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抗震十年後,一位軍事記者的“尋人啟事”!

汶川抗震十年后,一位军事记者的“寻人启事”!

有多少人相見卻並不相識

有多少人相識卻不再相見

十年前,我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災,遇到的一些人永遠也不可能再見,但卻鮮活如昨,思念成傷。今天,我想借助現代媒體找尋他們,並寄託我深深的思念。

汶川抗震十年后,一位军事记者的“寻人启事”!

尋找對象之一:

成都機場新婚的女子

汶川抗震十年后,一位军事记者的“寻人启事”!

將士聞令挺身出。上海某軍用機場誓師出征。

日暮時分,飛機降落成都某機場,稿子也已寫好,但發稿成了難題。我們借來機場保安的摩托車,飛馳至最近的一片居民區,敲開一家貼著大紅雙喜字的大門。新婚不久的女主人十分熱情,但因震後停電,借她家互聯網發稿的想法落空。

見我們心急如焚,她一陣風出門,抱回一個電瓶,接上電腦不行,接著又出了門。過了一陣子,她和愛人把小區的發電機拖回了家……最後,軍區部隊抗震救災的第一篇稿件終於發回報社,我們吃著那位新婚女子硬塞給我們的麵包和雞蛋向災區挺進,腦子裡一直閃現著她紅色的倩影,直到現在難忘。

汶川·抗震十年憶

尋找對象之二

出租車師傅老劉

汶川抗震十年后,一位军事记者的“寻人启事”!

震後十年憶,最憶是戰友。並肩戰鬥、生死與共的新聞同行們。

如今,老劉的車牌號已記不清,電話號碼也在換手機時換丟了,但他的樣子在我心中卻日益清晰。

汶川·抗震十年憶

尋找對象之三

到達災區,部隊馬不停蹄向震中心挺進,儘早搶救那些在廢墟中呻吟的生命,然而我們機動至一個水庫大壩時,卻被山體滑坡擋住去路,只能向哭喊著出逃的災民打聽裡面的情況。

汶川抗震十年后,一位军事记者的“寻人启事”!

與醫療小組馬不停蹄的向震中心挺進。

汶川抗震十年后,一位军事记者的“寻人启事”!

生死14小時,與兩位醫護人員到達震中心映秀。

此時的映秀,廢墟中屍橫遍地,兩位醫護人員迅速投入救人,沒顧上留下聯繫方式我們很快就分別了。現在想想,我們在生死考驗面前的生死與共、生死相依相扶是多麼的可貴!

汶川·抗震十年憶

尋找對象之四

鳳凰衛視的新聞同行

部隊進入震中心投入救災,我們很快採寫好稿件。但是震後的災區斷水斷電,與外界失聯,我們把專門到成都買來兩種無線網卡裝上筆記本電腦,漫山遍野地跑著也搜不到信號。最後,我借來老鄉的摩托車,揹著電腦去縣城找信號發稿,途中碰上鳳凰衛視一臺電視轉播車正準備與後方連線。

汶川抗震十年后,一位军事记者的“寻人启事”!

用心聆聽倖存者的傾訴。

汶川抗震十年后,一位军事记者的“寻人启事”!

深入重災區採訪,汗水伴著淚水,悲痛中充滿力量。

能連線就能傳輸稿件!我向一位正在準備設備的工作人員尋求幫助,他愉快地給我一部車載衛星電話。當震後6日第一次聽到後方的聲音,我不禁熱淚盈眶,季建忠社長反覆交待的“注意安全”似乎一句也沒聽進去,第一篇反映軍區部隊在災區戰鬥的稿件就這樣“口播”上了報紙……

如今,鳳凰衛視的那位新聞同行的樣子已經模糊了,但他的熱心相助,讓我難忘。

汶川·抗震十年憶

尋找對象之五:

捨身為人的志願者

汶川抗震十年后,一位军事记者的“寻人启事”!

每次歷險都是歷練,每次重生都是開始。

汶川抗震十年后,一位军事记者的“寻人启事”!

震中心汶川映秀,離開就沒再去過,但卻是我永遠魂牽夢繞的地方。

最後,人們嘆息著散去,硬是把處理這些錢的任務交給了穿著軍裝的我。我捧著錢想了很久,猜不準這位大哥對這筆錢的用意,最後只能投進縣城的募捐箱。

這位大哥已無從尋找,但是多年來,一串問號一直在折磨著我:他的家人在哪裡?是否還有依靠贍養的老人、等待撫養的孩子?錢捐給災區是他臨終前的意願嗎……

汶川·抗震十年憶

抗震40天,我和我的戰友們遇到的這樣的人、這樣的事還有很多

那些事,是我一生的財富;

那些人,是我永遠的念想。

作為一名軍人,枕戈待旦武備,我常常因為無緣戰場硝煙而遺憾;守望和平歲月,我始終感恩汶川抗震救災那段生死考驗

汶川抗震十年后,一位军事记者的“寻人启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