笑顏開。

大眾成本控制好,斯科達跟著沾光

那麼根據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和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佈的數據,明銳的零整比是256.71%,而速騰的零整比是283.62%,明銳的零整比比速騰還低一點。

這個就是因為上汽大眾的成本控制更勝一籌,以前節目做過,那上汽斯柯達也算是沾了光了。

這就好比你媽媽講究勤儉節約,每個禮拜就給你200塊錢零花錢,你再怎麼大手大腳,也不會多到哪裡去的,那個時候又不會有什麼花唄、什麼什麼之類的這種東西。

再來下襬臂總成,這個速騰和明銳是通用的,但是一汽大眾4S店報價1700,同樣的東西在斯柯達4S店670,相差的是有點多的。

斯柯達的維修保養更有優勢

車質網,《2017年中國乘用車售後服務滿意度研究報告》,上汽斯柯達的售後服務滿意度排名第1,滿分1000分,斯柯達855分。

合資品牌的平均分是784分,所以說斯柯達的後期維修保養相對是更有優勢的。總的來說,斯柯達雖然比大眾便宜,但不意味著質量就比大眾差。

如果你對大眾的技術是信任的,而且是喜歡的,你又不想為了這麼一個車標多花錢,斯柯達絕對是更划算的一個選擇,平時維修保養也是更便宜的。

問題: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有什麼不同?

說到維修保養便宜,也不光是斯柯達的功勞,上汽大眾也是有份功勞的。上汽大眾的成本控制就是要比一汽大眾要厲害,帕薩特的保養費用就是比邁騰低的,為什麼?

一汽大眾有沒有比上汽大眾厲害的地方?這兩個大眾最核心的區別到底是什麼?除了名字以外。

為什麼當年斯柯達是扔到上汽的,沒有搞到一汽去?一汽的那個奧迪到時候想要找上汽合作,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德國人又是怎麼想的?

關鍵詞:大眾

這些行業背後的小故事、奇聞軼事,資料史實都給你準備好了,關注「備胎說車」,回覆關鍵詞「大眾」,看一看和你想象中不一樣的德國汽車,「備胎說車」等你來玩哦。


備胎說車


首先大眾標誌的信仰加成就沒有了,要知道因為普桑捷達曾經打下了中國的半壁江山,打死奧拓標誌在中國至少值3萬。

你再看看斯柯達的小綠標,醜得讓我懶得百度它的含義:

在改款之前,車型的外觀也是比較奇怪的,設計語言詭異,堪稱德意志比亞迪,我一個德粉都沒眼看了。。。

作為拳頭產品的明銳其實還算美觀,反觀昊銳:

大眾賣得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的車型年前人還是穩重的成年人開起來都有一絲小張揚,又不失風度,比如上一代邁騰:

一個小鴨尾不知道曾經承載過多少中產階級家庭的小幸福,而斯柯達的特點是,那個外觀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開起來都會覺得彆扭。

當然了,支撐斯柯達慘淡銷量的絕對不僅僅是這些,同樣的內飾造型,卻因為用料的關係,跟大眾的高級感差了無數個檔次,放眼望去滿眼的硬塑料,堪稱德國工業用料的恥辱,豐田的搪塑都驕傲的抬起了頭。


這是高配昊銳的內飾,你沒看錯,門把手都是硬塑料的,上次開這車的時候,把眼鏡放進眼鏡盒還順便颳了一下手。。。

這時候我又想吐槽這個配色了,這種詭異的輕工業灰內飾,我基本只在國產麵包車上見過。


不過新一代的斯柯達高配車型,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上回我在路邊看到了一輛斯柯達全新速派,是我認為唯一一輛能用了銀灰色而不顯舊的車型:

全新的設計語言稜角分明,跟老款相比,簡直美得不像實力派,我認為這是我有生之年見到的改款最成功的車型之一!


