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有什麼前兆?

不後悔一次就夠252833069

金融危機,是金融學專業術語,簡單理解就是金融界出大事了,如股災、債市暴跌、銀行破產或頻臨破產等引發的

金融財富大幅縮水現象就叫金融危機。當然,如果金融危機發生,其它行業肯定也好過不了,經濟危機也會隨之發生。金融危機發生前有什麼明顯的前兆嗎?還真有,下面是對比歷史幾次金融危機後,總結出的共同點:

1.金融業過度繁榮,社會財富暴增,資金脫實向虛

80年代末期的日本、2000年前的美國加上2008年前的美國和我國都出現同樣的現象,經濟表面上看一片欣欣向榮,股市裡幾乎閉著眼買都能賺錢;80年代末期的日本和08年前的美國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房地產過熱,房價持續上升。而這樣的後果就是實體企業的投資回報遠低於股市、樓市,最終大量的資金從實體企業流向金融市場。

經濟能持續增長的動力在於實體企業能持續創造財富出來,而金融市場如股市、樓市等是創造不出真正財富的,賬面上暴漲的數字背後沒有真正的財富支撐,就有如海市蜃樓一樣,最終會消失,迴歸現實。這也是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用數字表示出來的財富和實際財富相差太多後,就會有一個價值迴歸的過程。

2.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央行加息

像前面提到的,在金融危機爆發前,都會有一段時間讓人感覺賺錢很容易。如當年荷蘭的鬱金香危機爆發前,1637年鬱金香價格與去年同比上漲了5900%,還有什麼行業的賺錢能力能與這相比;80年代末期的日本和08年前的美國房地產也是同樣的情況,投資房地產一個月的利潤比實體企業一年的收益都高。當然當時的股市也是一樣的瘋狂,經歷過06年我國牛市的都知道,只要買入就會賺錢,只是多與少的問題,總之你投的越多,就賺的越多。

在這種畸形的盈利模式下,國家鐵定會出手調控,加息就是最為常用的給金融槓桿降溫的調控手段,當年危機發生前,日本、美國、我國都採取了加息的政策。

3.企業、個人、金融業總之一切的槓桿率都在激增,人們情緒過度膨脹

就如樓市泡沫破滅前的日本存在兩個神話,一個是“土地不會貶值”,另一個是“東京房價不會下跌”,在這兩個神話的支撐下,人們瘋狂的把資金投入到樓市中去。在股市、樓市等超高回報的吸引下,企業盲目提高負債,個人增加貸款都投入到這個巨大的漩渦中,而後果就是社會槓桿率激增,真正能在泡沫破滅前出來的人少之又少,到最後只能是一地雞毛。


淡淡禪風

第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是1987-1988年的那場金融危機。其標誌性事件就是“黑色星期一”。

第二次金融危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其標誌性事件是1998年香港金融保衛戰。而這次的金融危機包括了四個階段:亞洲金融危機、俄羅斯金融危機、香港金融保衛戰、華爾街危機。

金融危機的發生有九大預兆:政府債務、消費信貸增長、資產負債表赤字、央行資本、利率、銀行資產負債表、泡沫規模、衍生品市場規模、不良貸款。

當然,並不是說假設金融危機真的再一次到來了,我們就真的無計可施:

1,科學理財:理財要注意分配,日常要學會科學合理地支配自己的財產。在經濟蕭條的環境下,才不會措手不及。當然,有雄心壯志是好事,所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但此一時彼一時,不妨稍作收斂,待金融危機陰霾散去之後,再重燃自己的事業心。

2,平穩就業:大多的普通老百姓是企業員工,即便是心高氣傲,也不要輕易跳槽,並且要儘自己的一切能力去努力工作,保住目前自己手上的飯碗,讓老闆覺得你是他企業內部中的核心人員,同樣也是一個可以依賴的員工。很多人認為經濟危機跟自己沒有什麼關係,實則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當企業在面臨資金壓力的情況下,有可能會發生裁減員工的事情,一旦消極怠工,那麼很有可能在這個倒黴點上再次中槍。

