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虹鱒魚?你最關心能不能吃,專家終於給了答案!

三文魚?虹鱒魚?你最關心能不能吃,專家終於給了答案!

三文魚是自助餐的常客,由於口感細膩,且富含蛋白質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因而深受消費者喜愛。不過市面上的三文魚名目繁多,價格差異很大,甚至有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據最近央視報道揭秘,中國人吃的三文魚竟然有1/3是虹鱒魚冒充的。

國內三成三文魚是虹鱒魚冒充的

能否生吃尚無定論能否生吃尚無定論,高溫加熱更安全

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 顧中一

科信食品安全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鍾凱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系主任 陳舜勝

人們常說的三文魚,實際上來自音譯,因此有人表示用“三文魚”代表虹鱒也可以理解。實際上虹鱒冒充“三文魚”一直是一個常見的現象。我們應該做的是讓消費者清楚地知道自己買的是虹鱒還是大西洋鮭,特別是生食虹鱒魚存在感染寄生蟲風險。

淡水魚感染寄生蟲風險大於鹹水魚

一般我們常見的魚可能會有多種寄生蟲,線蟲、吸蟲、絛蟲……大西洋鮭就很容易感染異尖線蟲和裂頭絛蟲,國內外也有很多吃刺身出現問題的案例,一般來說淡水魚的寄生蟲風險比鹹水魚更大。

歐洲食品安全局曾經在 2010 年發表論文稱縱觀各種養殖或野生的水產品,如果是野生捕撈的,無論海水魚還是淡水魚都含有寄生蟲。

除了養殖的大西洋鮭,沒有足夠檢測數據用於其他的養殖魚類,無法確定魚中的寄生蟲有沒有風險。養殖的大西洋鮭(也就是一般狹義上我們多數人願意吃的三文魚)在浮式籠中或者是岸上的魚缸中飼養、食用複合飼料餵養,這種情況下它的感染風險可以忽略不計。

虹鱒魚營養價值低於“三文魚”

虹鱒和大西洋鮭二者的蛋白質含量差不多,大概都是每100克含20克蛋白質。差別在於脂肪。

三文魚的脂肪含量,以美國農業部的數據來看,養殖的、生的肌肉部分脂肪含量可以達到每100克13.4克,而虹鱒只有6.2克。

因此,即便是差不多的脂肪酸的比例下,其ω-3 系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也有差異,而且檢測結果也顯示虹鱒的 DHA 含量是 0.516 克,而大西洋鮭魚是 1.104 克,還是有差別的。

其實無論是什麼樣的食物,我們都要注意它的食用風險與安全,不能為了某種功效傳聞、新奇吃法、迷人口味而忽略飲食衛生或過量食用。

高溫和冷凍可殺死寄生蟲

相比名稱之爭,也許大家更關注的是食用虹鱒魚是否安全,而這個問題具體體現在能否生吃。對此,顧中一、鍾凱、陳舜勝都不建議生吃,但也有人認為經過嚴格的管控培育出來的虹鱒魚可以生吃。

顧中一:我建議還是不要生吃,最好經過高溫的加熱,大概60℃以上,保證1分鐘以上才行。除了高溫,冷凍的方法也可以殺滅寄生蟲。比如在低於-20℃的環境一週以上或在-35℃的環境一天以上,可以殺滅寄生蟲。但一般家庭的冰箱並不能達到這種溫度。

鍾凱:我不建議生吃,烹調熟透後再吃則完全沒有問題。海水寄生蟲無法在人體內長期生存,match因此主要是引起腹痛腹瀉,只有極個別情況有消化道穿孔。相比而言,養殖魚的寄生蟲可能會少一些,這主要得益於環境控制和漁藥的使用。

但當淡水養殖的虹鱒魚被作為刺身生吃時,風險仍然大於大西洋鮭這樣的海水魚。

陳舜勝:海水魚中的寄生蟲以線蟲為主,它們多數在人體中長不大,在成蟲前就會死掉,因此生吃海水魚的風險相對較小。而淡水魚中常見的肝吸蟲等,由於生長條件在與人體差不多的滲透壓下,較易在人體內存活,生吃淡水魚風險就會加大。

當然,也有人說,人工養殖虹鱒魚時,可以通過嚴格的管理和監控,保證魚類生長環境的安全性,進而切斷寄生蟲感染途徑,這有一定道理。

據瞭解,從我國東北、西北,到西藏、新疆,都有虹鱒魚的養殖地,其中不乏天然養殖場,若不能做到所有虹鱒魚都明確溯源、標明產地,區分天然與工廠化養殖,就難以保證虹鱒魚的生食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