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到底怎麼吃才更安全?

海水魚不會感染寄生蟲?淡水魚吃起來很可怕?

近日,三文魚引爆了輿論話題,尤其是寄生蟲問題,更是引發了人們對生食魚片感染寄生蟲的擔憂。

三文魚身上都有啥蟲

有一個傳統觀點,認為海水魚不會有寄生蟲問題。“這並不準確,即便是海洋養殖的大西洋鮭魚,也曾有感染異尖線蟲的報告,”凌飛說。

三文魚到底怎麼吃才更安全?

異尖線蟲,是海水魚中常見的一種寄生蟲。2017年濱州醫學院曾對煙臺市售海魚進行過調查,14種256尾海魚中,海魚異尖線蟲幼蟲感染率達66.4%,其中鮐魚和帶魚感染率分別為100%和92.3%。

不過,我國異尖線蟲發病率卻遠低於日本、歐美等國,有學者認為,這與我國居民習慣於高溫烹煮食物、絕少生吃的烹飪習慣有關,寄生蟲幼卵在高溫環境下被徹底殺死了;也可能是因為中國產海魚所攜帶的異尖線蟲多為非致病種有關。

而淡水中的虹鱒魚,則易感染闊節裂頭絛蟲、肝吸蟲(華支睪蟲)、六鞭蟲、小瓜蟲和三代蟲等。

如果消費者誤食了帶有寄生蟲的生魚片併發病,會有怎樣的症狀?

陝西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王啟軍副研究員介紹,闊節裂頭絛蟲發病後,患者身體會感覺疲倦、乏力、四肢麻木、腹瀉或便秘等,嚴重者可以引起腸阻塞或腸穿孔;肝吸蟲主要危害患者肝臟,輕度感染時無明顯臨床症狀,嚴重時主要表現為過敏反應和消化道不適,包括髮熱、胃痛、腹脹、食慾不振、四肢無力、肝區痛、血液檢查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多等症狀。

“出身”好、方法對,才能吃得健康

目前,國際上主要通過深度冷凍殺死三文魚中的寄生蟲。“在零下35℃冷凍15小時或零下23℃冷凍一週,異尖線蟲就無法存活了,”凌飛說。

三文魚到底怎麼吃才更安全?

羅恩傑介紹,在烹飪過程中,有人喜歡用白酒、芥末、醋等調料與生魚片同時食用,“這種食用方式還是比較危險的,因為白酒芥末都不可能快速殺死寄生蟲幼蟲,它們具有一定的抵抗力,需要足夠的溫度和烹製時間,才能徹底失活,因此,煮熟後食用是最安全的方式,”羅恩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