3,節約開支:經濟危機期間,更應注重開源節流。除了必不可少的生活開支外,其他方面也要儘量的節省,減少出遊次數,避免沒必要的娛樂花銷,將空閒的時間放在看書學習上。總之,在這個相對緊張的關口,儘可能少些鋪張浪費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輕鬆些。


環球老虎財經

從幾次大的危機來看,金融危機的前兆很多。首先,經濟過熱。只要發生金融危機,必然會出現一輪經濟過熱的現象,且越到危機前,經濟熱風越嚴重。而過熱帶來的風險一釋放,危機也就發生了。

第二,地產過熱。凡是地產過熱的國家或地區,都免不了存在較大風險。尤其是主要經濟體國家,一旦地產過熱,且沒有能力化解風險,就難免會出現危機。此輪金融危機,就是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

第三,經濟空心化。世界經濟,要想保持平衡,就必須有實體經濟做支撐。而從前些年的情況來看,實體經濟空心化的現象在許多國家出現。凡是在金融危機中表現較差,應對能力很弱的國家,都是經濟空心化比較嚴重的國家。

第四,金融過度化。金融是個好玩意,也是現代經濟的血液。但是,過度使用,也會產生相反的作用。很顯然,在很多國家,已經出現了金融過度的現象。金融過度的結果,就是金融風險快速集聚,最終爆發金融危機。

第五,高度福利化。適當的福利,對社會的穩定時非常重要的。但是,福利過高,特別是公務人員得福利過高也會使社會的抗風險能力大降。尤其是主權債務危機的發生,極容易帶來金融危機。


譚浩俊

借古看今,全球範圍發生了幾次波及範圍巨大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這些危機給社會經濟運行造成了巨大混亂,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1637年荷蘭鬱金香危機。當時荷蘭擁有鬱金香花便成為有錢人的符號。投機客便趁機炒作,只要今天買了,明天就可賺一筆。 買賣鬱金香的熱潮蔓延到中產階級,更蔓延為全民運動,全民都變成鬱金香的炒家。1000美元一朵鬱金香花,不到一個月之後,它就變成兩萬美元了。 之後由土耳其運來的鬱金香也大量抵達,鬱金香不再那麼稀罕。一瞬間鬱金香的價格暴跌,荷蘭政府宣佈這一事件為賭博事件,結束這一場瘋狂的鬱金香泡沫事件。



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 1929年10月,由於經濟危機,美國紐約市場出現了拋售股票浪潮,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被嚇壞了的投資者,投機客紛紛拋售股票,導致美國股市崩潰。 10月2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裡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拋售股票的漩渦之中。股指從之前的363最高點暴跌40%,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30%,1500萬人失業。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7月,國際金融大鱷,首先攻擊泰銖匯率,逼迫泰國宣佈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它金融市場一片混亂。 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新臺幣相繼崩潰。 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港幣,中國政府及時出手幫助香港度過了危機。1997年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韓元危機也衝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 這場危機一直持續到1999年才結束。隨後亞洲四小龍從此紛紛衰落!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危機。 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 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貸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 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貸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貸危機。 2007年8月次貸危機席捲美國,震動了世界主要金融市場,引發了歐洲債務危機……

從歷史上的幾場危機可以看到,大危機出現之前有幾個徵兆:一是資產炒作的瘋狂。正所謂,上帝欲使其滅亡,必使其瘋狂。過去的鬱金香事件,現在的比特幣以及房市都存在著巨大的泡沫。老百姓不可盲目跟隨炒作。二是當今世界,無論是經濟還是貿易,都互聯互通,一旦某個國家或者領域被國際資本集團操控,就會引起連鎖反應,其他國家很難獨善其身。所以,危機的發生並不是一個國家的事情。三是股市、匯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資本市場鼻子尤其靈敏,一旦股市、匯市異常波動,應引起警惕。四是社會債務違約不斷髮生,甚至引發區域性金融風險!