吱道二手車


以前我也很納悶這個問題,但前年在成都出差的時候,剛好那段時間正準備買車,抽個空就跑到附近的4S店看車,具體那個地方我給忘了,畢竟我對成都不熟,不過那個地方很有特色。斯柯達,馬自達,上汽大通,起亞,廣本,東本,一汽大眾是在一個場地裡像個四合院一樣,當時主要的考慮目標是邁騰,首先就直奔著去了,光看著邁騰沒覺得有什麼特色,就是空間不錯而且乘坐空間儲物空間都挺好,後來發現周邊到處都是賣車的,就溜達了一圈,每個牌子都逛了,為了節省時間就直奔主題。逛到斯柯達的時候,剛好是速派上市的黃金時期,就仔細裡裡外外看了坐了還試駕了一圈就是試駕太短了,沒品出個啥感覺,然後在回去對比了一下邁騰,就這麼往返了三次,終於有了個答案。斯柯達比大眾便宜,可質量同樣有縮減,做工細節差了好多,單獨看都挺好,但真要對比起來,這大眾確實要比斯柯達強。斯柯達賣不過,其實就是差那麼點意思,毫釐之差,天壤之別。不過年輕人倒是挺適合的


臨山望野69459770


斯柯達為什麼賣不過大眾,原因很簡單。因為大眾是斯柯達的爸爸,所以大眾比斯柯達賣得好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兒。

我們公司的同事劉尼瑪最近就因為買了一輛斯柯達鬧心了半個月,事情的過程是這樣的。

劉尼瑪大學畢業後就來北京闖蕩,工作了幾年攢了點小錢,研究了半個月,把汽車之家、易車、車主論壇通通逛了個遍,最後去4S店提了一輛斯柯達速派。

新車開了一個月各方面都很符合劉尼瑪的口味,每次劉尼瑪下班看到他的新車,心中都滿滿的洋溢著幸福感。

直到有次他高中同學結婚,因為家離得也不遠,就選擇開車回去,本還想著能顯擺顯擺新車,結果在婚禮飯局上就被人懟的差點沒忍住火摔筷子走人。

劉尼瑪到了後剛坐下就吃沒兩口,就聽到之前上學時就和他不太對頭的李二狗在顯擺他新買的帕薩特,劉尼瑪心裡想,懂車的人誰買大眾,一樣的東西我省了好幾萬,本想隨口附和兩句就行,結果李二狗點名道姓問道,劉尼瑪在北京混的怎麼樣啊,你可是咱們班為數不多的高材生之一,肯定混的不錯吧。

劉尼瑪喝了口酒笑道,一般一般,最近也新買一車。

奧 我看到了,就你來的時候開的那個華普是吧,國產就國產,車就是一代步工具,能開就行。

李二狗頓了一下又說道,不過看來這北京工資水平也不高啊。

劉尼瑪有點生氣的說,那是斯柯達,合資品牌,德國產的。

喲 這華普都把分店開到德國去了,牛逼啊,為國產爭光啊。

你要不懂你就查查,別瞎說。

我查查,奧 查到了。這就是一廉價大眾唄,大眾旗下的廉價品牌,那我這個車是不是就是你這個車的爸爸了,李二狗對著同學們一臉戲謔的說到 。

周圍同學鬨堂大笑,七嘴八舌的說到,劉尼瑪你都是在北京混的人,怎麼還買一個廉價的大眾啊。

性價比高,你們不懂,劉尼瑪漲紅著臉說到。

劉尼瑪憋著火吃完了飯,飯罷就返回北京,路上一直在思考,當初買斯柯達到底是不是個錯誤。

斯柯達的確性價比高,也的確是大眾旗下的品牌。

早在1991年大眾就收購了斯柯達,斯柯達淪落成了大眾旗下的子品牌,定位要比大眾稍低一個檔次,

斯柯達和大眾的關係,就如同帝舵和勞力士的關係。

帝舵是勞力士旗下的一個品牌,就關係而言勞力士可以稱得上是帝舵的爸爸。 只是帝舵定位的是二線品牌。說白點就是勞力士的子品牌。

帝舵和斯柯達一樣,都是它們的爸爸為了產品價格的覆蓋面更廣,競爭力更強,對對手的圍剿更強,在不傷害品牌的情況下更有競爭力,為追求更高性價比的人們,提供價格相對更便宜,但是質量同樣優質的產品。

