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控槍為什麼這麼難?

吖Pat

美國有兩條法規對照著看很有趣:年滿21歲才能飲酒。年滿18歲可以買槍。這個邏輯有點意思哈——足以看出槍支文化在美國的影響之深。而這很大程度上就是拜美國的全國步槍協會所賜。

持槍是受美國憲法保障的公民權利。長期以來,在相關利益集團的潛移默化影響下,美國人大多認為,持槍可以更好得保證自身財產和人身安全,而且這也是憲法賦予美國公民的權利。據不完全統計,美國老百姓大致是平均每人有一支槍,總數約超過3億支。然而,問題在於這也造成了嚴重的槍支暴力。對比英國和日本遭遇槍擊案的死亡率,美國是前者的31倍後者的300倍。

幾乎每一次美國發生槍擊案之後,就會激盪起一陣的控槍輿論。但也總是一陣風之後颳走,不起什麼實質性的波瀾。不過,2018年2月份佛州道格拉斯中學槍擊案之後,情況出現一些微妙的不同。

一方面是特朗普提出要把步槍的購買年齡限制從18歲提高到21歲。更重要的是,這次事件之後,有不少美國大企業採取了一些比較實質性的措施,表示對全國步槍協會的反對。其中最突出的是美國最大體育用品零售商之一的迪克體育用品連鎖公司在2月底宣佈停售突擊步槍,同時停止向未滿21歲的青少年售槍,這是美國大公司首次有這樣重大的轉變,對全國步槍協會構成了巨大壓力並造成實際影響。還有美國軟件公司賽門鐵克、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全球租車巨頭赫茲公司都紛紛宣佈終結和全國步槍協會的一些合作。

不過,槍支文化在美國根深蒂固,而且如果不修改法律,那麼控槍還是會像之前那樣陷入空談。


微言穎義

美國社會中,槍支管控一直是老大難,從國會到各種支持或反對的協會、團體再到民間,撕起來沒完沒了。在太平洋另一端的我們都知道美國現在的槍支氾濫已經對社會安全構成了很大威脅,但依然管不住它的勢頭。這背後有著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
2016年的奧蘭多夜店槍擊事件中受損的外牆,子彈孔清晰可見


最先來到美洲大陸的幾批歐洲殖民者面對著北美莽原,深山野獸,必須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打拼自衛,因此槍成為了他們的夥伴。另外,殖民者對當地土著居民的屠殺激起了不斷反抗,18、19世紀又發生了獨立戰爭、南北戰爭,都使得武裝民兵的角色不可缺少,因此槍的重要性早已深入人心。19世紀的西部大拓荒時代,配槍的牛仔還成為了那時美國精神的符號。

要求控槍的遊行,2013年,華盛頓


而且美國人認為公民持槍可以防止政府權力的濫用,能形成有效的制衡,使公民有能力拒絕暴政。槍不只是一種武器,更是被賦予了政治含義。所以美國1791聯邦憲法第二修正案規定:管理良好的民兵為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人民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力不受侵犯。這一憲法修正案出臺的理由就是要為美國人留下捍衛權利和自由的武器。

美國步槍協會會標


隨著時代發展,槍有了十分完整的產業鏈,也隨之有了利益集團。1871年,美國步槍協會(NRA)就有了350萬會員,基層網絡十分健全,現在發展得更是強大。在2000年和2004年的總統大選中,步槍協會花了大力氣遊說,為主張公民持槍的布什拉票。因為有著高額的利潤,軍工利益集團更是不肯放棄槍這隻會下金蛋的母雞。再加上持槍權有憲法這個大Boss保護,所以控槍在美國成了一個燙手山芋,誰碰誰倒黴。


歷史研習社

作者米叔,這才是美國創辦者,旅美學者,資深媒體人。


如果問題是“美國真的能禁槍成功嗎”。答案是不能。如果問題是“美國真的能控槍成功嗎?”米叔認為是有可能,但非常難,需要很長的時間 為什麼難?


