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活動中教育疏導工作及對策

信訪活動中教育疏導工作及對策

牌樓街道辦事處 朱成雙

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密切聯繫群眾、收集人民建議、體察社情民情、為民排憂解困的一項工作和組織機制。接待工作是開展信訪工作的第一個窗口,是密切聯繫群眾的橋樑和紐帶,體現和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為了加強和提升做好信訪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今年以來,街道辦事處切實強化基層基礎工作,依法規範信訪秩序,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妥善處置信訪老案積案和疑難問題,單位信訪工作呈現出良好局面。

信訪工作現狀

街道辦事處按照規定設置了信訪辦,設置辦公室1間、接待室1間,安裝視頻等接待設備2套,錄音電話1部;設置信訪工作人員2名,其中抽調1人協助工作。涉及影響穩定的信訪案件採用教育疏導、領導接待、就地解決、政策宣傳等方式加以化解穩控。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五項工作制度",,建立了分管領導隨時接訪和主要領導帶案下訪制度。確保群眾辦事及信訪渠道暢通,有效解決了群眾的合理訴求,化解了各種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較好地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為單位的建設與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

信訪工作存在問題

信訪工作是一項面向基層、面向群眾、面向矛盾的複雜性工作,繁瑣性,具體性工作,有歷史遺留問題,也有改革發展中新生的問題,都存在著挑戰和困難。在具體工作中既有客觀方面問題,也有主觀方面問題。就信訪接待工作和信訪工作人員而言,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政策法規運用不準。群眾信訪事項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學習掌握方方面面政策和法律法規、要求和知識。但在日常工作中學習理解不透、宣傳教育不深、工作運用不靈活。主要表現為對一些歷史遺留問題缺乏相應法律法規知識,不懂適用範圍,不能融匯貫通;各責任部門對群眾政策宣傳教育不深入,未樹立運用法制思維解決和處理問題思想,對於群眾反映的問題,不能提出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措施和法律法規適用範圍,致使諸多久拖未決。

(二)群眾工作方法不活。群眾素質、心理、性格、家庭環境、社會地位、所需所求千差萬別,日常工作中,缺乏對社情民意、個性心理的研判和掌握,工作方法單一,不能做到因人施策,不能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能很好兼顧合情、合理、合法處理解決各類問題。

(三)信訪輿情傳導不暢。對於群體性集訪,特別是事關全局性上訪群體,由於基本情況掌握不清,信息傳遞不及時,發展動態判斷不明,致使相應宣傳教育、政策解讀、解決方案不能及時跟進,彙報不夠及時準確,不能提供科學有效解決方案和風險防控舉措,對群眾解釋不能做到細緻入微,造成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終影響到社會穩定和正常信訪工作秩序。  

三、信訪工作建議與對策

隨著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進程的快速發展,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期盼值越來越高,對信訪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方法在信訪活動中尤為迫切。

加強政策法規宣傳,推進信訪法治建設。一是,要加強自身學習教育,系統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確保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準確運用;二是,加大對群眾的教育引導力度,使其學會運用法治方法解決問題、保護合法利益,培養全民知法、懂法、守法,積極推進法治信訪。

(二)注重綜合素質培養,注重提升工作能力。信訪工作人員要通過不斷學習,培養良好道德情操,通過經驗積累、學習鍛鍊、提高修養和責任擔當,努力掌握適應各類人群的工作方法和技巧,運用群眾能夠理解的語言,採用設身處地關心拉近距離、耐心傾聽穩定不情緒、有的放矢以案說法明理、情真意切宣傳黨政方針等方式,讓信訪人感覺到與接訪人員地位平等、感情真摯、交流自然,確保迅速疏導理順上訪人情緒,明確解決問題的政策適用、法律遵循和正確路徑。

(三)暢通輿情信息傳導,科學研判信訪形勢。建立信訪信息傳導共享機制,信訪接待機構之間、信訪接待機構與黨委政府之間、信訪接待機構與信訪人群之間均應建立信息傳導機制。對於群體性聚訪,特別是在改革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動向,應及時向報告反饋,便於研判決策和風險防控;對於主管領導的接待意見和相關政策應當及時通報信訪人群,疏導理順群眾情緒。

(四)創新信訪接待方式,規範接待平臺建設。進一步規範信訪接待機構工作運行管理、聯絡協調、檔案管理、信息反饋機制等,紮實推進法定途徑分類處理信訪投訴請求,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為信訪工作減壓分流,提高信訪工作效率。

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部門化解群眾內部矛盾的一種直接、有效途徑,是密切聯繫群眾、踐行群眾路線、開展為民服務的現實的體現,作為信訪工作者應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態度、務實的作風做好群眾和信訪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