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即將滅亡時,崇禎皇帝為何祕密收集魏忠賢遺骸給予厚葬

崇禎皇帝繼位後勤於政事,生活節儉,也算的上是年年輕有為的皇帝了。但他並沒有挽救衰敗的明朝,崇禎繼位時,國內難民起義不斷,而關外清兵虎視眈眈,明朝也處於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之下。

崇禎為了整頓內政,平息民憤,更是為了報仇雪恨和獨攬大權,藉著滿朝文臣武將“倒魏”怒潮,迅速而徹底的清除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崇禎上臺後對魏忠賢的一系列處置讓當時黑暗的朝政得到了一線光明,也讓他贏得了賢明之君的頌揚。可就在17年後,李自成即將攻破北京城時,崇禎卻秘密下旨收葬魏忠賢遺骸,並將其厚葬在魏忠賢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雲寺。

明朝即將滅亡時,崇禎皇帝為何秘密收集魏忠賢遺骸給予厚葬

能夠一聲不響的剷除魏忠賢,一直都是崇禎自我得意的一件事。可在李自成大軍逼近北京城時,崇禎沒有把全部心思放在調兵守城上,居然還有閒心去做一件與守城無關緊要的事情。崇禎在國破人亡的絕望之時,為什麼會突然改變自己對魏忠賢的看法,重新審視魏忠賢的價值和功績,還出乎意料的為其收集遺骸,修墳厚葬呢?

明朝即將滅亡時,崇禎皇帝為何秘密收集魏忠賢遺骸給予厚葬

明熹宗臨死前還專門囑咐崇禎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明熹宗在生命最後時刻還給予魏忠賢如此高的評價,雖然有個人感情的存在。但主要是他認為魏忠賢在處理“大事”上清醒和果斷。

明朝即將滅亡時,崇禎皇帝為何秘密收集魏忠賢遺骸給予厚葬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壞人,也沒有絕對的好人。憑心而論,魏忠賢為鞏固個人勢力時,打壓異己,專擅朝政。他有著殘忍歹毒,禍害天下的罪惡一面。但至少他在追求個人利益之時還是會顧忌到國家利益的。

反觀魏忠賢死後,崇禎起用了倡導儒家思想的東林黨人,但在國內動盪,邊關危急之時,這幫文人做了什麼呢?李自成殺向北京時,國庫空虛,甚至連士兵的糧餉都發不出來了,崇禎厚著臉皮跟大臣們借錢,但每個人都為自己的財產和前途焦慮不安,沒人為朝廷著想。

明朝即將滅亡時,崇禎皇帝為何秘密收集魏忠賢遺骸給予厚葬

在後來清兵來襲時,楊嗣昌曾提議跟清兵義和,馬上被東林黨人的口水淹死,怎能跟夷狄議和?這不是丟祖宗的臉嗎?再比如李自成蜂擁來襲之際,崇禎曾考慮遷都南京,但大臣們不敢表態,誰都怕負責,最後炒作一團,結果被李自成一鍋端了。

明朝即將滅亡時,崇禎皇帝為何秘密收集魏忠賢遺骸給予厚葬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前5天,這時崇禎大勢已去,在絕望中聽到曹化淳所說的“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之後,他才明白皇兄明熹宗在彌留之際的囑咐了。魏忠賢結黨營私、罪大惡極,固然該殺,可是有他在時,或許東林黨文人也不能一家獨大了,國家也不至於如此了。這才有了崇禎自殺前“”諸臣之誤朕”的遺言了。而崇禎在國破之前,收葬魏忠賢遺骸,是對皇兄明熹宗的愧疚,也是對滿朝文武大臣的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