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认识太极拳(6)

怎样正确认识太极拳(6)

天、地、人

天是什么?天是父。地是什么?地是母。人是什么?是儿郎。

人在天地间如何对待天地,反映了不仅仅是理念,是道。循天道,遵地道,重人道是我们人的本质所在。

天只有一个,好比为人父,别无所应。地也只有一个,好比人母,别无他途。

人不只一族,飞禽走兽,花虫乌草皆是我兄弟姐妹。正确对待,善为,立身安命。否则自寻绝路。

人在天地间是渺小的,尤其作为个体,所以不要任性。

人类作为大自然的灵牲,有和大自然融合的责任,同时有改造的任务,这种改造需要理性的,需要顺势而为的,而不能率性的。

人在天地间得到大自然的恩赐,需要感恩的,这种感恩表现在善待我们兄弟姐妹,这个兄弟姐妹是扩大的亲情,是和谐的亲情,爱护我们的山水河流,百牲生命,认识到人类是地球万物的一分子,而不是主宰者,不可以任意妄为。

用卑歉之心对待天地父母,用平和之心对待世间万物,和谐万物,改造山河是消灭灾害,温润天地,不为掠夺,不为占有,不为肆虐,是共享。

天地孕育苍生,父母孕育子女,人类历史在孕育中延续进展,存善念重发展,让我们子孙过得更好也是当下人的责任所系。破坏了山水空气就是“啃老”。面对滿目苍夷的地球,我们如何面对子孙?

人类的现代战争将是灭绝性的,在毁灭自己的同时毁灭了百牲,根除暴力,抵制战争是人类永恒的课题。

作为太极拳者我们也要循守太极阴阳之道,遵守拳中虚实之理,演化太极拳势式之技,健养身体之本,涵养性性之内。一层功夫,一层领梧,一层知性,需循序渐进,好比习练太极拳过程中不断去掉顶劲、呆劲、板劲提升灵动劲、虚实劲、一致劲一样。

太极拳有巧吗?有巧!是练巧,不应取巧。太极拳有虚实!处处有虚实,虚实在处处,不应是玄虚。

太极拳要有神吗?要有神!精气神的神,不要装神,弄神。太极拳讲气吗?讲气!自然得气。

气沉丹田是自然的练习演化而来,强制是气压丹田,后果不堪。

健身是一切运动的直接结果,太极拳有其比较好的功效,是属柔体健身。

养生在太极拳里有独特点,其独特在功夫与养生共存,独特在多重多点内外结合,修身养性,身心一致,医养并立,快慢结合的太极养生理念。

太极拳之松,是除去板腰,去除呆气,丢掉顶劲,增加心理承受能力之松柔。非松垮之泄,有虚实之柔顺也。

四两拨千斤之说,有巧化巧打的涵义,其真实内容是;己感不使劲,彼感受千斤之力之感受。此乃内功内劲所致,非一日之功也。

“一羽不能加”此乃非寻常功夫,也非人人所能,也许是致臻,是神化。理论的多维,实践的高度,在时间维度上的“统一”是不一致的。

太极人生是我的梦想,人生太极是我的实践。敬畏天地,跪拜父母,是我的仁孝。愿此天长地久,阴阳和谐,朗朗乾坤,虚实分明。

精、气、神

经常网上看到对中国武术精、气、神的说法,这是典型中国式的表达方式。各种场合,各式技能,各类艺术,各方行为,文的武的都可拿此来衡量。也许是种共通的标准,其所表达的是由外到内和由内到外透出来的表现内容,举手投足之间的神情风釆。具有不重复,学不像,可意会的特征。

精——精力,精神,精致,精干。神情的表达,极致的体现,练达的表露。在我们太极拳的表现是柔靭有致,透出的是柔中带刚,刚中有柔的景象。带给我们的是绵绵不断,滔滔不绝,中正安舒,灵动有序,神清气爽的感受。

