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讓人高攀不起的林肯 如今為何連二線都不如?

說到國家領導車,很多人會情不自禁地想到紅旗。可倘若把視線轉移到大洋彼岸的美國,很多人就會把

林肯和凱迪拉克視為總統座駕

曾讓人高攀不起的林肯 如今為何連二線都不如?

同樣是美系豪華品牌,凱迪拉克如今早已穩居二線豪華品牌領頭羊。而曾讓人高攀不起的林肯卻還在為如何提高銷量而犯愁。閒話不多說,參謀君今天就與各位探討一下,林肯為何會淪為如此境地?

曾讓人高攀不起的林肯 如今為何連二線都不如?

早期代給人留下“買不起系列”的印象

回到90年代初,中國汽車工業還處於初期階段,對於大部分有錢人而言,無論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是挑選一輛符合自身身價的座駕,或多或少都會購買進口豪車。在那時,奔馳、寶馬等豪車都是“香餑餑”,而礙於總統座駕的身份,林肯的售價一點也不比奔馳便宜,甚至最便宜的林肯就足以買到奔馳E級。

曾讓人高攀不起的林肯 如今為何連二線都不如?

這一來二去之間,林肯早早就給大家留下了“買不起系列”的印象。對於有足夠經濟實力的人群,買林肯或許知名度還不如奔馳,再加上售後維修點少,完全有種花錢買罪受的感覺;對於吃瓜群眾,反正都是看得起買不起,一點也不會助推林肯的銷量,至今銷量慘不忍睹自然理所應當。

品牌知名度較低

很多路人或許都聽說過“林肯車”,從七大姑八大姨口中或許也知道林肯是一輛豪車。可真要在路上看見一輛貨真價實的林肯車,卻不一定能夠認出來。這從側面也反映出一個客觀的問題——林肯品牌知名度較低。說個殘忍的事實,看到“黃馬”標,大家都知道這是法拉利;看到“三叉戟”標,大家都知道這是瑪莎拉蒂;看到“星輝”標,大家都知道這是奔馳;看到“藍天白雲”標,大家都知道這是寶馬;看到“四個圈”標,大家都知道這是奧迪……而看到“十字”標,卻不一定知道是林肯。不得不說,林肯的推廣還需要加強!

曾讓人高攀不起的林肯 如今為何連二線都不如?

產品線不夠豐富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一個人孤軍奮戰是寂寞的,同時也是無力的。查看林肯的產品線,如今在售的車輛只有林肯MKZ、林肯大陸、林肯MKC、林肯MKX、領航員共計5款車型。這其中,還要包含領航員這款銷售能力極其低下的“壕車”。簡而言之 ,大部分消費者能夠接觸並買到的林肯車型只有4款。

曾讓人高攀不起的林肯 如今為何連二線都不如?

細分來看,MKZ、大陸屬於轎車類產品,MKC、MKX屬於SUV類產品。這幾乎是轎車、SUV“五五開”。而恰巧它們的檔次都不低,MKZ屬於中型豪華車,大陸屬於中大型豪華車;MKC屬於中型SUV,MKX屬於中大型SUV。如果有預算購買上述之類產品,完全足夠買到同級別BBA之類的產品。更加惱火的是,BBA還擁有緊湊級轎車、緊湊級SUV、大型轎車、大型SUV甚至是衍生跨界產品。產品線不夠豐富,為林肯銷量慘淡補上一刀。

國產化進程慢

BBA為什麼能熱銷?一方面取決於它們得天獨厚的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則源自BBA早早就實現了國產化。以奧迪為例,且不說全線產品已經國產,至少對普羅大眾而言,大部分針對性較強且適應能力較強的產品都以實現國產化。

舉個例子,面對年輕消費者,奧迪國產車型有A3、Q3可供選擇;針對家庭用車及商務性質需求用車的消費者有A4L、A6L可供選擇;針對SUV情有獨鍾的消費者還有Q5可供選擇。按照目前得知的消息,接下來奧迪還會國產化Q2等新車,這將進一步激發奧迪的潛在競爭力。

曾讓人高攀不起的林肯 如今為何連二線都不如?

回到林肯,直到現在國產化依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與長安的合作還是撲朔迷離遙遙無期,尚未有一款合資產品的出現,都實實在在的影響著林肯在華銷量的推進。平心而論,面對售價不菲的進口林肯,您願意棄BBA等主流豪車不顧,反而去力挺林肯嗎?為何林肯銷量不濟,我想您心中已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