說白了就是為了多賣點貨,大眾願意降價。但大眾不願意降大眾的價,以免讓人覺得大眾掉價快且檔次變低,所以斯柯達理所當然地要扛起這口大鍋往前大步邁進。

左邊帝舵右邊勞力士

斯柯達一系列車型的推出,就是大眾為了爭奪市場,為了走量而推出的產品,但是它的定位和定價都比大眾要低。它的外形內飾都和大眾風格相同,基本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沒什麼區別。

上為大眾帕薩特,下是斯柯達昊銳

大眾帕薩特和斯柯達昊銳內飾對比。

要是把車標檔起來,分不分得清還是個未知數。

親兒子和抱養的在待遇方面肯定是有差別的,有好的資源和條件都是緊著親生的先用,親生的用罷,抱養的方能分上一杯殘羹。

大眾自己在中國每年的市場推廣費用是斯柯達不能比擬的,再之大眾本身又比斯柯達進入中國早,在國人心目中的認可度比斯柯達高的不止一星半點。

你要買一大眾可能大家還覺得這車高級,你要買一斯柯達且不說大家認不認識,就這車標人家指不定還以為國產的華普給車標換顏色了。

上為華普車標,下為斯柯達車標。

其實對大多數人而言,車不僅僅是代步工具,還代表著面子,多花一點錢就是天差地別的享受,就如同男孩子為女朋友買包一樣,我可以選擇花兩萬買為女朋友買一個LV的包包,不僅能討女朋友歡心,還能讓女朋友揹出去有面子,滿足下小女孩的虛榮心,那我為什麼要花一萬五買一個FENDI的包給女朋友,哪怕它的質量和lv沒什麼區別,性價比還要高,但是歸根結底它也只是lv旗下的產品,品牌附加值和lv無法相提並論的。

有任何二手車方面的問題,歡迎大家移步我的微信公眾號【二手車知識大講堂】探討,只需添加微信號ershouchezishi即可(二手車姿勢的拼音)。其他平臺也歡迎大家關注、互動啊。謝謝姿詞。

微博:二手車知識大講堂

知乎:帥得不明顯


二手車知識大講堂


我來說兩句吧,可能也沒幾個人能看到,我們很多人只看到了斯柯達比大眾便宜一兩萬,就覺得斯柯達性價比高。那是你沒有真正的對比過,試駕過,對比過之後你就知道便宜的那一兩萬是配置上簡配的更嚴重,試駕過你就知道雖說同平臺同動力同變速箱大部分配件都差不多,試駕之後還是能發現不管舒適度還是駕駛感斯柯達的車型確實比不上大眾的對比車型,你就可以對比試駕明銳和速騰,甚至都可以說速騰還沒用上最新的MQB平臺,但各方面真的比不過速騰,速騰雖然貴但現在優惠也大,還是獨立懸掛。有的人看完後可能會說我是託,我可以告訴你絕對不是,因為我就是明銳車主。



風信子88966171


我來說說吧,典型的明銳轉速騰。首先,斯柯達的品牌力,幾乎所有周圍人,都對斯柯達品牌無感,對他的感覺就是略低於日系品牌的感覺。其次,斯柯達的營銷和銷售的能力,原來都下定金了,但是過程中兩件事情讓人感覺特別不靠譜,讓人犯嘀咕,一是對之前明銳的車內異味的回答,不同的4s店解釋口徑完全不同,不知道有什麼好迴避的?二是新款車四眼田雞樣式的都要上市了,銷售竟然也忽悠我說不知道。還有,就是配置檔次不科學,最高配氙氣大燈版的統一沒貨,次頂配就是夠用。但是,我真心認為斯柯達絕對是一個價位裡性能,安全性都不錯的好車,只是我個人的選擇問題。