首先,對於第一個問題,美國人合法持槍基於憲法第二修正案,所以,要禁槍,就需要修改憲法。修憲在美國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可以歸結於兩個條件:(1)在參眾兩院,修憲法案是否可以拿到2/3的票數;(2)美國50個州,是否有3/4州投贊成票。關注美國政治的朋友可以發現,對於有爭議的法案,在參議院不要說2/3票數,就是60票(3/5)都很難達到。這也是為什麼特朗普的移民改革和醫療改革只能在口頭說說,無法付諸實踐。有網友也許要問,為什麼稅改能通過?簡單來說,是因為鑽了一個叫“reconciliation”規則的空子。這個規則只需要簡單多數而不是60票,但前提是需要和預算有關(此規則還有次數限制)。


而對於3/4的州贊成,也是無法實現的,米叔可以很輕鬆的列舉出十四個必定會反對的州:得克薩斯、阿拉巴馬、密西西比、阿肯薩斯、俄克拉荷馬、佐治亞、南卡羅萊納、西弗吉尼亞、路易斯安娜、猶他、懷俄明、亞利桑那、田納西和肯塔基。這些州有著長久的“保守”傳統,持槍文化盛行,也是美國步槍協會的基本盤。


那麼,禁槍不可能,控槍能成功麼?比如,是否可以加強對申請購買槍支的人背景的審查?


實際上背景審查已經很提及了非常多次了,看起來也非常合理,但是就是做不到。對此米叔並不樂觀,但也許長期來說會有變化。首先,一個法案的通過在參議院需要60票,這基本是無法實現的了,除非民主黨在未來的選舉中大獲全勝,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奧巴馬剛上臺的時候。第二,在群眾中,確實有許多選民(特別是有一定年紀的白人),他們持槍未必是想去殺人,但確實真心誠意的認為持槍是個人自由,而這種自由是不能被剝奪的。


特別是最近的控槍運動,全美各地發生的遊行,可以看到不少年輕人確實對槍支氾濫深惡痛絕,根據全美數據統計,自18年起,美國校園槍擊案平均每週一起。因此,長久來說,等這些年輕人成為社會主流,也許會從根本上改變美國的槍支文化。

最後,我們不妨可以參考下美國的平權運動,美國的南北戰爭在1865年就結束了,表面上廢除了黑奴制度。但是真正從法律上取消種族隔離,卻是1964年。但實際到今天,我們也知道美國的種族問題和種族歧視。因此,要改變美國的槍支文化和法律,是極其困難的。


這才是美國

在美國,槍支氾濫已成事實,拉斯維加斯槍擊案讓控槍話題再次成為輿論的焦點。當地時間10月1日晚,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發生歷史上最嚴重的槍擊案。截至目前,已經至少導致59人死亡527人受傷。儘管槍擊慘案層出不窮,但要在美國禁槍或者是控槍並不容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美國有著久遠的持槍歷史和傳統。

槍支是美國精神文化生命的內在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200多年前,第一代移民北美大陸的英國人在開拓北美大陸時,持槍狩獵是當時美國男性的重要生存手段。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北美移民與和當地印第安人的衝突大都也通過武力方式自行解決,成為美國人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第二,美國人持槍具有法律保障。

1791年頒佈的《權利法案》,從憲法層面上肯定了美國人民具有“備有及佩帶武器之權利”。而在在美國憲法的第二修正案中明確寫有:“一支訓練有素的民兵,對一個自由州的安全實為必要,民眾擁有並且佩帶槍支的權利不容侵犯。”調查估計,目前平民大約擁有2.7億至3.1億支槍,幾乎人手一把,35%-42%的家庭至少擁有一把槍。

