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線面兩個雞蛋的壽宴

一碗线面两个鸡蛋的寿宴

長期以來,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是仙遊社會風氣的一個頑疾。按照鄉例,仙遊縣324個村裡每家初三壽宴基本都辦二三十桌,禮金已從以前的每人50元或100元提高到300元或500元不等。

一碗线面两个鸡蛋的寿宴

壽星家人為了辦壽宴,從年前備貨、年中訂廚師找幫手,再到當天的“搶人大戰”,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精力和財力。“做壽的人家累,不做壽的人家也累。”

許多村民說起做壽陋習頗有怨言。榜頭鎮下明社區紅白理事會會長鄭玉奎說:“做壽者與祝壽者不分貧富貴賤,只要沾親帶故就得參與。由於在正月初三做壽者太多,祝壽者往往全家分頭應酬都忙不過來。”

一碗线面两个鸡蛋的寿宴

為了剎住這股歪風,去年底,仙遊縣紀委會同縣委宣傳部、文明辦牽頭,將以壽慶為重點的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作為移風易俗重點工作。提倡集體做壽,嚴格控制壽宴規格、檔次和桌數,操辦壽慶酒席原則上不超過8桌80人,禁止上高檔菜餚、高檔菸酒,提倡不發紅包,黨員幹部參加壽宴做到“非親不請、非親不去”,號召省下壽慶錢多為家鄉捐資助學、修橋鋪路、扶貧濟困等。

一碗线面两个鸡蛋的寿宴一碗线面两个鸡蛋的寿宴

榜頭鎮榜頭鎮多個村(居)積極組織集體祝壽活動,受到群眾歡迎。下明社區集體祝壽,縣、鎮領導現場為16位壽星贈送本土知名書法家免費撰寫的祝壽匾額。據初步統計,全鎮春節期間壽宴規模減少45761桌,參加宴席人數減少396947人次,節省費用1.22億元。

社硎鄉白洋村為11位壽星集體祝壽,400餘位村民及親友圍坐一起,欣賞十音八樂,向壽星們送上生日蛋糕和誠摯的祝福;

郊尾鎮阮莊村5位愛心企業家為該村35位70歲以上壽星捐款10多萬元,將集體祝壽省下的8萬元用於村裡公益事業;

全國最美志願者、省道德模範黃文謙將自己辦百歲壽宴的15000元捐給度尾鎮作為獎學助教基金,他和老伴的壽宴是一碗線面、兩個雞蛋。

市委駐京黨工委副書記、北京立根集團董事長張志雄和胞弟張懷玉等6兄弟籌集60萬元,連同為父親辦壽宴省下的20萬元共80萬元,全部捐給老家郊尾鎮東湖村敬老助學基金會。

一碗线面两个鸡蛋的寿宴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仙遊縣共有20025人簡辦宴席,取消宴席計劃1000多人,節省費用2.6億元,節約捐出的慈善資金2000多萬元,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歪風陋習得到有效治理,全縣社風、民風、鄉風持續向上向善。

陳國孟 陳志東 黃建焰/文

一碗線面、兩個雞蛋的壽宴簡單而有意義

支持的點❤

@鏈接

中國“壽”文化:多少歲才能稱壽?88歲是什麼壽?

via 南普陀寺

民間老人過生日叫壽誕。60歲為花甲壽,70歲為古稀壽,80、90歲為耄耋壽,百歲為期頤壽。又如77歲稱為喜壽,88歲稱為米壽、99歲則稱為白壽,108歲稱為茶壽。

只有到五十歲才能稱壽,小於五十歲只能叫過生日

皇帝生日稱“聖壽節”,唐朝時,唐玄宗的壽辰叫“千秋節”,唐武宗的壽辰叫“慶陽節”,唐宣宗的壽辰叫“壽昌節”。到了明清,凡皇帝壽辰統稱“萬壽節”,皇后則稱“千秋節”。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部有著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美稱”的《西遊記》,是以一個“壽”字貫穿始終的。那些妖魔鬼怪為了長壽,使盡魔法想吃到唐僧肉。自古以來,可見人們對長壽的渴望。中國“壽”文化遠源流長,涉及內容繁多。現擷取一二,與君共賞。

壽文化常見於書畫中。畫中男壽星白鬚老翁,頭大額突,一手扶鹿杖,掛一寶葫蘆,另一手託仙桃,身旁鹿鶴相伴,以喻長壽。女壽星則以“麻姑獻壽圖”中的麻姑為代表,麻姑以靈芝釀成壽酒,敬獻王母,王母封她為壽仙。

“上酒獻壽”的佳作流傳不少,如漢代的畫像磚“酒宴”,彩畫“夫妻宴飲圖”以及魏末畫像磚“竹林七賢圖”等;現代作品中,以壽為題材的書畫,隨處可見,“松柏長青”、“龜鶴延年”、“福壽滿堂”都象徵長壽吉祥。

大自然的日、月、山、川也被人們用來象徵壽文化中的長壽,如“天長地久”、“江山不老”、“與日月同壽”和人們最常說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具有中國獨特民族風格的建築,無不放射出長壽文化的光彩,屋柱橫樑、大庭棟樑刻有中國人尊崇的四獸(龍、鳳、龜、麒麟),和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壽星圖。建築有“益壽殿”、“仁壽宮”、“萬春堂”、“千秋宮”、“萬秋宮”等。廟宇有“壽仙庵”、“萬壽寺”,連藥鋪的招牌掛的也是“仁壽堂藥號”、“萬壽堂藥店”、“萬春堂藥鋪”,甚至號名也帶有長壽之意。丁壽昌(清•道光進士)、孔延年(漢•尚書博士)、尹長生(宋•著名畫家)、方龜年(宋•景佑進士)等。

翻開地圖,一個個帶壽字的地名躍入眼簾。壽寧縣(福建)、壽光市(山東)、壽縣(安徽)、仁壽縣(四川)、長壽縣(重慶)、漢壽縣(湖南)等。

福祿壽三星中有老壽星,成語裡有壽比南山,日常用語中有健康長壽。傳說中,最長壽的人是彭祖,祝壽用品中有壽麵、壽糕、壽桃、壽聯等。改革開放後,人民生活及生活環境得到了徹底改善,湧現出了眾多的百歲老壽星和長壽之鄉。

中國的飲食也處處體現長壽文化。“延齡酒”、“椿萱酒”、“福壽酒”、“萬壽糕”、“鶴齡春”、“壽露春”、“赤松春”、“萬壽龍芽”、“長壽玉”。這種長壽文化還體現在植物的名稱上,比如“萬年松”、“萬壽菊”、“萬年青”等。

“壽”的追求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真是山也壽、水也壽、村也壽、食也壽、居也壽、名也壽。悠悠五千年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輝煌燦爛的長壽文明史

一碗线面两个鸡蛋的寿宴
一碗线面两个鸡蛋的寿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