好了,說說速騰,性價比絕對不能跟斯柯達比,這不是強項,車也是中規中矩,dsg變速箱卡頓還是較明顯。但是有幾點是相對還可以的,第一,新車的品控相對斯柯達來說高一些,內飾看的出來。第二,調教問題,我不懂車,唯一感到詫異的是,明銳更高的發動機馬力,竟然怠速一點不動,得踩點油門才會動,速派,明銳,野帝都一個尿性,速騰正常表現。


最後,我還想說的是,兩個品牌都是中庸沒大特點,我真心喜歡明銳,只是最後速騰的均衡說服了我。


keny3




不是三大件沒區別,是除了外殼內飾外完全沒區別,零件全部通用,動力總成一般斯柯達會上高功率版試用,內飾斯柯達老比上海大眾晚一代,燈是綠色。說又是駕駛感受不一樣過減速帶不一樣的純粹心理作用,避震拆下來一模一樣的奧迪件,同級同配置的簧上簧下也完全一樣,所有的機艙件通用,除了水箱件偶爾不一樣,空調壓縮機,電機,剎車總泵油壺,absespecu,空腔注蠟防腐半軸搖臂縱臂轉向拉桿,都是一樣的奧迪標件,同平臺的幾乎都隨便拆換。不一樣的是上海大眾同級同配置車價高,維修保養低,斯柯達車價低兩三萬,維修保養工時費和tm寶馬一樣,差價後期全補回來了。

大眾比斯柯達好在品牌,內飾設計用料,裝配做工上,斯柯達比大眾好在一般同級同配置有高功率發動機,有大天窗,同軸距空間更大,基本也就這些了。上海大眾跟斯柯達就是換殼換套而已,瓤完全一樣。

斯柯達的市場定位是失敗的,本來大眾系列家用商務方面設計車型就都滿的,斯柯達就不斷重複大眾的車型走低端,把個百年軍工老品牌幾乎做成了沒流水平;斯柯達應該繼承血統,在運動,極限方面發展車型,比方尚酷這車就該斯柯達發,cc也可以斯柯達發,suv應該往牧馬人或者普拉多那個專業方向發展,走量有明銳晶銳就夠了,也可以出些類似鈴木的小型化車型,老跟風大眾,日系有86和brz,斯柯達完全可以設計款三廂小跑嘛,很多的細分市場不去佔有,跟自家兄弟爭食,已經有一汽和上海了,還填個斯柯達,純粹的浪費產能。


Versimson1


本人12款經典明銳車主,來說說為何現在斯柯達降價幅度越來越大。

12款明銳的手動低配版,當年這款車基於PQ35平臺打造,採用了後獨立懸架。有哪些主要配置呢?四門車窗一鍵升降,8喇叭音響系統,感應雨刷,大燈帶透鏡,轉向輔助燈,後視鏡加熱,ASR,前排雙氣囊,主駕駛6向手動調節座椅,後排出風口,後倒車雷達等。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17款手動低配版的明銳,基於MQB平臺,後扭力梁懸架。配置有ASR,雙氣囊,4喇叭音響等,除了配置沒增加,後視鏡加熱,倒車雷達,透鏡大燈等等的配置都減掉了。

所以在這種價格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下,明銳只能靠減配來維持價格,減配也有了可以大幅降價的“資本。”其實MQB平臺是相當不錯的,如果明銳能繼續維持比較可靠的做工和配置的話,沒有出現隔音棉事件這種惡性事件,相信口碑依舊會更好。

當然,我認為即使在大眾的整體架構之下,斯柯達品牌還有其明確的特點,比如明銳/速派的掀背設計尾箱,帶來的大空間;柯迪亞克等的非常人性化的儲物空間設計等,都用鮮明的特點。