精的透折,也有各种各样风格,有宏伟沉静如山,进身犹如以卵击石。有精灵剔透,进身被飘忽落空。有能进,亦能退但自感能得势或失势的预感。这就是和对手较量的精神力量。

气——是自然又不能或缺的现象,其广泛无比如涛涛大海,其狭窄犹如一息尚存的幽丝。是能讲而不能特讲的话题。

它的属性是自然的,好比走路先出左腿还是先出右腿,是顺势顺情顺便的。刻意不得。常听人说太极拳呼吸是绵长的而勻称的,这样理解没有错,但不够全面。为什么?太极拳的呼吸关呼到,开阖,起承,收放,而太极拳又不同于韵律操,可以反复一律,所以在长而勻的呼吸中不知不觉又有短促或深沉,时而轻微柔弱的气息调整,比如弓弦乐器弓法分长弓、短弓、寸弓、毫弓都是对音乐节律的调节与整合,试想如果用一致的弓法会演奏出什么领人神往的乐曲?!

我对拳架呼吸的感受是平稳匀称中有微调节,但此微调节一定不能影响整体勻称平和的呼吸节奏。此中的自然,平和,是无违和感的。记得有次和弟弟参加一次录像,我戴了耳麦在做大履动作中放大的音响中就把我呼吸暴露无疑。显得有些气喘嘘嘘,实际上是静气疑神的。

有意即无意,无意才真意是太极拳中相当重要的基本练法,尤其初练者忌太过用意,其结果是形成腰板,神呆,气滞,动作僵硬 长此以往形成病拳重重,是太极拳练习之大敌。其中的气尤需注意。

在精,气带动下出神了,是自然而然的神,是有如神助的神,出神入化也在此得以体现。

神的呈现是熟能生巧的结果,神的深浅是心理历练相呼应的,神是炼出来的,千锤百炼,百炼成钢。以此和太极同道共享。

风格、流派、特点

这个话题是个通用题目,在‘学术上,艺术上,技艺上都广泛存在。它的存在是世界多样性的一个写照,也是个性发展的独特点,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有历史属性,也有传承特性,是有意为之也是无意自成。总之是发展之势所造就,并打上时代烙印。

中国武术反映了这个多民族国家,其南北东西有各方水土造就,有彪悍雄壮的,有柔情似水的,有雄浑的,有轻灵的,有交相辉映的,也有单架独势的。风格可分为整体风格,局部风格,个人风格。

太极拳整体风格要求:绵绵不断,刚柔相济,意劲相连,局部在于各流派之风格,扬式的,陈式的,吴,武,孙。各式皆有自身特点。至于个人风格更是各有千秋,包括习惯动作。有一人一太极之称。

说到流派,即使扬式太极拳目前也流派纷呈以式数可分88式,108式85式81式等这是澄甫先生以后杨式里各位老师的传承的区别,总体差别不是很大。杨式里还有健候先生和班侯先生所传的不同套路,还有宫传和民传的不同。宫传的包括称为“府内派”的。

应该说澄甫先生在杨式太极拳的普及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使太极拳偏于养生健身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尝试。而早期的太极拳是苦练不下于其他拳的,因此产生了“杨无敌”的称谓。

当然时代的变迁也呼唤澄甫先生的那款太极拳。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太极拳的技打功能也不得不退化了。今天还有人说能练出“一羽不能加”的致臻功夫实在是“呵呵”了。

一方面条件,另一方面对手。太极拳包括中国武术都面临如此局面。所幸近几年国家放开了武术散打的限制使这门古老的技艺得以恢复和提高之中。“在商言商” “在武言武”是我们武术界首先要得以认识和发扬的。在中华武术的引领下提升国人“尚武”勇气是我们中国走向强大的必要条件。

特点,的引述使我有些感慨,中华武术是国人几千年的结晶,也是中国的名片。无论技打,健身,养生功能都十分突出,但未能成为奥运会项目,其价值未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和体现,实在是件遗憾的事。

我认为首先缺少一种科学体系,这种体系不仅是自误自乐的文化体系,而是能够融入不同文化体系能够被接受的系统,符合科学原理的慨念。中华文化体系一直是抵御外来侵略的强大体系,但在普及推广,让人接受上还有许多课题要做。

另一个方面中国武术走科学化道路上要去玄去神,尤其太极拳,不能让闫芳事件泛滥成灾。

太极拳是中华国术中一枝灿烂奇皅,以其宁静致远的风格,以静制动的流派,绵绵不绝的特点阐述中国智慧,中国特色,推动中国走向更高更强。

文|沈行佐 沈行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