視界靈犀

古希臘歷史學家Herodotus(希羅多德)說過,“上帝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這句話在國家經濟上一樣適用,每次金融危機來臨之前,始發國家經濟絕對是空前的繁榮。因為經濟的繁榮必將催生泡沫,泡沫不斷的擴大,達到承受極限時,泡沫的破滅帶來的就是金融危機。

歷史上影響較大的金融危機都是在經濟盛極一時發生,讓人們觸不及防,大家有興趣可以瞭解一下,如1637年荷蘭鬱金香危機,1720年英國南海泡沫事件,1837年美國金融恐慌,1907年美國銀行業危機,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及最近的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金融危機發生之前,始發地的經濟都是極度的繁榮,比較熟悉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當時的亞洲四小龍和眾多亞太國家經濟都是高速的發展;2008年次貸危機之前,911之後美國經濟又進入了一個高速的發展階段,並不斷進行全球性擴張,這些都足以說明上述觀點。

這次美股在下跌之前,美國的經濟並非高度的繁榮,反而有點垂死掙扎的感覺,因此不像是金融危機的前兆。

分析問題,不一定非要通過那種框框條條的理論概念,通過歷史的對比和我們能夠感知到的事物去分析,結果可能更為準確。


小馬說券

金融危機爆發後最後的買單者還是居民和企業,政府可以通過宏觀的貨幣政策調控解決自己的財政收支平衡,有困難可以自己慢慢解決,或者問題隨著經濟週期規律自然而然的消化,留下經濟與社會問題。而我們要關注的問題是金融危機爆發時怎麼樣才能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田。第一,投資要理性不能盲目跟風,切記保住本金才是第一位。第二,要跟著市場變化而定,消費理性,生產理性。第三,提前認清資本流向的方向進行投資。第四,時刻關注國際市場的變化,提前從數據及現象中得出規律做出判斷,諸如匯率變化及國際收支的變化,準確的進行海外投資。危機時刻都有,最關鍵在於要認識風險,並在風險爆發的時候能夠全身而退或者將收到損失最小。誰走在了時代的前列誰就是英雄就是成功者。


淼淼粑粑啊

金融危機確實有一些前兆,但藉助這些前兆準確判斷金融危機發生時點是很不容易的。打個比方,這就好像一個醫生能夠根據患者身體的細微變化而判斷出他得了重病。這種概率不是不存在,而是非常小。並且判斷成功也很大程度上依賴運氣。

金融危機的前兆主要有以下三個。

第一是金融資產價格過高。在傳媒上一般稱為金融資產泡沫。但問題在於如何劃定一個標準告知人們什麼是高,什麼是低?絕大部分人包括經濟學家都是事後諸葛亮,只能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後才知道當時的金融資產價格已經過高了。能夠在金融危機之前研究作出準確判斷的人寥寥無幾。

第二是大量投機資本進入金融市場。具體表現為,金融市場的交易量迅速放大。有很多平時不參與金融市場的資本也進入市場。

第三是資本項目下的數據出現異常波動。尤其是實行金融自由政策的國家,國際投機資本大進大出,往往就是金融危機的前兆。

應當指出的是,就算有這些前兆,也不代表一定會發生金融危機。金融市場的實際運作很複雜,不是單憑几個前兆就能分析未來的。


zyb38537240

金融危機前有徵兆,只是身在其中的人被一種樂觀的情緒主導著,並不認為那些徵兆是不良徵兆,反而認為時光正好。主要徵兆如下:

1.金融資產升值快,被大部分人追捧,大家爭著投資掙大錢。

2.金融信用被漠視,好像每個人都是信用良好,槓桿率大增。

3.實體企業不務正業,也沒法務正業,因為金融業擠壓得它沒法靜心做正業。

4.政府為經濟的火熱而樂觀,沒有更多的警告,反而為政績驕傲。

5.娛樂業發達,有錢了,大家就放縱地玩。


閒話經濟

金融危機本來就是一次洗牌活動,都是要洗劫幾個國家,宰兩隻羊吃的,前兆有兩個,一個是美國會不會閉關鎖國,另一個就是美國是否加息,縱觀歷史1929年是閉關鎖國,2008年是加息,當然今年美國已經又連續加息好多次了,更神奇的是美國同時也開始閉關鎖國了


只是玩玩l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