下次換車,我可能還會換斯柯達。


我是烏鴉可樂


我們知道,斯柯達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四大汽車品牌之一,更是捷克國寶級汽車品牌,其1899年開始生產摩托車,1905年開始生產汽車,1991年,斯柯達被德國大眾集團收購70%的股份,在2000年收購其餘30%的股份,至此,斯柯達成為大眾旗下繼大眾、奧迪、西雅特之後的第四大品牌。2006年斯柯達明銳在上海大眾投產,成為繼大眾和奧迪之後,大眾集團旗下第三個在華投產的汽車品牌。

實話講,斯柯達在國內的時間也已經超過了10年,但是在市場銷量上,斯柯達遠遠不及大眾,總感是活在大眾的陰影之下,而在實話講,斯柯達的車型採用的都是大眾最新的技術和平臺,從駕駛質感上來講,斯柯達的車子與同級的大眾幾乎沒有差異,而且斯柯達的定價往往還要比同級的大眾車型便宜,市場優惠政策也是相當大,但是人們卻始終對斯柯達提不起興趣來。

比方說,斯柯達速派是國內最先用大眾MQB平臺的,比全新邁騰上市要早很多,而且採用第三代EA888發動機以及全新的7速溼式雙離合變速箱DQ380 Plus,在定價上,速派也比邁騰更低,但是從最終的市場表現來看,速派與邁騰無法相提並論。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可能有這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斯柯達的品牌力遠不及大眾,而且想塑造品牌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二是斯柯達的車型設計不太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雖然技術和平臺與大眾一樣,但是“面子”上的東西給人的感覺不如大眾有“面子”;三是斯柯達的營銷不如大眾接地氣。第四個原因也是因為以上幾個原因的存在,那就是在二手車市場,斯柯達的車保值率比大眾差得多,除非你想把車開到報廢,否則,斯柯達和大眾這種二選一的問題,很容易給出答案。


汽車觀察家


首先,這個結論得看在哪個市場。比如在瑞士,沃爾沃的銷量就有明顯的優勢;在德國,就是大眾和BBA的天下;而在捷克,也就是斯柯達的老家,斯柯達幾款車型Octavia(明銳)、Fabia(晶銳)、Rapid(昕動)等則長期佔據了銷量榜的前幾位。在國內,斯柯達車型的銷量為何算不上主流呢?這裡有先入為主的市場選擇性,以及該品牌在國內宣傳不到位有關。

斯柯達860曾是世界上最豪華的汽車之一

縱觀歷史,你會驚喜的發現斯柯達創立於1895年,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四個汽車品牌之一。在奔馳(1885)、標緻(1889)、斯柯達(1895)、福特(1903)這四個百年車企中,我們不難發現斯柯達在國內的知名度最低。造成知名度最低的原因之一,就是斯柯達進入國內市場的時間最晚:奔馳(1988年長春奔馳)、標緻(1985年廣州標緻)、福特(2003年長安福特),而斯柯達是2007年才正式國產推出。相比之下,另外三個品牌在進入國內之前就比較有知名度了,而斯柯達在國內卻是完完全全的新品牌。

目前斯柯達的車型

到如今僅僅十年多的積累,斯柯達在品牌號召力上完全沒有百年車企應該有的作為,車型方面也一直比較保守,此前長時間都只有晶銳、明銳、速派以及Yeti等車型,造成了比較狹隘的市場空間。其實我們不難發現,此前在國內斯柯達都率先應用到大眾的最新技術,比如明銳是大眾在國內首次應用MQB平臺的車型,而全新速派是首次在國內應用MQB平臺的中級車,從這個現象也可以看到大眾對斯柯達品牌有很高的期望,希望通過技術來彌補在知名度上的不足。

明銳旅行車

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斯柯達往往需要更低的價格才能維持國內的銷量,所以也就看的到明銳等車型往往降價兩三萬的現象。但不得不說的是,雖然現在價格下來了,配置方面卻很難讓消費者滿意,比如2017款的明銳與2007款的明銳相比,配置的增幅就非常小,甚至中低配都只有雙氣囊,ESP也不是全系標配,這就讓不少消費者很難受,買車時如何選擇也就顯而易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