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我們的“愛”限制了孩子應有的能力!

孩子是個懶孩子,本身性格就喜靜不喜動。小學基本沒有幹過什麼活,偶爾倒倒垃圾,但也是在大人的督促下乾的。

上了初中,孩子的學業開始繁重,變得越發的懶惰,就連倒垃圾這種小事都會“忘記”。有時也心疼孩子的時間,能包辦的都包辦了。直到一次朋友閒聊,說他家鄰居的孩子上了大學,一個月後回家,竟然把這一個月內的衣服全拿回家來洗,而且一點都不知心疼年邁父母,放假回來後就知道玩遊戲,看電視,一點家務活也不願意幹,最後朋友來了一句,“都是家長給慣的!”

有時也許我們太專注孩子的學業,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養。雖說“養兒防老”是過時的說法,但那是指經濟方面,儘量不用子女,但精神方面還是需要兒女來養老的。沒有哪個父母願意看到在自己風燭殘年之時,孩子回家後依然像個大少爺一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以僅從這點出發,培養孩子做家務也是必須的。另外孩子做家務,對孩子本身也是利而害的,當他們離開父母時,可以自已很好地照顧自己。

學習學到的是知識,而做家務可以讓他們很好地體會生活的意義。

不要讓我們的“愛”限制了孩子應有的能力!

雖說上了中學,但總的說孩子還小,經濟上依賴父母,精神上也依賴著父母,可塑性還是比較強的,沒有“為時晚已”之說,那就從小的家務做起。

家裡召開了家庭會議,其實只有三人,但跟孩子說,召開家庭會議還讓他著實重視起來。我將家務細分,包括洗衣服,曬衣服,做飯,摘菜,做菜,洗碗,倒垃圾,拖地,刷廁所……

其實真的沒有多少家務活要做,讓孩子選擇他做什麼?

開始時他嘟囔著嘴:“我要學習!”

這時,大人開始曉之以理,學習很重要,但做家務更重要,想想你學習是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你學會做飯,做菜,即使學習不好,也可以很好的照顧自己!你也是家裡的一份子,這個家需要我們三個人共同支撐,共同維護家理的乾淨整潔,你總不希望天天生活在一個髒亂差的環境中吧!……”

孩子妥協了,選擇了天天倒垃圾,做飯兩樣最容易的活來幹。

不要讓我們的“愛”限制了孩子應有的能力!

開始幾天很不情願,大人天天提醒才去做,當然做飯這事,只要他在家,就讓他做。放假時,開始讓他洗碗,很不情願,放下筷子,說:“我去學習了!”

“不行,洗碗比學習重要!”我語氣堅定,同時也退了一步,“你把自己的碗洗了就行!”

他沒有洗,有些倔強地離開了,我又了加了句:“中午吃飯的時候還用這個碗!”這時,他才慢騰騰地洗了自己的一個碗,邊筷子也沒有洗,因為我說只洗碗!

時間長著呢,慢慢來!一天,告訴他洗自己的碗,沒洗,我也沒有再言語,直到中午,再吃飯時,告訴他:“用自己的碗!”

他只好去廚房洗了碗,這時他發現碗很難洗,因為飯粒等都已幹了。吃一暫,長一智,以後吃完飯他就洗了自己的碗。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個假期,其間,讓他洗了自己用過的筷子,勺子。又到了一個假期,開始增加他的家務量,對他說:“把我碗也洗了!”

立刻招來了反對,語氣還挺橫:“為什麼?不洗!”

不要讓我們的“愛”限制了孩子應有的能力!

我白了他一眼:“那以後,我做飯只做自己的,做菜只做自己的,洗衣服只洗自己的!” 小樣,跟我鬥,心裡在笑。果然,他不再言語,乖乖地洗了我碗。從那以後,只要桌上的碗筷不太多,只要是放假,都讓他洗。

現在的他依然很懶,但像做飯,洗碗,摘菜等簡單的家務不在以前那麼排斥。令人欣慰地是使大人不在家時,他也能自己燒開了火,下袋方便麵,打個雞蛋,放些小白菜,或者悶鍋飯,在炸鍋機中放幾個肉串而不至於餓著自己。

讓孩子做家務,倒不必在意他能幹多少,最重要是讓他們意識到,這個家是屬於每個家庭成員的,而家務是每一個家庭成員必須要承擔的責任。一個人只有有了責任心,才能對自己負責。同時做家務也能讓孩子們用心體會父母的不容易,學著去付出。一個人只有付出了,才能夠學會珍惜。 

哈佛大學學者做過一個研究:愛做家務的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15:1,犯罪率為1:10。愛做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也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不要讓我們的“愛”限制了孩子應有的能力!

不要讓我們的“愛”限制了孩子應有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