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舊部曾幫北約對抗蘇聯,美國默許德國納粹“戴罪立功”

二戰結束後,德國武裝部隊被解散,美、英、法、蘇四大國達成協定,打算永久性廢除德國軍備。然而,朝鮮戰爭爆發後,西方國家和蘇聯之間的關係日益惡化,美國轉而支持聯邦德國重整軍備,以便在歐洲同蘇聯展開全面對抗。

納粹舊部曾幫北約對抗蘇聯,美國默許德國納粹“戴罪立功”

由於希特勒的將領們具有豐富的對蘇作戰經驗,駐德美軍釋放了大批前納粹軍隊中的戰爭罪犯,並設法使其成為將來西德國防軍的主導力量。哈索?馮?曼陀菲爾(前納粹裝甲兵上將)在聯邦議院同布蘭克一唱一和,積極推動了建軍議案通過。在柏林戰役中試圖解救希特勒的前納粹裝甲兵上將瓦爾特?文克,受命前往阿根廷,招募前納粹國防軍將領、軍官和黨衛軍軍官回國報效。著名的弗朗茲?哈爾德上將(前納粹陸軍總參謀長)也被駐德美軍戰史局招募,併兼管情報工作……

納粹舊部曾幫北約對抗蘇聯,美國默許德國納粹“戴罪立功”

前納粹軍人的活動遭到了和平人士的抗議。1954年,布蘭克在一次公共集會中被指責試圖恢復納粹軍隊。但是,由於美國的默許和暗中庇護,1955年11月,在沙恩霍斯特(普魯士軍事改革家)誕生200週年之際,西德國防軍正式組建。

據統計,西德國防軍組建時,絕大部分將領都是前納粹軍人,其中有7人還曾被盟國或蘇聯軍事法庭列入過戰犯名單。可以說,是希特勒的將軍們創建了西德軍隊:西德國防軍第一任總監由希特勒的軍事助手、前納粹中將阿道夫?豪辛格擔任,陸、海、空三軍的指揮權也都掌握在了前納粹將領之手。

納粹舊部曾幫北約對抗蘇聯,美國默許德國納粹“戴罪立功”

制訂對蘇作戰計劃

冷戰時期的西德國防軍幾乎完全由前納粹軍人主導,很多前納粹將領還進入北約高層,參與制訂對蘇作戰計劃。

西德軍隊由約50萬軍人和17萬文職人員組成,陸軍多為重型裝甲師,空軍參加了北約綜合防空體系,海軍嚴密監視波羅的海,為北約船隻護航,將蘇聯的波羅的海艦隊視為假想敵。

1957年,第一批5個西德師補充到北約武裝後,北約高層意識到必須讓德國將領進入高級指揮層。當時法軍的主力被派往了阿爾及利亞,急需德軍接手中歐防務,於是法國提議由一名德國將軍來擔任北約中歐地面部隊總司令。59歲的前納粹陸軍中將漢斯?斯派達爾因此搖身一變成為北約上將,部署在西德的美、英、法部隊都處於他的指揮之下。他是北約的第一位德國指揮官。

這一任命使一些法國將軍難以適應,因為這位頂頭上司曾是駐守法國的納粹佔領軍高級將領,協助隆美爾元帥構築大西洋防線,極力阻止盟軍在法國沿岸登陸。在倫敦,人們紛紛議論著有4個英軍師直接聽命於隆美爾元帥的參謀長,諾曼底登陸白打了?

納粹舊部曾幫北約對抗蘇聯,美國默許德國納粹“戴罪立功”

然而北約需要斯派達爾這種瞭解蘇聯軍隊的人才。法國將領曾制訂過一份軍事計劃,設定北約只能在萊茵河一線固守,他們認為戰線越往東移,危險越大。斯派達爾上任後,迅速完善了這份軍事計劃,一旦戰爭爆發,北約盟軍將迅速把大批部隊部署到德國。美國陸軍也制訂了相應的計劃,在歐洲增加武器庫存,並加強快速反應能力。

除斯派達爾外,還有一大批前納粹將領相繼進入北約各級司令部,制訂對蘇作戰計劃。其中,希特勒的那位軍事助手———豪辛格將軍走得更遠。1960年初,豪辛格同西班牙佛朗哥政權取得聯繫,試圖進行秘密軍事合作。同年9月,他又同意大利舉行談判,想要使用撒丁島作為軍事基地。雖然此間有輿論認為豪辛格有構建“德意西三國同盟”的傾向,但他的對蘇強硬表現還是得到了華盛頓的賞識。1961年4月,豪辛格被任命為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

納粹舊部曾幫北約對抗蘇聯,美國默許德國納粹“戴罪立功”

德國《世界報》曾引用過豪辛格的一段講話:“北約的軍事戰略過於防禦性……西班牙應該被允許加入北約……作為北約總體戰略的一部分,法國必須維持其在阿爾及利亞的統治。”

在豪辛格的積極奔走下,1962年6月,裝備有戰術核武器的F-104星式戰鬥機進駐西德機場,這嚴重違背了1954年允許西德加入北約的《巴黎條約》。

納粹舊部曾幫北約對抗蘇聯,美國默許德國納粹“戴罪立功”

“納粹幫”同冷戰相始終

擔任西德國防軍第二任總監的弗里德里希?弗奇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納粹戰犯。1950年,前納粹陸軍中將弗奇在蘇聯接受審判,他被認定要對二戰期間在蘇聯境內實施的“焦土政策”負責,法庭判處他有期徒刑25年。1955年,在西德總理阿登納的努力下,弗奇得以提前釋放回國。歸國後的弗奇被特別安排加入了西德國防軍,不久便前往巴黎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擔任作戰處副處長,協助修改完善對蘇作戰方案。

出任西德國防軍總監後,弗奇將西德士兵的服役年限從12個月擴展至18個月,並推動積極性防禦戰略出臺。《華爾街日報》稱,20世紀60年代,“很多前納粹軍人在戒備森嚴的美國戰略空軍地下指揮中心,參與進行對蘇聯目標的定位。”

納粹舊部曾幫北約對抗蘇聯,美國默許德國納粹“戴罪立功”

前文提及的京特?拉爾曾回憶說,他參加過美國的一個秘密計劃,即訓練前納粹空軍王牌飛行員熟練新式戰機,讓他們成為將來對蘇作戰的“秘密武器”。拉爾本人在20世紀70年代當上了西德空軍總監,後來還任過北約武官,為北約各國軍人講解蘇聯空軍戰術。

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西德軍隊和北約的高級指揮層中還有著大批前納粹軍人,如1986-1989年間擔任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沃爾夫岡?阿爾滕堡上將就曾為納粹海軍效勞過。進入90年代後,西德軍隊中的“納粹幫”才開始絕跡,可以說他們是同冷戰相始終。

1985年,前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約翰內斯?施坦因霍夫上將(前納粹空軍上校、王牌飛行員)同90歲高齡的美國將軍馬修?李奇微,在伯根-貝爾森集中營遺址前握手言歡,西方媒體當時紛紛報道說,美、德兩國將軍相逢一笑泯恩仇。其實,這只是在媒體面前作秀而已,早在30多年前,美軍和前納粹軍人已經站到了一條戰線上,對付他們共同的敵人———蘇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