第三,美國步槍協會(NRA)等控槍利益集團對政治的干預。

美國步槍協會是美國政治活動中擁有很大影響力的利益團體,以售賣軍火和武器為主,其會員超過500萬,甚至能夠影響國會以及總統選舉。以影響國會選舉為例,步槍協會會員將選票投給代表自己意志的“持槍派”國會議員候選人,或者斥巨資支持“持槍派”候選人在選舉中獲勝,以讓其在上臺後製定的政策有利於美國步槍協會的“持槍”的意志。以影響總統選舉為例,2016年美國步槍協會花費400萬美元用來遊說、直接捐贈給政治人物,同時花費超過5000萬美元用於政治宣傳,其中據估計有3000萬用於幫助特朗普競選總統。特朗普上臺後,取消了前任奧巴馬政府要求審查購槍者精神狀態的規定,很明顯代表的是“持槍派”的意志,這與在其競選過程中曾經受到美國步槍協會的大力資助不無關係。


元龍解局

美國憲法補充條例第二條規定,公民可以合法攜帶使用槍支,為什麼美國的開國先烈們要這樣規定,而且是以憲法這個國之根本來規定公民可以擁槍,美國是個極度講究自由平等的國家,但是一個公民相對於國家政府機關來說,力量顯得非常渺小,雖然美國開國先烈通過三權分立,參重二院,軍政分開等各種手段來平衡權利,讓政府不可能獨裁,但也不可能百分之百保證,給公民最後的反抗手段是什麼,就是用槍保衛自己的家園,自己的權益。戰狼2最近很火,開頭冷鋒為了保護犧牲戰友父母妻兒的房子,一腳踢死強拆的包工頭大家看了很解氣吧,但想想中國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美國沒有,美國包工頭地痞流氓敢堂而皇之強拆房屋,那等待他們的會是子彈,所以美國禁搶就要修憲,修憲就要絕大多數公民同意,如果你是美國公民,你會同意放棄持有槍支的權利嗎?


張雁17

這就像要禁菸一樣是很困難的。

美國的槍支生產與買賣已經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涉及到了許許多人的生意與生計,自然是不可能說禁就禁掉的。

而且,持槍已經成了美國人的一種文化信仰。最早美國人持槍是因為考慮到實際上無法提供足夠的警力與安全保護,如果沒有槍支很難自衛,所以從殖民地時代開始,美國人就普遍持槍了。因此,這已經是個具有兩三百年曆史的文化傳統了。傳統一夠久,就再也很難被刪除。

而美國因為持槍而帶來嚴重的社會安全問題其實是從上個世紀才開始的。這新問題要對抗老傳統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所以,在美國,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其實不是允不允許持槍,而應當是言論的過度自由。

為什麼呢?因為美國的過度言論自由所帶來的各種社會衝突實在是太多了,這導致了社群與種族之間的矛盾非常難以化解;然後各種奇怪的見解誘導了青少年會去採取各種衝動的行為;這些因素加上槍支的易得,才會造成由槍支所帶來的嚴重的社會安全問題。

比如說3K黨白人至上主義的言論其實就不應該得到發表,而且這些人就應該被鎮壓。但在美國,這些沒有政治正確觀念的人,反而可以肆無忌憚地秀下限,不斷挑撥社會神經。這使得種族歧視的觀念一直有著根深蒂固的市場很難被消除,乃至包括像白人警察這種執法者也很可能是其擁護者。甚至特朗普總統也有這樣的嫌疑。

由這種沒有底線的所謂言論自由所埋藏的巨大的社會衝突誘發因素,再與槍支管制政策一結合,往往就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暴力事件。

這些事件一發生後,許多人總是要抱怨或譴責美國的槍支管制政策,但其實根源真的是否如此呢?美國人似乎意識不到其實是那些無底線的言論。

而怎麼對付這些無底線的所謂言論自由呢?美國的法律好像對此基本無能為力。於是民眾就開始形成了各種“政治正確”的意識來對抗,政治家也強化這種意識結構以集結選民。這樣到最後,便造成美國人過度的非黑即白的對抗性思維,使得老問題未去新問題又來。白人至上主義者被李將軍的雕像拆除議題給反向集結了起來,然後又再度反向激發了拆除各種與邦聯歷史有關的象徵,乃至華盛頓作為國父其曾經的奴隸主身份也成了聲討的對象了。

