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的官服為什麼帶龍,你瞭解嗎?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府合肥(今肥東縣)人。他28歲中進士,曾先後任天長、端州、贏州、揚州、廬州、池州、開封等知縣、知府,出使過契丹,還在刑部、兵部任過職,在財政部門做過副使、轉運使、三司使,在監察部門做過御使、諫議大夫,最後做到樞密副使,成為朝廷的宰輔,死後追贈禮部尚書,諡孝肅。他當過的大章閣待制和龍圖閣直學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龍圖”的雅稱。老百姓更喜歡直呼“包公”。


包青天的官服為什麼帶龍,你瞭解嗎?

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曾任天章閣待制,人稱“包待制”,後為龍圖閣直學士,故後人亦稱“包龍圖”,卒贈禮部尚書,諡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青天為什麼可以穿龍袍?

93版《包青天》中,包大人穿著官服的圖案就是一條威風凜凜的龍,宋朝的官服其實根本就沒有這個造型,大家看宋朝大臣畫像也沒有這樣花哨的服裝。
包青天的官服為什麼帶龍,你瞭解嗎?

那麼包青天中這身正氣凜然的服裝是怎麼來的呢?

中國戲劇目前影響力最大的京劇等,成形於清代。是以,戲服的設定帶了清代的影子。

帝王將相穿著的戲服則設定為蟒袍。所以,包大人的服裝是戲曲裡的服裝。(仔細觀察後還是五爪的)

蟒袍和龍袍造型非常的相似。那麼區分開來就要看爪子了,四爪的就是蟒袍,五爪的就是龍袍。而電視劇裡在這點上是個錯誤。
包青天的官服為什麼帶龍,你瞭解嗎?

下面就詳細說說蟒袍和宋代官員服裝。與其說是蟒袍,其實在繪畫上蟒和龍的區別比較小,不細看都看不清。很多的官服圖案其實都是龍形,只不過在爪子和龍角上作為區分。再者就是顏色,皇帝的衣服的專屬黃顏色也能作為區分。而皇上穿的龍都是上升龍,就是龍頭向上,而包公的龍是下降龍,龍頭向下。
包青天的官服為什麼帶龍,你瞭解嗎?

有時候皇帝一高興就會賜下自己的衣袍,(但不可能送龍袍,因為一個皇帝只有一件龍袍。在他死後龍袍作為先帝遺物供奉起來,如果龍袍出現了破損內務府就會去補,)給了之後就叫蟒袍了。不過必須挑去一抓以示區別才能穿,不然就是謀逆的把柄大罪。一般來說被送蟒袍的大臣只有在重大慶典或者覲見皇帝時才穿。


包青天的官服為什麼帶龍,你瞭解嗎?

在三俠五義小說裡,皇帝嘉獎包拯,特賜五爪蟒袍一件。貌似這個疑團解開了。

那麼包大人到底穿的是什麼?

包大人穿的是蛟,皇帝穿的是龍,固有“真龍天子”之稱,在宋朝四品以上方可穿蛟,王爺可穿四爪龍袍,太子可穿五爪龍袍,但是不可超過三條一般都是主身一條,兩袖各一條,皇帝穿的龍袍乃是九龍袍,包拯坐正開封的時候是正四品大員,自然穿蛟袍,而古時候也有蛟龍一說,蛟一般跟龍差不多隻是角和鬍鬚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