像這樣一個社會衝突引發另一個社會衝突的模式,本身就比較容易引發各種騷亂。而槍支無非只是使得衝突可能更容易被點燃的一個因素而已,但絕非主要因素。


建章看世界

這是真正意義上人民的選擇。就契約論而言,民眾會讓渡給部分的權利給國家構建暴力機器,以尋求保護。然後啊?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讓渡出一部分權利。這些人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早期的美國。早在五月花號的時候最早的美國人就是為了反對英國內部的統治,才來到了新的美洲大陸。有這樣子的人,構建成的國家,他們反感和不信任中央非常能夠理解的。



美國反對持有槍支是少數,而更多的人希望通過持有槍支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可以這麼說,如果追本溯源的話就要討論東方和西方人的價值序列了,這裡不展開討論。怎麼說呢,凡事有因必有果,凡事有果必有因。美國人民願意生活在這樣的國度之下,那麼作為我們來講,也不太好說什麼。只能希望他們類似的案件,儘可能少一些,畢竟。法律是有國界的,但對於生命的熱愛是沒有國界的。


起風了辯論研究中心

美國的槍支管理與其歷史文化傳承、憲法制度、公民意識等方面都有關係,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每次發生槍擊慘案後美國社會都會掀起一輪控槍與反控槍的爭執,但直到目前為止美國的槍支管控依然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

美國是一個年輕的移民國家,當第一代移民剛抵達北美大陸時他們面對的是美洲獅、熊、北美野牛等猛獸橫行的一片蠻荒原野,要想在這裡生存並紮下根來槍是保護自己的有力武器,對早期移民而言槍幾乎和鋤頭一樣是他們生活所必需的工具。

獨立戰爭中正是依靠配槍的民兵組織,北美殖民地才得以戰勝強大的大英帝國,成功建立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此後美國公民的意識形態中就有一種認定:私人持槍可以保護自己,無論是面對政府權力的濫用,還是面對外敵入侵時。這種意識形態的認定甚至被寫進了憲法,美國以憲法形式保護私人的槍支持有權。

獨立戰爭後的美國其實並不太平:西進運動中和印第安人的衝突、第二次美英戰爭、美墨戰爭以及南北內戰,持有槍支鋤強扶弱的西部牛仔形象在這一次次的戰爭衝突中深入人心,人們越發相信槍可以用來保護自己。

由於私人的槍支持有權受到憲法的保護,而人們又相信槍可以用來保護自己,這勢必催生出槍支交易市場,而市場一旦形成槍支就會像其它商品一樣為經營者帶來利潤。如此一來在美國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從槍支交易中獲利的既得利益集團,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利潤勢必會想方設法阻擾控槍行為。而這些槍支交易者的背後甚至有美國軍方的背景:一方面美國軍方認為允許私人持槍利於培養國民的尚武精神;另一方面其實軍方本身也在槍支交易中獲利。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的控槍工作推動起來自然很難。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美國為什麼不控槍呢?我覺得還是因為利益集團在使力,步槍協會,軍工集團,他們不斷用資本遊說政治家,以及花大價錢在報紙等媒體讓宣揚擁有槍支是反抗政府的最後一道防線,是公民權利等。

在上個世紀,美國民眾握著槍支遊行,來反抗資本家和洛杉磯政府的不作為,後來,美軍出動坦克飛機來鎮壓,工人死亡上千,所謂的槍支對於政府而言就是就如同木頭,沒有絲毫作用。

控槍難一是因為利益集團的遊說,二是因為被媒體洗腦的群眾進行反對,所以,美國的控槍法令就難以出臺。


忒十五號

槍是好用的工具!



美國是用槍佔領了世界利益!



禁槍!



不符合美國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